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牌】出口欧美的小船说翻就翻
2016/9/19 E药经理人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向欧美出口原料药的大国饱受欧美检查员折磨。
来源 | 蒲公英
文|朱玉姣
2015-2016年,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向欧美出口原料药的大国饱受欧美检查员折磨。继美国的炸弹男孩在印度掀起数据完整性风潮以来,欧盟紧紧跟随男孩的脚步,大有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节奏,把数据完整性更是扩展到了GLP的检查中。
我们先来看看翻船的数据。2015-2016年,印度拿到欧盟发出的红牌有16张之多,其中不乏欧美公司在印度的分公司和/或代工厂,如阿斯利康和赫升瑞(辉瑞在印度的代工厂)。中国则以12张红牌屈居第二,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在国内很有名的公司,如NCPC和珠海联邦。而由于印度除了出口原料药和制剂外,还有不少临床研究中心为欧美服务,这类检查失败更是严重影响到了欧洲的上市许可证书。例如近期SELMER公司在检查中被发现数据做假,导致欧洲被迫撤销数百张上市许可证书。估计不少欧洲上市许可持有人的内心是崩溃的。
当然,我们也不要太自以为是了。2015-2016年欧盟发布的EUGMP信息中中国共有179份,印度则达到305份。其实按比例计算下来,中国6.7%,印度则为5.2%。这么比下来,我们中国迎检能力还是比印度要差一点。
所有国家收获的不符合信息共有43份,印度和中国加起来有28份,占据了65%。
欧盟发布信息数量(2015-2016,未剔除同一检查获得2份证书情况)
这些红牌不用说自然会给受影响的公司带来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例如,阿斯利康,其官网页面显示2014年总收益为266亿美元,2015年为247美元,甚至比2013年的258亿美元还要低。如果说这数据与印度被欧盟发布检查不符合信息毫无关系,貌似也不太说的过去。
美国FDA的检查数据就更有意思了。FDA的数据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它的进口禁令,另一个则是它的警告信。
目前仍被挂在FDA官网上的收获了进口禁令的印度公司有46个(同一公司不同厂址计为一个),其中有4份禁令是2016年签发的,12份是2015年签发的。而中国公司则有56份,其中有17份禁令是2016年签发的,4份是2015年签发的。
根据FDA公布的2015年度检查趋势报告,在2015年度,由于CGMP检查引发的进口禁令(66-40)为26个(工厂地址),由于拒绝检查引发的进口禁令(99-32)为5个(工厂地址),警告信21封(其中原料药12封,制剂13封,有些工厂兼原料药和制剂)。由于数据完整性引发的警告信原料药有7封(其中80%是海外公司),制剂有6封(其中40%是海外公司),合计13个厂址。这说明美国所用原料药大部分是依赖进口的。
2016年海外生产商警告信41封(其中原料药15封,制剂27封,有些工厂兼原料药和制剂)。收到进口禁令和警告信的公司,产品就没法出口美国了。
数据看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船是怎么翻的。说实在的,我们为了欧美同胞们能吃得上药也是够拼的。在公布的欧盟检查摘要以及FDA警告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生产商有化验员当着检查员的面抢了U盘就跑,检查员都追不上的(太有动感了),有把检查员领到微生物室外然后关起门躲在里面补记录的;而印度的生产商则有不少除了受到数据完整性困扰以外,还受到虫子鸟儿青蛙蜥蜴的陷害,貌似准备以此证明其生态良好。
所以总结下来,翻船主要因为这几个洞:一是数据完整性,二是虫鼠控制,三是无菌控制。
接下来该讲补船了。数据完整性这个算是最多最大的洞了,怎么补在FDA的警告信里全写了,随便找一封有数据完整性问题的警告信,后面一段弥补措施多读几遍,然后花钱请顾问解决。还是那句老话,只要是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事。数据完整性问题基本来说是属于不是事的事,无非就是花钱请厉害的顾问,花钱请高水平的QC和QA,再花钱把化验室的硬件计算机等搞定。
为什么是这个顺序?因为老板肯定是没有水平来了解如何办到后面两件事,所以先要找个靠谱的顾问,然后由顾问来审核QC和QA,有了好的QC和QA,当然再解决化验室的硬软件就水到渠成了。如果倒过来,那基本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由于某伦给我们中国药企挖的坑比较深,要解决化验室数据安全问题,还必须得上个网络版服务器。这方面大家讨论的够多,就不细说了。
第二个洞应该说没啥困难的,咱们中国企业貌似没有碰到这方面问题。
第三个洞技术水平比较高了,缺陷大多是印度的,因为,嗯,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中国做无菌去欧美的真不多,只有安替、珠海联邦等,而珠海联邦非常不幸地中招了。讲到无菌,要想做好,最好还是在工艺和厂房设计之初就有欧洲专家介入比较好。否则,即使第一次侥幸通过,后面还是会被提出作为问题。
虽说是已经亡羊了损失重大,补完牢还是照样可以扬帆出海。例如前年被FDA发了进口禁令的九洲,就在后期通过了再次检查,从进口禁令中抹去了自己的名字。
热闹围观了这么多,我们通过未通过欧美检查的企业们,大家加油。虽说把印度做为进超对象有点不太有面子,不过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暂时来说,在无菌和制剂注册和认证方面印度还是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
附件1 2015-2016欧盟官网发布的不符合报告(以发布时间为准,印度)
附件2 2015-2016欧盟官网发布的不符合报告(以发布时间为准,中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