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那时候没有收割机……
2015/6/22 笨鸟文摘
又到了收麦子的时节,现在似乎很难再看到那样“风吹麦浪成金海”的画面。

小时候见到这样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帮大人张口袋,一股土腥味,还是忍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往里灌。

那时候看着大人把麦秸一层层堆起来,觉得好厉害啊。

扬麦场景,那时候还可以用的是四轮拖拉机带着风扇,风老大了。

现在老家已经看不见这样的房子,对于城里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了艺术了。

趁天还没黑大家争分夺秒的把晒干的麦子装进口袋,那时候雨水说来就来。

农民的日子——从白天到黑夜不停劳作的生活。

年龄越大的人扬场水平越高,尘土和柴屑飞走了,麦粒堆积的很干净。

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坐在口袋上,或者躺在麦堆上,尽情的玩耍。

干农活也需要团队协作,有时候几家人一起协作,密切合作一起干活,汗水与快乐一起飞扬。

晒麦子,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大场了,好怀念以前的大场,晚上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晚上装起来,白天又倒出来晒,一遍又一遍的暴晒,一直到全部晒干,每一粒小麦蕴含着农民多少汗水与辛劳。

扬麦的确是一个难以掌握的技术,一个真正的庄稼汉是必须掌握的。

早上农民把割回来的麦子散落到场里,先让太阳暴晒,然后一遍一遍的翻,等到下午太阳把麦秆晒干了,再让拖拉机一遍一遍碾,直到麦粒与麦杆脱离。

炎热的盛夏,忙碌的季节,丰收的喜悦,农民的追求。

炎热的夏季,大树底下凉快至极,但劳作的人们没有机会享受这一丝清凉。

只有年迈的老人借捡韭菜的机会在大树底下做暂时休息。

麦粒和麦穗分离要经过很多次扬场分离。

盛夏抢粮,老人、 孩子全民参与。

曾记得先辈们高超的割麦技术——又快又多,麦茬又短又平,这是现代收割机割的麦茬,跟猪拱的一样。

勤劳的农民,淳朴的脾性,自给自足的人生态度。

认真点,每一粒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周而复始,一圈接着一圈狂转碾场之人。

脱粒后软绵绵的麦草需要有技术的农民一层一层堆积成优美的形状,以便后来喂牲畜或做饭生火之用。

从高处鸟瞰麦场上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人们,这些场景勾起多少7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

农民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真实写照。

没有风扇的,通常靠自然风,好像没风了,等一下。

收回来没碾的麦子,这是机器收割的,杂乱一片。

那时候只有少数有条件的用电风扇扬场。

这一袋袋沉甸甸的麦子,是农民朋友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劳动成果。

这一系列生动的场面,将成为过去20年中国农民夏忙辛勤劳作的活化石。谨以此片献给现代父母们,教育下一代,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 END >
版权声明:笨鸟文摘致力于好文精选,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010-68697980——— 回复数字,阅读热文 ———
【0501】妈妈,我要去天堂了
【0502】三十立什么、四十惑什么、五十知什么?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解读
【0503】你听过“前摄行为”吗?在中国也许就离婚了
【0504】老师的一份排名,差点毁灭了世界
【0505】看看这位92岁的姑娘,你的生活只能叫老太婆!
笨鸟文摘(bnwz2012)
先飞之笨鸟,文摘之精华。选文交给我们,时间节省给你。我们是覆盖人群超过1000万的微信自媒体第一联盟“WeMedia”成员,合作微信:56306838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