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小建议,从小培养“美人”
2016/6/27 笨鸟文摘


大街上,有人穿着拖沓不合适的衣服;地铁上有人四脚八叉坐着;家里的装饰花里胡哨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舒适。这些都在彰显着一个字:丑。
很难相信他们是突然染上这些不美的习惯,只能说明他们从小就没有增强对美的感知。学校的标语上常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实际上,“美”常常被家长以及学校忽视。
少有人意识到,对美的感知,是一种能让生活更美好的能力,也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
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同时也是徐悲鸿的第三子的徐庆平先生曾说:“审美教育要从儿童开始,这是我做了几十年艺术教育工作所得出的发自内心的结论。”
人们都是通过认识身边的人认识了整个世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最初的老师。美育并不很难,它根植于日常生活的土壤里。这里有关于美的教育的几个小建议。
亲近自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就是一个变幻莫测的艺术宝库。从大自然绚烂的色彩和如画的美景中,孩子非常容易获得对美的感知。一朵被大人无视的花朵,也能激发孩子心中十万个为什么。
多和孩子去亲近自然,不要担心孩子感受不到,孩子敏锐的感觉不会对自然之美视而不见。

诵读经典
在孩子年纪尚小的时候让其读诵经典并不会扼杀其想象力(只要你不是强制孩子背《长恨歌》或者《蜀道难》),实际上,孩子甚至不一定懂得自己在背什么。读诵经典是在孩子心里播种下一粒种子,等待时机生根发芽(如果你一定要问这有什么用的话)。
在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让孩子诵读经典会带给孩子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对美的感知,这种影响是无形却真实存在的。
正如有人表达爱情会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而有人会说“爱像蜜糖,甜到忧伤”。

培养一个能自己跟自己玩的兴趣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很重要,它能够让人独自一人的时候还能保持兴趣盎然的状态。培养一个能让孩子自己跟自己玩的兴趣,他的童年会生动有趣的多。
这个兴趣必须是孩子能够沉浸其中而不是家长的意愿。一个能让孩子无需陪伴独自沉迷的东西,一定能够调动他最强大的想象力,给自己带来精神的富足和快乐。
一个独自安静读书的孩子,他的脑海里有奇幻的世界。一个独自跳舞的孩子,她脑海里有发光的舞台。

纠正仪态
很多人即使长相不美不帅也仍被赞美有气质,而人的仪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气质。
从小就应该教育小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不腰弯驼背,养成良好的体态习惯。舞蹈有助于培养形体美的姿态。

注意生活的质感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品质也是对孩子美的熏陶。家里作为孩子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尤其要收拾得整洁干净。质感常常藏在细节里,小孩子的注意力绝对可以注意到你每一个用心的小细节。养一些赏心悦目的植物,挑选精致漂亮的餐具,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影响。
父母的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的塑造。好的品味与钱无关,不要把钱当做衡量品质的唯一标准,也要时刻警惕你对廉价打折品的态度。

认真的习惯
德行常常与美有关,所以称之为美德。好的德行就是美的。认真是一个可以体现教养的品质,认真意味着负责。一个认真做事的人比一个做事潦草敷衍了事的人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
小孩子做不好事情没有关系,但要教给孩子认真的态度。同样,要教会孩子懂得礼貌、诚实等可贵的品格。

做得体的家长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接受的美的教育多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人最初的审美是从母亲那里得来的,因此一个漂亮得体的妈妈会给孩子更好的美学启蒙。
常有人讲,自己的人生如此苟且,又怎能要求你的孩子有诗和远方。如果美在你眼中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那这种态度一定会传达到孩子的意识里。
在前台放一面镜子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人们受不了在镜子里看到愤怒扭曲的自己是如此丑陋。所以,做优雅得体充满正能量的父母吧,不然孩子只能感受到丑。上梁不正下梁歪,可怕的是把不好的一面传染给没有辨识能力的孩子。

欣赏艺术品
培养美的感知最直接的就是带孩子去欣赏艺术品。带孩子去博物馆、看话剧、听音乐会、看画展等等。美的能力是积累而得,是不断培养熏陶的结果。
欣赏艺术,并不是去验证答案。不必在意小孩子感受不到专家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只有小孩子才会勇敢承认皇帝的新装其实就是没穿衣服。
美的感知,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能力。在孩子尚小,培养其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是一件好事。
给孩子自由不等于放任不管,给孩子美的启蒙更是扎根于生活里的一蔬一饭。父母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根本就不用担心孩子会“丑”到哪里去。

欢迎置顶“笨鸟文摘”,不错过精彩内容!
推荐:笨鸟读书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笨鸟文摘(bnwz2012)我们是新榜2015年500强之一。先飞之笨鸟,文摘之精华。选文交给我们,时间节省给你。我们是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的微信自媒体第一联盟“WeMedia”成员,合作微信:56306838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