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提起引力波被嘲笑的下岗工人,今天就能被认可了?
2016/2/21 笨鸟文摘

     引力波被探测出来后,一个五年前的视频火了。在这个标题为“5年前节目中他首谈引力波,遭嘉宾嘲讽,如今他们都欠他一个道歉”的视频中,一位下岗工人郭先生在某节目中提到了“引力波”的概念,却被主持人以及一群评委无情地嘲讽......

     “初中学历就不能研究科学不能有梦想了吗?”,”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还不是因为你们不懂得尊重”,“老郭说啥不重要,反正我们尊重有梦想的人”。

     好,等发完这通牢骚,咱们再来好好聊聊这件事儿。

     关于引力波

     引力波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预言。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在2016年2月11日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证实了100多年前爱因斯坦的预测。

     因此这个视频标题的“首谈”是一种炒作。“5年前他提出来没人理,现在引力波被探测出来了,怎么样?人家没说错吧,看谁还敢瞧不起初中学历的下岗工人。”这应该是传播者的逻辑。可是,引力波既不是他提出来的,也不是他探测到的。归根到底,只是一个迷上诺贝尔奖的人在一次节目中提到过这一名词,并被人又借机翻了出来而已。引力波跟郭英森,其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关于尊重

     郭英森的理论我一句也没懂,实际上他也没说什么。因为当他说出车子可以不用轮子和人们可以长生不老以后,主持人和评委已经把他当成了个疯子,压根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了。

     “求您别说了”,“快说你不想了解了,让他别说了”,“老郭你别说了”。

     虽然招黑体质的方舟子已经被人喷成了个筛子,但那个一直让郭先生闭嘴,不让他展示自己的图的主持人看起来更加可恶,把郭英森活脱脱当成一个被人随意摆布的玩偶。

     老郭的梦想值不值得尊重暂且不提,仅仅就接人待物上的表现来看,场上一些人有失教养。

     关于梦想

     郭英森,参加节目时55岁,初中学历,人送外号“诺贝尔哥”。普通工人下岗,没找工作,一心研究科学。

     这看起来像一个平凡的下岗工人不顾世俗眼光执着追寻梦想的故事。

     可实际上,郭先生想做的是卖肝卖肾争诺贝尔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他曾到北大门口筹资,以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

    

     看到这血腥的告示,你还支持他吗?你还赞许一个下岗工人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吗?

     1994年8月,郭英森在浑河岸边看到“飞碟”(UFO),引起强烈兴趣,由此成为一名UFO研究者,进而研究起了物理学。

     “我曾经亲眼看到过飞碟,经过10年研究已经知道了飞碟飞行理论,按照我的理论可以制造出飞船。”郭英森说。他去北京想用自己研究出的理论和中国物理界的教授们切磋一下。并在清华北大摆下擂台,但直到下午4点收工,没有一人“应战”。

     他的广告牌吸引了不少北大的学生和路人的围观,但多数一声不吭就走了,一直到下午两点,仅有的两位质疑者都未能和郭英森实现沟通,一位自称是北大的老师刚开口就发现谈不下去了,只好说,“你的帽子扣的太大了。”另一个学经济的学生指郭英森未证明外星人存在,却先证明外星飞船的存在,犯了常识性错误。郭说,“你是外行。”(新京报报道)

     看到这里,是不是明白了些什么?

     老郭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因为一个“偶然的邂逅”对科学产生了兴趣,于是一腔热血要当科学家,要获得诺贝尔奖,要为国争光,要拯救无知的国民。信誓旦旦却没有有效的努力。

     在节目录制完之后,方舟子曾经写过一篇《不应鼓励伪科学妄想》,还是挺中肯的。里面写道:这种人有人称之为“民间科学家”,但我觉得称为“伪科学妄想家”更为合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或者虽然也受过高等教育但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训练,却认为自己做出了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无法获得科学界的认可。连该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出其漏洞,但他们认为是受到学术权威的打压,以当代哥白尼、伽利略自居,到处推销自己。他们推销的劲头其实远远超过了其“探索”的劲头,可能只是花几天、几个月时间灵机一动做出了“发现”,然后就用一生的时间去推销,坚信自己的成就总有一天会获得公认。因为痴迷于其中难以自拔,个人生活往往过得很艰难。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值得坚持。对于一些人来说,迷途知返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否定一个人的一些做法也并不是因为他学历低或者是社会底层的下岗工人,有可能仅仅是觉得他走的路有些偏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