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 | 打一个盹 换一座城 双城记背后的坚守
2014/11/20 笨鸟文摘
双城族,指随着时代发展、城市的拥挤和外扩、居住门槛的提高,工作在一个城市,结婚生活在另一个城市的一类人群。“双城族”的生活像钟摆一样,在两个城市间,两点一线的摆动。
打一个盹 换一座城
《中国人的一天》,是腾讯推出的一档自由展示自己喜怒哀乐生活细节的电视节目。80后女孩卢芊羽所描绘的“双城生活”令人印象深刻。老家位于河南的卢芊羽,在200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自幼向往的上海工作,往返于昆山和上海之间的双城生活便正式拉开序幕。在上海拼搏的几年间,卢芊羽先后从事过电话邮购、化妆品营销等工作。迫于上海的租房成本过大,她便选择与在昆山的姐姐一家一起居住。
卢芊羽的“双城生活”是这样的:在上海闸北区工作的她,和姐姐住在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两地相距50多公里,搭乘高铁或动车最快的一班仅需19分钟,加上昆山搭乘公交15分钟,上海搭乘地铁20分钟,约1个小时,卢芊羽便能从家中赶到公司。有时,卢芊羽还能选择由花桥开往上海各大商圈的11号线去上班、周末聚会。今年年初,她与两位合作伙伴在创业孵化基地创立了一家化妆品营销公司,利用微信等手机终端方式从事销售。不知她的双城生活,何时能够“停摆”。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像“80后”女孩卢芊羽一样的双城族,将铁路动车、地铁轻轨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往返于各城际之间。毕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不断地缩减。比如: “28分钟通达”的京津城际列车、昆山直通上海各大商圈的地铁11号线、半小时由惠州直通深圳的厦深高铁……每天这样的跨城交通,承载着无数双城族的生活梦,打一个盹,换一座城,便可以往返于繁华的都市与安静的小城。
奔波往返 只为那座“温柔乡”
近日,天津小伙吕彪“打高铁上下班”的故事在网络引起热议:吕彪每个月上下班的交通费用合计有将近2600元。在很多人看来,这样一定是疯了,还不如自己租套房子。可吕彪宁愿选择每天花4个多小时、118元的交通费,往返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公司与天津的家之间。
在他看来,在中关村附近租套一室一厅,一个月最起码得四五千元,如果想要便宜,那就要租到四五环之外,每天挤公交要两三个小时。经过一番比较后,吕彪认为始终住在家里最舒服,下班回到家中,就能吃上父母准备好的热乎乎的饭菜,吃过饭后,还能看书写东西,做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舒适和温馨,完全不是狭窄的出租屋可以“比肩”的。
大城市急速发展,城市外扩以及城与城之间的往来交流频繁,使得城市间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但摆在年轻人面前最重要的,还是购房成本的与日俱增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同一个城市中,优质的工作和舒适的居住条件,对于一些起点不算高、或者在一个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讲,意味着入不敷出的压力和毫无质量的生活。
所以,无数年轻人在购房时只能舍近求远,甚至是跨城,这才诞生了“双城族”。即使每天花费较长时间在公交、地铁、城际列车、拼车等交通工具之间,但他们依然青睐于这样的“奔波”,无论如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一处温暖的小窝,是一天奔波劳累下来最重要的慰藉,心中那座谁也替代不了的“温柔乡”,正是陀螺一般忙碌奔跑旋转的唯一答案。
突破城市界限 寻找一个家
曾经有一首老歌《蜗牛的家》这样唱到:“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挡风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朴实的唱词,却道出游子的心声。这些往来于各城之间的双城族们,每一日奔波打拼,吃苦奋斗,无非就是想要通过努力,去积攒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家。
每一个双城族的背后,是他们对家的坚守、对爱的需求,他们宁愿每天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换得家的温暖、父母的呵护、爱人的陪伴、孩子的欢乐。这样的梦想,值得我们钦佩,也值得更多造房者,不,应该是“造梦者”去深思,在这样的时代里,是否能够帮助他们坚守,坚守他们所坚守着的对家的梦想和责任,是否能够帮助他们,和双城说再见!
如果能有一套不大的90㎡的房子,每天回家陪孩子玩一会儿、看看他写作业,陪老婆摘菜烧饭,哪怕只是打打下手,也可以一起聊聊一天的工作或者是八卦。如果这套房子能再有个小房间,真的不需要太大,放下一张床、一支衣柜和桌椅,就可以把老家的父母接过来,那一家老小团聚一堂,就不再是一年一次的奢望。
对于一对精打细算的新婚小夫妻,只要90㎡,可以的话最好是88㎡,少了两个平方,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至少是4、5万块的差别,哪怕是苏州、杭州这样的二线城市,也是2、3万的真金白银。这笔钱,可以贴补装修,或者添到儿子的读书基金里,又或者把买车的预算升级,让全家出行更安全舒心。(热辣八卦户型:杭州景瑞申花壹号院88㎡三房两厅两卫)
坚守是爱无私的贮蓄,点滴积攒出一生的幸福。每一个为生活努力打拼的人,都值得拥有一盏温暖的灯,忘却“跨越城市”的奔波,奔向家人和温馨的小窝。
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所以更懂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