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宝】为什么产业基金都爱在生物药扎堆?千金买马种!
2016/6/6 E药经理人
近两年来,上市药企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成为行业新风向,而生物制药是目前诸多产业基金的热点投资方向之一。
2014年以来,中国上市药企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已然成为行业新风向,不仅包括天士力、复星医药等诸多上市药企,一些从事医药研发生产服务的公司如博济医药、泰格医药等也纷纷与投资机构合作,或参与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或联合投资界投资初创期项目。
其中,生物制药是目前诸多产业基金的热点投资方向之一。
毋庸置疑,药企通过参与设立产业基金对一些具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在未来可以选择并购创业公司,或为创业公司提供后续如销售支持等来获得附加盈利,而投资机构也可以相对低的投入获得高利润回报。这种双赢的投资逻辑是产业基金兴起的根源。那么,在生物制药领域,迎风而起的产业基金胜算几何?
不久前,强生亚太区创新中心总裁吴东出席在苏州举办的2016生物产业合作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生物制药不同于其他领域领域,其门槛很高,要求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经验积累,这意味着在进行投资的时候, 需要特别专业的基金在背后支撑。但是中国的药企在新药创新上,除了一两家优秀者,大部分还在起步阶段,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冲进复杂的、高风险的资本市场,想要立足,确实要思考手里的金刚钻是什么。”
吴东认为,无论是上市药企,还是CRO机构市公司,和投资界结合对双方是互利的,但产业基金在投资的时候需要考虑诸多问题,如“成立投资基金的合作伙伴是不是有足够的经验,它的专业度和实力如何,是否在选择项目上有最基本、最关键的敏感度?初创公司愿意选择你,是否有可能是为了圈钱,或者进行扬名?我的资金投进去,是否会比别的资金有更好的回报率?”
产业基金“缓冲”有助打破生物制药资本壁垒
生物制药作为我国最有潜力的行业之一,成为近年来的一大投资热点。早前,苏州信达生物董事长俞德超告诉E药经理人记者:“生物药的投资机会巨大。2014年全球销售最好的10个药当中,7个药是生物药,而这7个药当中有6个是单抗抗体的。单抗药物占到了全球生物药销售的40%,而中国还不到2%。因此,投资界和产业界都很看好这个领域。”
业界甚至有这样的共识:做医疗产业不能不投药,投药不能不投生物药,投生物药不能不投单抗。但是面临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高门槛,生物制药并非想进就可以进入,没有金刚钻,确实很难。据吴东介绍:“目前一个新药现在平均研发费用是26亿美金(包括失败的、成功的放在一起)。强生一年投入大概90亿美金,实际上成功的药物也没几个,特别是早期的失败率更大。”
因此,作为药企,无论是作为投资者,还是与投资机构一起组成投资基金,社会的投资都必不可少。美国早期的实践经验也是如此。据吴东介绍,过去美国的几家生物制药企业获得规模化发展以后,也是将大量的钱投入到初创企业。如强生在70年代就建立了投资机构,现在继续在运作。
过去,中国在该领域缺乏风投基金,主要依赖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缺乏市场元素的情况下很难形成利于企业不断创新的环境。如今除了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风投基金,国内的上市药企也开始通过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或成立产业孵化平台等方式参与进来。如2015年4月,泰格医药与南京百家汇科技共同投资一些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项目的研发;2015年5月,复星医药联合厚朴投资、光大控股医疗健康基金以及药明康德对美国生物制药公司Ambrx展开联合收购等。
吴东认为,药企参与下的产业基金的设立,是整个国民经济发生变化的一个缓冲器。
“套用中国的老话,可能现在是一个千金买马种的时代,千里马太少,不投入买马种,千里马就不会出来。虽然单个投资项目会有不同的变化,收益也会不一样,但整体上,这是广阔的投资领域里面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对于企业或者企业战略投资家来说,要考虑如何凭借资本优势和企业在专业领域的运作优势,能够比较快速地在市场中发挥作用。” 吴东表示。
随着专注于生物医药的风投基金不断进入,以及国内涌起的产业基金热潮,资金壁垒已经被打破。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生物医药孵化器平台蓬勃发展,在专业孵化能力和整合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等资源的能力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改善了当前国内的投资环境。据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总经理庞俊勇介绍,该园区近两年一直在人才和资金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推动园区的产业创新与发展,截止2015年,已经有20亿美金资本的进入该园区进行投资。
弯道超车不易,如何化public money为Smart money?
尽管产业基金带来的优势明显,但是对于初创期企业的投资仍然面临诸多风险。如企业在投资生物制药的时候,对基金的专业度和实力考验极大,如何挑选好的项目,如何最合理地使用产业投资基金是摆在产业基金面前的一大难题。
“怎样找到好的项目,是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美国也有同样的问题,但是在中国则难上加难。” 吴东认为,中国的医药行业过去是从仿制开始,逐渐才进入所谓的me too, me better,虽然如今的R&D研究越来越好,CFDA的准入制度也越来越开放,但生物科技行业还需要科研的长期累积,不可能一蹴而就。
“任何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包括VC投资、医疗产业创新,都不能离开社会大环境,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有一些投资机构,耐心稍微不足,中国一直讲弯道超车,弯道走的稍微多了一点。想要短期找出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只能是空中造楼阁,投资人需要对这此有清晰的认识。” 吴东强调。
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创业公司对投资的考量。立生生物医药总经理李君宁说:“有些企业可能需要的就是钱,先将项目启动起来,有的企业需要的是愿景一致的投资人,所以作为创业者,在钱和投资人方面要有所选择,因为投资人不光是投钱,对今后企业发展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立生生物医药是苏州纳米园区的一家创新药研发企业,复星医药等企业曾对其项目颇有兴趣。作为一家创业型公司掌门人,他坦言,如果一个已经很成熟的制药企业来投资的话,可能会对今后的产品上市有一些风险,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因此立生医药在早期,更倾向于职业的天使基金、或专业的投资、风投机构来投资。据悉,立生医药将在2016年7月份引入5千万美金左右的A轮风险投资。
对此,吴东也建议,产业基金在投资的时候,能够对初创企业的成长有帮助非常重要,在项目前期接触和后期运营经验上,把专业知识和经验与资本有很好的实际融合和对接,要把公共资源特别是public money变成Smart money。
“如果投资者问你是否是好的项目,我会回答说,你有多长时间的耐心,是希望三年进去马上就出来,还是愿意持续7年到10年,如果是长期投资,请给我更多支持但不要太多的干涉我,也不要指导我怎么样快速赚钱。”吴东说。
他认为,在效益创新和内容创新的较量上,应该是药企应该更加关注内容创新。“我希望VC和政府都秉着一个理念,真正的内容创新才能为中国未来5到10年的整个医疗生态体系会带来巨大变化。” 吴东表示。
据了解,他负责的强生亚太创新中心主要专注于内容创新,即以科学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其投资团队包括内部VC、外部VC与科学团队一起,找好的项目,在项目的早期阶段介入,来帮他们去孵化、成长,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做出选择。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