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投入汨罗江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2015/6/19 笨鸟文摘
又到一年端午时节,随着时代的变化,关于端午的传统习俗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简化和遗忘了。如今,每逢端午,除了3天法定假日能够击中我们大条的神经外,剩下的恐怕就只有粽子了。
虽然南北方人民都爱粽子,但在口味上却存在着诺大的差异。所以,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会上演粽子的“甜咸大战”。

别看国人平时都海纳百川不拘小节的,但一谈到吃的问题,绝不含糊!前有豆腐脑的“甜咸之争”,后有元宵汤圆的“正名大战”……相信大家仍记忆尤新,在对待吃上,我们就是要坚决排除“异端”!

但是,很多人在讨论正宗的粽子该是甜还是咸的时候,说过最多的一句话竟是:
“我从小就这样吃,我祖宗八代都这样吃!”
听到这样的辩词,只想说:

论正宗的粽子该是甜的还是咸的,你得追本溯源。民间最普遍的说法: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大诗人屈原。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过这起码表示战国时代可能便有了粽子,那时候的粽子也应该更接近于粽子本来的面貌。
屈原▽

于是,问题来了: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最初投入汨罗江的粽子究竟是甜的还是咸的?
其实,用粽子纪念屈原的故事其实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一书中:
“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
这说的就是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百姓为了让鱼儿不食屈原尸身,将米放入竹筒,投入江中以祭屈原。不过《续齐谐记》是一本神话志怪小说,里面的描述不可尽信。
《续齐谐记》▽

按这个说法,当时人们投入江里以祭屈原的应该是[筒粽]▽

等等,说粽子的甜or咸,扯竹筒有什么卵用?不急,往下看:
关于“端午”的最早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其中对粽有注释:
“俗,先以二节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粽,一曰角黍,盖取隂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
这段话大概的意思就是:根据阴阳之说的解释,仲夏季节阴阳达到均匀调和的状态,而农历五月五日以及夏至的时候,人们有用菰叶包裹黍米,再用灰汁将其煮至熟烂食用的习俗,这样做法的食品叫做“粽”或者“角黍”。
角黍▽

“用菰叶裹黍米”中的菰叶就是茭白叶;而黍米现在被称为“大黄米”,类似小米,但比小米颗粒稍大,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
菰叶▽

黍米▽

“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中的灰汁又是什么呢?灰汁指的是将草木灰浸泡并过滤后所得到的汁,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呈碱性,在煮主食的时候加入一些碱确实是能让口感变得更加软糯的,而且会有淡淡黄色的光泽。
所以说,就粽的用料来说,起初是用黍米,后来才开始用的糯米。而就馅心而言,起初是没有馅心的,之后才有各种甜咸的口味。
因此,笔者认为:
如果人们投粽以保屈原尸身这件事情真的发生过,那么投到江里的也是没有馅心的黍米灰汁白粽,应该是无味的,顶多有灰汁微微的咸和苦。
当然,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甜粽子,也有人偏爱咸粽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粽子,每个人都会喜欢!
那就是“不要钱的免费粽子”!!!名牌!!五芳斋!!

赶紧点击“阅读原文”,领取价值百元的五芳斋粽子礼包(不是优惠劵,是真的粽子,全国包邮)!
还有现金红包赠送!!!
感谢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理财范]友情赞助!
↓↓↓↓↓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