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属于走“野路子”的人
2016/7/4 笨鸟文摘

    

    

     来源:暖心自动贩卖机(ID:nuanxinzidongfanmai)

     A.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邓文迪和普金的八卦,出于好奇,搜了一下邓文迪的早期视频。有一个细节,说明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提前声明,本人对邓文迪不做个人价值观评价。颜老师一直觉得,要看一个人,就看到TA最深处。

     所以,这个细节是什么?

     从视频来看,邓英文其实不标准,浓郁的中国口音,且句子不连贯,更别提语法了。她的表达基本是词语在前,跟着断断续续的词,能听明白个大概。尽管如此,她语速依旧很快,肢体语言非常compelling,要么挽着对方胳膊,要么抓着对方的手,让人很难抗拒。

     这个细节说明什么问题?

     她是一个100%以个人目的为导向的主动型人格女人。

     为什么从这个细节能说明如此?

     陌生语言的使用,很能说明一个人到底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观望型)。

     很多人开口说英语之前,都忍不住想:我口语标准不标准?词汇用得对不对?句法组织得准确吗?时态没用错吧?他们总在某一刻被形式压倒,太在意外界的东西。

     而看邓文迪的视频,我有一种强烈感觉:她说话的时候,被表达欲望完全充满了,那一刻里,她只有一个目的——表达我想表达的内容,仅此而已。

    

     B.

     说到深处,庸常之人只崇拜权威,从不敢说“我自己就是权威”。

     其实,如果一个人真想表达并明确要说什么时,不管用词多怪,语法多破,光用态度就能传递出完整意思。

     沟通的本质,是一种复杂意味的传达。当你的意志力和气场足够强烈,完全可以穿透国度和文化,这东西跟语言无关。相反,如果你内心是空洞的,再标准的语言传递出来的也是自卑和不连贯。

     语言,终究只是工具,那些希望靠学英语改变命运的人,未免幼稚。

     我想,光这一个细节,就能看出邓这种人骨子里的特质:“我“想做的,想说的,比实现它们的手段,更重要。

     在她的思维里,目的决定手段,ends justifies meanings.

     而我们,总在用手段丈量目的,所以最初的梦想,必经受打折的命运。

    

     C.

     前文说到一对词汇:主动型和观望型。

     昨天跟一位朋友聊天。

     我说:“人啊,要做一个事,争取一份职业时,总在想,我学历够不够,经验够不够,能力够不够这些东西。”

     她说:“嗯,都在想自己适合不适合做什么,观望着做什么能成,却很少想,我就要做什么,必须做成什么。”

     我说:“说到底,还是不够强,太本分,按规则考量自身行为,害怕触犯规则。”

     她说:“是,观望型心理的一个点就是:怕。再优秀的观望型只能在规则里活得不错,但很难创造规则。”

     我说:“主动型人的内心宇宙,反而简单,因为他们一心笃定自己就是规则,就是权威,就是标准。”

     后来,我跟她说了一个真实故事。

    

     D.

     多年前,长沙一个脏乱差的小街道上,有个卖猪头肉的男人,矮、丑、黑,初中没念完。男人靠卖肉为生,但聪明、勤快、有勇,看上了临街一比自己小10几岁的女人。

     女人美,当时怀了其他男人的孩子,没结婚。男人打定主意就是要她,追到底,女人从,跟男人去医院做了引产,重新开始。

     几年后,男人猪肉生意越做越大,女人既能吃苦也很厉害,小俩口干掉了那条街所有猪肉摊,垄断整条街的生意。

     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刚起来,男人卖掉猪肉摊,和女人去珠海做建材买卖,赚到了第一个一百万。再往后,越滚越大,经济转型又做投资,大发。

     后来听说两人都“人模人样”各自搞了个MBA,把女人送到伦敦读大学。说话还能听出一口子本地土味,但没人再把他视为当地卖猪头肉的“水老倌”(长沙本地话:意思是很乱地方的混子)。

     其实这个故事在众多白手起家的“传奇”中根本算不了什么,也必然有很多不光彩的灰色地带,但遮掩不住核心: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见识、决断力和意志力。

    

     E.

     作为一个读了20年书的“书呆子”,颜老师一直很欣赏一个词:优雅的野性。

     知识不应该成为负担,而是人生锦上添花的东西。

     但实际情况是,读书多的人,反而常常胆小而懦弱。(注:此处读书,不是指学历,而是指喜欢读书,思维发达而执行力和魄力都太弱的人)

     被知识绑架,被规律压倒。

     读书太多的人,有种过度把一切模式化的毛病。说的好听叫理想主义;不好听,叫做纸上谈兵,眼高手低。

     规律和知识,毋庸置疑重要,但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本,什么是末。想法、目的和意志力才是支撑一个人到最后的东西。

     一个没有想法的人,读再多书,屁用没有。情况稍好一点的是始终读不通,悟性开不了。情况差一些的是,通了一半,却更苦——明明知道那么多道理,却偏偏过不好这一生。

    

     F.

     不光是读书,其他领域也是相通的。

     前两天跟一朋友吃饭。她是资深设计,以前在广告公司,生孩子后一直在家,想自己做做服装生意。

     “从大广告公司、市场部出来的人,都特别‘不接地气’”她说。

     “路子太正?”我笑问。

     “嗯,体会太深了,以前在大公司不觉得,现在自己做生意,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些地方出来的人,一开口就是要先做品牌,做宣传,说故事,毛线啊!”

     “行业里的学院派。”

     “自己做生意,必须要先卖货的,赚第一笔流动资金。一开始就搭大架子,整那些虚的,不亏死才怪。”

     “嗯,野蛮生长。”

     还是迷信规律和模式的问题,创业最忌拿模式套实际,空谈策略。

     大部分时候,并不是方法在前,实践在后,那都是骗乖孩子的把戏。实际情况是,成功的实践在前,方法才被生出来。

     规律和模式,可以是一条捷径,也可能是一道坎,最终决策权在你自己。

     一个人是否分辨出当下规律会成为捷径,还是阻碍的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我的目的。

     永远不要让方法决定目的,而是为了目的寻找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前行,真正突破,否则永远只是“体制”中小心翼翼的安稳分子,模式的奴隶。

    

     G.

     对于人生,我一直持一个自我的观点:

     我有勇气接受错误的人生,如果那是自己当初一心想要的,而不愿过所谓“正确”的日子,若那仅仅只是别人口中的“正确”。

     起码,我相信过自己。

     人生因为“信”而丰盛,否则不过是一具傀儡般死气沉沉的躯壳。装在里面的灵魂如果一直是死的,那也还好,如果恰巧醒了,又无勇气挣脱,注定一生痛苦。

     这世界其实挺贱,再任性乖戾之人,只要坚持到底,总有容身之处,且越过越顺;相反,一个不敢做自己的人,做什么都是错,世界处处与TA为敌。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世界,不在地图上,不在书本里,而在你的脚下。

     作者简介:颜卤煮:89年白羊B型妞,短篇专栏作者,喜欢挖掘日常琐碎里深埋的小星光,愿它照亮我们的生活。微信公众号:暖心自动贩卖机(nuanxinzidongfanmai),或请微博搜“颜卤煮”。

    

     欢迎置顶“笨鸟文摘”,不错过精彩内容!

     推荐:笨鸟读书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笨鸟文摘(bnwz2012)我们是新榜2015年500强之一。先飞之笨鸟,文摘之精华。选文交给我们,时间节省给你。我们是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的微信自媒体第一联盟“WeMedia”成员,合作微信:56306838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