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关注1个亿的人,肯定成不了下一个王健林
2016/8/30 笨鸟文摘

    

    

     来源:LinkedIn(ID:LinkedIn-China)

     昨天上午我随手点开朋友圈,赫然发现大家都在发王健林的照片。

    

     我大吃一惊,以为这位国民公公是不是做出了什么改变世界的事情,值得大家如此顶礼膜拜。

     结果点开一看,照片中的王总轻描淡写地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以下就是风靡朋友圈的一个亿视频↓↓

     01

     我忽然想到了我大学时的一个同学,标准的富二代。

     有一天夜聊时我们聊起年少轻狂时曾捅下的娄子,他说他初中时曾在寒假过后顺手带了些过年时没放完的鞭炮去学校,恰好路过小卖部时看见窗户是开的,于是就顺手点着了扔了进去。

     结果鞭炮引燃了货物,他赔了小卖部老板两万块钱。

     “害得我当时一整个月都没有零花钱可以用。”他轻描淡写地感慨。

     我相信大家看到看到王健林图片时的心情,和我当时听到那句话时的心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其实你或许不知道,王健林在别的采访中还提到过:“我当兵17年,每天5:30起床,现在也是6点前一定要起来。”

     起床后没有特别安排,早上7点王健林就会坐到万达集团的办公室,直到晚上七八点钟下班。

     而我那位富二代朋友,去基金公司实习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回来还不够,利用晚上回家的“闲暇”时间,“随便”看了会儿书,就考过了CFA。

     我的偶像乔布斯在1999年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称自己每天6点醒来,会一直工作到孩子们起床为止。

    

     但我钦佩这些成功人士的努力和毅力时,有一点我曾经一直想不明白:

     为什么这些人已经赚到了十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开创了全人类皆知的事业,即便急流勇退,也能成为传奇,却还要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而且还这么玩命?

     简而言之,就是为什么越是有能力悠闲生活的人,越是选择忙呢?

     而看着王健林说着“先挣他个一个亿”的那张冷漠的霸道总裁脸,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02

     知乎上有个很著名的问题:“上班时老板和我谈理想应该如何应答?”

     结果赞同数最高的答案是“别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说实在的,这话也是我的心声。

     因为我并不是什么斜杠青年,上下班的分界线十分明确,而上班所带来的工资便是我生活的全部依靠,但这工资本身离北京之房价又是遥不可及,不过能勉强满足日常的吃穿用度与社交。

     说难听点,就是上班不过是为了满足眼前的苟且,而下班不过是苟且之后的片刻欢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

     如果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我的上班与业余生活,那就是上班是为了满足我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下班后的娱乐和社交满足了我的爱和归属感需求。

     显然,下班时间所满足的需求要高级一些,所以我会觉得自己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03

     但我们似乎都忽略了一点,即便不上班,也就只能到达需求层次的第三层而已,上面还有两层呢。

     对于那些成功人士而言,即便不工作,也能够实现前4层的需求,但自我实现的需求,却不是任何一种下班后的休闲与娱乐能够实现的。

     所谓自我实现,不过是在自己最擅长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所以李嘉诚、巴菲特等人于80多岁高龄依然还忙碌于“挣钱”事业。

    

     他们真的还想“挣钱”吗?事实上,他们仅仅是希望从做事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罢了。

     比起普通人,他们有更清晰的目标,有更宏大的理想,他们通过征服一座座山峰来进行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以求将个人的理想、抱负和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这才是他们选择忙碌的最大动力。

     普通人在工作的劳累中迷失自己,希望能够不上班去追寻诗与远方。

     成功人士早已尝遍诗与远方,然后通过工作找回自己。

     这就是差距。

     04

     看过了很多职场秘籍以后,我发现最受欢迎的一个词是“格局”。

     “格局”被塑造成了职场上无往不利的成功秘方,拥有了它,你迟早都能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但究竟什么是“格局”,不同的文章的定义却又大相径庭。

     有人说,格局是对时代潮流的把握,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天。

     也有人说,格局是对人生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终能走向人生巅峰。

    

     但从王健林轻描淡写的表情中,我似乎看到了格局的另一种定义:

     比起工作能够得到什么回报,他们似乎更关心自己的工作能够做到什么。

     所以当王健林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的时候,他这句话的侧重点,其实是“小目标”。意思就是,结合他当时的能力和资源,他觉得他当时能够很快的实现这一目标。

     而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重点便全都放在了“一个亿”,因为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哇,回报这么高。

     你看,这就是差距。

     05

     比起不能挣到钱,那些成功人士似乎更难忍受能力的闲置。

     乔布斯当年被董事会赶出一手创办的苹果,换作是我们遇到这种事,第一反应十有八九是借酒浇愁感叹命运不公,或是拿着这些年赚到的钱“回归生活”,写写自传,安心当一个成功人士。

     结果乔老爷子转手1000万美元收购了个动画工作室创办了皮克斯,然后拍出了全球首部全3D立体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

    

     2006年迪士尼用74亿美元收购了皮克斯。我们感慨,哇,从1000万到74亿,翻了740倍。

     但乔布斯买下皮克斯时,想的肯定不是“如何让这家公司的价值翻个740倍”,他可能只是单纯的无法忍受什么都不能干的状态而已。

     你看,这就是格局,第一反应不是想回报,而是想自己能够创造的东西。

     如果在乔布斯创办皮克斯的时候采访他,他也许也会说“我先定个小目标,挣他一个亿”。

     但只关注一个亿的人,肯定成不了下一个乔布斯。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呢?

     作者:蔡垒磊、陈昌,公众号:请辩(qingbian-cll),天使投资人。

    

     - 还可以看 -

     ▼

     司马光终于杀了那女孩

     请远离朋友圈的聪明女人

     你的样子就是你所吃到的食物的总和

     26岁的她如此直面死亡,无比平静却格外震撼 …

     推荐:笨鸟读书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笨鸟文摘(bnwz2012)我们是新榜2016年500强之一。先飞之笨鸟,文摘之精华。选文交给我们,时间节省给你。我们是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的微信自媒体第一联盟“WeMedia”成员,合作微信:56306838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