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屠呦呦贬低黄晓明到底是不是脑子进了水?
2015/10/13 笨鸟文摘

     来源:中国新闻网(ID:cns2012)

     最近有两件事得到众网友热议:屠呦呦获奖,黄晓明大婚。有网友将两个事情放在一起表达了观点,认为:屠呦呦的一生努力不敌黄晓明的一场结婚秀,这种观点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但也有网友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比如媒体人曹林就发文予以反驳,他认为“以屠呦呦贬低黄晓明是脑子进了多少水”。

    

     先让我们看看代表双方观点的两篇文章:

     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作者:路长全近期媒体关注有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黄晓明,结婚。

     但两人的差别让我感慨良多!

     当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一季跑男的收入。

     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卵用吗?

     当屠呦呦以身试药,历尽坎坷,若未获诺奖,必终身默默无闻;即使得奖,带来的是争论,更被某些人吐槽的时候,黄晓明的婚礼带来的却是全国围观,全民羡慕,更被尊为典范。

     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原来有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搞茶叶蛋的,而现在:

     做科研不如演戏的;

     卖技的不如卖艺的;

     搞实的不如作秀的;

     救命的不如搞笑的!

     当开创中国自然科学先河,意义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事件却比不上两个艺人的一场婚礼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当这社会虚荣成为风尚,看脸成为审美,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氛围的时候,下一个诺贝尔奖,真的会从中产生吗?我们的民族真的能保持竞争力吗?我们的下一代真的能够肩负起强大自己、强大祖国的重任么?这种情形如若加剧,谁敢保证这一个诺奖“空前”但不“绝后”呢?

     我们的文化喜欢务虚不务实,大众都喜欢树上的果实,不喜欢埋在树下的树根。但是没有树根怎么有果实,没有实力如何娱乐!

     当欧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馆、去参加科普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看《中国好声音》,去听各种演唱会,去机场追星!

     这样的价值观怎么能有竞争力?!

     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理想是什么?十个同学有九个骄傲的回答:“科学家!”

     希望不要有一天,十个小学生有九个骄傲的回答:“大明星!”

     以屠呦呦贬低黄晓明是脑子进了多少水作者:曹林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举国热议,这期间正好明星黄晓明大婚,奢华婚礼也成为网络热点,于是,便有好事者对两个本来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人拿出来进行对比,有人写了这样一条脑残的微博:

     【戏子婚礼与诺奖屠老】据网曝,黄晓明婚礼耗费高达2亿元,着实让人瞠目。“三无”科学家屠呦呦,55年埋首科研获诺奖,为国家和科学界争得了巨大荣誉。论贡献,戏子可以忽略不计;论财富,屠老可以忽略不计;论正能量,戏子没资格与屠老并提。但是,中国媒体的资源更愿意浪费在戏子身上,悲哀!

    

     这样的对比显然是错误的,“戏子”的贬低更暴露着价值观的扭曲。以尊重科学的名义贬低财富和其他职业,这是反科学的论调。自以为是的道德优越感背后,是心理的丑陋和思维的阴暗。总有人喜爱生拉硬扯地作这样的对比,将本来并不冲突的价值对立起来制造话题,屠奶奶不会跟黄晓明比,黄晓明更不会跟屠奶奶比。这个社会在改革开放后最大进步就在于,祛除了某种单一价值观而能够包容多元,拒绝用那种单一价值观的专断思维去衡量万事万物,并不要求紫罗兰发出与玫瑰一样的香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们可以免于受一种专断尺度的价值压迫,而在自己的价值王国中追求自由,且并行不悖。

     可那种受单一价值观支配的道德专断思维,总像幽灵一样游荡于现实中,不时就冒出来恶心公众一下。比如,拿去世的张万年和姚贝娜进行对比,用市长的收入与姚明进行对比,在“关公战秦琼”的错乱思维中制造对立和混淆是非。

     这些人以貌似正义的逻辑在追问,凭什么文化程度不高的娱乐明星却挣着比科学明星多千倍万倍的钱,凭什么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却不如明星出名,凭什么媒体更愿意把关注资源浪费在娱乐明星身上。这些追问隐含的是这个社会的机制出了问题,好像当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脑体倒挂。实际上这完全是错误的对比,“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确实见证着那个时代下社会分配体制的畸形,知识被贬低,知识分子得不到尊重,知识的力量得不到体现。而市场化改革后,知识已获得其应有的尊重和地位,“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脑体倒挂已成为历史。

     “获诺奖的科学家没有娱乐明星收入高”则与“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不一样,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当下世界的那些正常国家,没有哪一个不是如此,霍金作出那么大的科学贡献,他的收入就是没汤姆-克鲁斯高,居里夫人的收入远远低于伊丽莎白-泰勒,好莱坞明星的名气远远高于那些诺奖得主――作为小众的科学明星永远比不上大众娱乐明星,这是规律。规律之下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没法作出这样的结论,明星收入远超科学家,是贬低了科学的价值;明星关注度远高于科学家,是媒体资源的浪费。两者的价值评判体系不一样,无法用金钱价值对比从而进行褒贬。

     不能用“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程度”来分配收入和进行重要程度排序,作为娱乐明星的黄晓明给大众带来的价值,与屠奶奶的研究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两种价值是不可比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年轻的粉丝对着黄晓明欢呼尖叫,甚至根本不知道屠奶奶是谁,并不表明她就不敬畏科学,并不影响她从课本上看到屠奶奶的贡献后生出崇敬之心。这个社会的很多价值之间并无抽象的高低之分,排序的权利在于个体,不同的人、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时间下会作出不同的价值排序,对于一个患抑郁症的病人和一个患疟疾的病人,两者排序是不一样的。所以各领域有各自的激励方式,诺贝尔奖不会设诺贝尔娱乐奖,奥斯卡不会设科学明星奖。

     同样不能用对比收入来衡量科学与娱乐的价值,明星那么高的收入是市场赋予的,见证着现代社会大众娱乐文化工业的发达――可科学研究是无法市场化的,如果屠奶奶的研究成果用市场化思维去经营,想治疟疾必须买她的专利,那屠奶奶靠卖她的研究就足以富可敌国――但如果这样,很多穷人就会死于疟疾。袁隆平如果垄断水稻专利而用于市场化变现,他的收入必然也会超过任何一个娱乐明星。科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这种超越个体功利而惠及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收入不是通吃一切的评价标准,衡量尺度有很多。科学家的收入虽然没有娱乐明星高,媒体关注度也不及明星,但科学家的社会声望很高――他们的知识给他们带来了体面的收入,他们能从研究成果给别人带来的幸福中获得职业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不会低于明星享受粉丝掌声与鲜花时的职业成就感。有人说,科学家的收入和媒体关注度没有娱乐明星高,会误导年轻人,使孩子们都想当明星而不想当科学家。这是一个显然的伪问题,那种把收入和媒体关注度看得那么重的人,本就不适合当科学家。科学就是小众的,永远没法通过让科学家比明星有钱来激励孩子去当科学家。

     诺奖之后铺天盖地报道屠奶奶,这种关注度本就是反常的,而平时少人关注,这并没有什么问题。科学家本就是寂寞的,媒体整天盯着屠奶奶,她还能有那么高的成就吗?相比之下,媒体盯着娱乐明星倒是常态。别再进行道德绑架和脑残的对比了。

     推荐公众号:马拉松你也能跑

     ID:mlsnynp2014

     别 说 不 能 跑,只 因 没 开 始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