【伤逝】“中国医院管理教父”之死
2016/5/22 E药经理人

     有“中国医院管理教父”之誉的石应康教授,在主政华西医院近20年里取得了公认的辉煌成就,但个人从来也不乏争议。他的非正常死亡,留下了不少谜团。

     文 | 李微敖

     来源 | 南方周末

     石应康教授作为全国医改带头人,在担任华西医院院长20年期间,逐步总结、提炼并形成了华西医院独特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体系。(平安租赁“博学计划”官网截图/图)

     有“中国医院管理教父”之誉的石应康教授,在主政华西医院近20年里取得了公认的辉煌成就,但个人从来也不乏争议。他的非正常死亡,留下了不少谜团。

     石应康是这些年“中国最好的医院院长”,“说他是‘中国医院管理教父’,并不为过。”

     石去世后,从5月11日至5月17日,四川大学官方网站及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未发布任何一条消息,包括以四川大学名义发出的讣告。

     石应康的遗体告别仪式,程序格外简单。

     2016年5月15日早8点,四川成都东郊殡仪馆悼念大厅,默哀三分钟后,司仪介绍了这位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前院长的生平,随即是遗体告别仪式。没有生前好友、同事、领导的发言环节,也没有家属致辞。

     尽管这样,仪式仍然进行了三个半小时,来送别的多达四五千人。花圈堆满了大厅的各个通道。

     将华西医院由上任之初的中下游水准,带到如今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三甲的地位,石应康的巨大成就毋庸置疑,这让他赢得了“中国医院管理教父”的美誉。但他的行为处世从来也不乏争议,他在5月11日的“非正常死亡”更留下不少待解谜团。

     原本打算不当官

     有了解石应康家庭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祖籍福建的石应康,1951年5月,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南洋归国华侨家庭。

     石应康父亲石美森是知名儿科大夫,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后并入复旦大学),并供职于该院儿科系。上海第一医学院分迁到重庆,成为重庆医学院(今重庆医科大学),石美森创建儿科学院并任院长。

     石应康的母亲凌萝达,亦为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在1979年于中国国内首先提出“头位难产及头位分娩评分法”,影响深远。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此外,石应康的伯父石美鑫,亦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并留校任教,后成为著名的胸心外科专家,亦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石应康还有一位姑姑石美芳,也是学医、从医。

     1969年,18岁的石应康被下放到四川省资阳县农村务农;2年多后回城,先后在当时的重庆机床厂金工车间、重庆机床厂职工医院工作。

     1974年,石应康进入当时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医学院校——四川医学院医学系(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四川大学,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学习。1977年毕业后,分配至重庆市外科医院胸外科工作。

     1982年,石应康获得四川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在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即今华西医院)胸外科工作。1989年12月至1991年1月,赴位于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心肺血液研究所任访问学者。

     2016年5月11日,石应康去世后,现居于美国马里兰州、曾与他一道在NIH做访问学者的李安仁撰文回忆:

     当时石应康是可以拿绿卡留在美国的,但他选择了回国。回国前,两人曾在NIH对面的(美国)海军医院长谈。石应康说他回去后不当官,只做个好医生。

     执掌华西近二十年

     不过回国后的石应康,很快还是当了官,1992年12月担任华西医院的胸外科主任。

     华西医院的历史,可溯源至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则起源于1914年的华西协和大学医科,是由美、加、英等国教会按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建立的医学院。

     华西医院一度在中国地位崇高,有“南湘雅、北协和、东齐鲁、西华西”之称。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却日趋没落,“房子又旧又破,水泥的房子,水泥的墙。”一位当时生活在医院旁的居民回忆说。

     1993年年底,时年42岁的石应康被直接任命为医院院长,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三甲医院掌门人,一直担任到2013年1月。

     对于从科室主任到院长的“跳跃”,石应康后来多次解释:“当时医院发展遇到瓶颈,学校决定重组医院领导班子。(医院)院长原本让我做院办公室主任。那时我年轻气盛,跟当时的(华西医科大学)老校长说,要当就当院长。”

     学校同意了这一要求。

     石应康上任后,采取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效果显著:医院规模扩大,占地约5000亩,业务用房60余万平方米,病床数超过4000张,一度号称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医院。医院收入也节节攀升,用“日进斗金”形容,毫不为过。

     一位成都银行界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至少在2014年,华西医院年营业收入即超过60亿元,“在某银行的日均存款余额,就达到20多亿元”。

     华西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更是表现出色: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综合排名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高居全国第二位,科研得分更连续六年名列全国第一。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也连续两年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石应康本人还开创性采取了多项医院管理改革举措,这包括“医生跟着病人走”“系统疾病联合诊疗”“临床检验服务整合平台”等等,实施医院流程再造,加强了学科交叉,强化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作为对地震伤员最重要的医疗救护机构,石应康和他领导的华西医院,表现非常出色,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群体”的光荣称号。

     在被华西医院的同事视为绝对的“精神领袖”之余,其他医院同行们对石应康的成就也不吝赞美之辞。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湖南长沙湘雅医院,以及数家军队医院的医护工作者,都对记者称,石应康是这些年“中国最好的医院院长”;“说他是‘中国医院管理教父’,并不为过”。

     2016年5月13日,四川成都,人们前往石应康生前工作过的办公室凭吊,签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5月11日不幸离世,享年65岁。在2008年5·12抗震救灾中,石应康带领华西医院救治地震伤员,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群体”的称号。

     跳楼身亡

     2013年1月,石应康在担任华西医院院长近20年后,终于卸任,不过他仍然担任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

     2015年12月,中国医疗卫生界最重要的学会——中华医学会举行换届,石应康当选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2016年5月8日,石应康做了一场《三级医院推动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学术讲座。三天后,也即5月11日,石应康被发现坠楼身亡,坠落的地点,就在国嘉华庭楼下。

     “我们是中午12点多,不到1点钟,看到他(石应康)的遗体的。在房子侧面,停车那一排的位置。他们家在20楼,原来是一个老婆婆和保姆住着,但这段时间,老婆婆和保姆没在那住着。”事发后,数位国嘉华庭的住户,对记者回忆。

     5月11日当天下午和晚间,石应康的女儿、华西医院肾内科副教授石运莹,在华西同事微信群和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言称,“他(石应康)心凉了,厌了,想走了”,“(石应康)勤勤恳恳为华西奉献20年,换来的是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制度的悲哀”。

     多位四川政界和华西医院的人士均提到,5月10日左右,有纪委系统一个调查组进驻了华西医院;同时,教育部巡视组也在此前进驻了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和四川官方反应颇为微妙。从5月11日至5月17日,四川大学官方网站及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未发布任何一条消息,包括以四川大学名义发出的讣告。

     “我关注了四川大学一些领导的微信,他们的朋友圈也没有转载或发布石应康去世的任何消息。”有四川大学的职员告诉记者。

     石应康的夫人在遗体告别仪式前后,向华西医院的部分人士回应:“谢谢大家为石应康送上祝福,他不是一个完人,但他是一个一心为公,没有私心的人。他选择离开的方式就是他的性格,我和女儿接受了……”

     “他(石应康)是否有问题,如果此前真的在调查,我认为应该调查下去,并公布结果。这既是对他和他的家人负责任,更是对法律的尊重。”一位成都官员如此对记者表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