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临时工”拉黑的陆金所 到底透明不透明?
2015/3/19 笨鸟文摘
文丨知名网贷评论人 叶隐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是P2P行业,投资人之间关于“职业黑嘴”的是非功过争论已经唇枪舌战好多年。所谓“职业黑嘴”就是可能持不可告人目的到处散步平台风险谣言的人,而这种现象也是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存在一定的风险决定的。正方的观点是觉得好平台是黑不倒,所以完全可以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家支持“黑嘴”。而反方的观点是你每个平台都黑一遍等于给“骗子P2P”放了烟雾弹,最终真正有理有据的爆料反而可能被淹没在茫茫“黑海”之中,而这样的“表面大家都一样”则给骗子平台带来了生存空间,最终“黑”的越多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反而增大。
一、被“临时工”拉黑的陆金所P2P业务
最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是P2P圈,陆金所品牌营销风生水起,接二连三“上头条”。这次躺枪,可谓枪打“出头鸟”,谁叫你是P2P的领头羊,谁叫你融个资就是30亿?
首先是被一个匿名坏账消息触动风波,于是短期内什么“P2P行业最大的坏账”传遍互联网肌肉男的每个角落。最后大家坐下来安静解剖这件事的原委,其实发现这事儿跟P2P其实没关系(即便各位想黑陆金所搏上位也没必要顺便捎上P2P行业)。而整件事的真相是平安保理出现逾期,然后其对接的陆金所的针对机构投资人的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非是P2P的点对点业务。这个坏账穿传言的原来是绕了一圈然后再折了几折然后才“扣上”陆金所P2P的。
而这几天,陆金所又有事了。那个曾几何时几乎将整个P2P行业的平台全部预警观察了一遍,甚至连拍拍贷的注册地点都没搞清楚的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将陆金所拉入了“互联网金融黑名单”。当然,大公国际有其专业性的一面,但对于P2P行业这样找几个“临时工”随便“玩笑式”地编份预警编份黑名单真也有点说不过去。而这次大公碰陆金所,原以为会吸取之前的教训准备更加充分一点,结果东西出来还是“临时工”在路上。
这次大公国际主要质疑的是陆金所的信息透明度问题,进而衍生出资金池和期限错配问题,最后就是自然而然的投资安全问题。“大公信用:陆金所未披露债务人信息,债务人和债项的真实性存疑。”
的确,“临时工”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经费有限,所以常常看表面。当打开网址一眼望去没看到借款人信息的时候,就已经完成调研任务进入分析做结论阶段。于是自然而然,陆金所未披露债务人信息,进而可以质疑陆金所的借款标的的真实性和涉嫌期限错配问他,既然真实性都质疑了“资金池”也的确是一顶可以戴的“好帽子”。既然以上种种都成立,那么陆金所的投资风险“极大”就自然而然成立。最后,“临时工”想想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工作完美收场,陆金所被拉黑的消息从大公国际传遍互联金融圈。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只要投资过陆金所的P2P的人就会发现,陆金所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可以获得完整的交易合同,合同上也有着完整的信息披露,清晰的法律关系。而不在网站上直接挂融资者信息,只是陆金所对于借款人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而已。这次大公的“临时工”虽然逻辑推理和想象力都非常强,但在调研环节真的令人哭笑不得。做研究的人大抵受过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教诲,但一定要记住的是少了严谨的小心求证,大胆假设就只是一纸荒谬。
二、P2P行业当拒绝“职业黑嘴”
“骗子P2P”有理有据质疑当然是整个行业都叫好的事。随着行业的发展加速,的确P2P行业也混入了许多别有用心的人,一些颗老鼠屎正在坏这锅粥大家也有目共睹。整个行业从2007年折腾到现在,近7年了主流平台累计投资人也仅是到了116万(《中国P2P网贷行业2014年度运营简报》数据)上下徘徊,这样的徘徊背景是许多主流的P2P平台已经年营销费用亿级别的投入,可谓路途艰难。对于这个行业,去伪存真很重要,而建立信心,则显得更加重要。
那么关于“职业黑嘴”问题,P2P平台是否真的可以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漏网一个家的“漫天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缺失严谨的小心求证,或者怀有恶意的对于P2P行业的所有平台都预警一遍,拉黑一遍。结果很明显,等于没有预警,也没有拉黑任何平台。鱼目混杂,最适合让别有用心的人浑水摸鱼。
我并不怀疑大公国际想介入P2P行业,给这个行业带来新鲜的血液和规范性的真诚。但一个专业的评级机构,进入一个专业的行业还是需要带着专业严谨的态度来做的。随便找几个临时工,或者雇几个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来参与,很有可能小心办坏事。不仅没有给行业带来去伪存真的效果,同时可能反而把谁搅的更加浑浊。
同时,令我真正担心的是这个行业存在的普遍意义的“自黑”。虽然“坏事传千里”是人本能反应,但在传坏事的时候一定要调查清楚,这是不是真的是坏事,还是只是为黑而黑的黑。比如目前市场上一些不成熟的网贷三方机构,为了流量几乎可以说不计手段,将“黑”作为事件营销的利器,将行业搞的乌烟瘴气。可是皮之不存,毛将何以焉附?再比如,一些排名靠后的平台想赶超领先品牌雇人进行公关攻击,但试想行业的领先品牌都不行,行业的信心被用光了,你就真有希望做起来?
信心是一个行业赖以长期发展的基石,而金融行业更是尤为重要。P2P尚处发展期,还没到了市场已经开拓成熟大家坐下来分蛋糕阶段,现在行业的自黑、互黑则显得非常短视和弱智。这个行业若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则必须在内,驱除骗子P2P,拒绝“职业黑嘴”,在外获得更加广大投资者的信心。领先的P2P品牌,则也应该带头推进P2P的“去伪存真”工作,进一步规范P2P行业的生存和舆论环境,让外界真正了解P2P,相信P2P。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