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乔任梁豪宅内死亡 | 告诉你真实的抑郁症
2016/9/23 老中医养生堂

    

     (16日)夜间,有网友爆料称,明星乔任梁在上海死亡。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则于22时左右发布消息称:”9月16日晚18时21分,普陀公安接报警称桃浦地区祁顺路某住宅楼内有一男子死亡。接报后民警迅速赶赴现场调查处置。经查,死亡男子为乔某某(男,28岁,上海市人)。经法医初步鉴定,已排除他杀可能,具体死亡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随后,曾经合作过的制片人也表示太突然

     乔任梁经纪公司在朋友圈也发文“既然离去,就让他好好安息”

    

     任泉在16日23:35分也发布朋友圈称,乔任梁在拍戏时问他“每天都要吃好多安眠药才能入睡,是否是抑郁症?”

    

     韩寒发文称,你不懂抑郁的人对世界的绝望。

    

     所以,真正让乔任梁离开人世的原因,并不是网传的SM性窒息,而是忧郁症!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乔任梁,1987年10月15日出生于上海,今年正好是28岁。他大学毕业于上海电机学院,曾是全国跳高冠军,国家二级运动员。

     2007年参加东方卫视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获得全国亚军后正式出道。

    

     之后,乔任梁陆陆续续发了几张唱片,现在是以拍戏为主。

     他参演的电视剧和电影

     主要代表作有电视剧《锦绣缘之华丽冒险》,饰演向英东

    

     《胜女的代价2》饰演白家伟

    

     《陆贞传奇》饰演高演

    

     还有两个月前上映的电影《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乔任梁在里面饰演的是沈居安。

    

     还有在2015年的综艺节目《我们相爱吧》中,和徐璐组成“慌张”夫妇,小火了一把。

     乔任梁自己也在采访中自曝喜欢粉红色,袜子和底裤都是粉红,也不怕别人说“娘”

    

    大约是对粉红色是真爱吧,他还在百变大咖秀上唱过《粉红色的回忆》,并且自曝这是是妈妈喜欢唱给他听的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乔任梁和李易峰在参加好男儿期间,组成了一对被广大粉丝认同的“乔峰组合”。

     因为两人在好男儿中如影随行,经常互相勉励和支持,感情好到睡同一张床,每次出现都是比肩而站。乔任梁亲切地喊李易峰“小白”,李易峰总笑着回应他。

    

     但是好景不长,乔峰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分道扬镳。

     乔任梁考虑到了自己在2005年成立的Pink7乐队,忍痛解体“乔峰组合”。然而乔任梁此举动在网络上引来了一片骂声。甚者还被造谣者说成是因为当时李易峰人气不如他,为了自身的前途乔任梁才单飞的。

     乔峰组合解散后,两人各自发展。乔任梁不止一次地表示过想与李易峰重修旧好,却被人指责说他是在抱大腿。而李易峰已无此意。

     甚至乔任梁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俩人有没有可能回到“乔峰组合”再同台,他也直言:“应该不可能吧,峰哥现在很贵。”

     是的,乔任梁已不再亲昵地喊李易峰“小白”,只是客气地称呼他为“峰哥”。两人的友情也无法再回到过去了。

     由此可见,乔任梁由出道伊始,就一直受流言攻击,内心极度敏感,却不懂调解,长期以往,就发展成抑郁症了。

     告诉你真实的抑郁症

     乔任梁的死亡原因尚在调查中,而根据新民晚报的跟踪报道消息,乔任梁的死因可能是因为抑郁症。逝者已去,停止无端的猜测是对他最大的尊重,关于事件的后续,请静候其经纪公司的发布。

     但今天,我们要来说说抑郁症这回事。

     时间往前推四天,9月12日,是哥哥张国荣的60岁冥诞。2003年4月1日,他从香港文华酒店24层纵身跳下,留下寥寥片语“Depression(沮丧、抑郁)。我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抑郁症,这个潜伏在世间的隐形杀手,它以悄无声息的姿态吞噬每一位患者的求生意志。尤其是在高压环境下的娱乐圈,近年来屡屡曝出艺人抑郁自杀的新闻,数量之多让人触目惊心。

     据腾讯娱乐的统计,不少娱乐圈人曾公开承认患上抑郁症。

     张国荣、陈宝莲都因重度抑郁跳楼自杀郑秀文、吴彦祖、张惠妹、张家辉、杨坤、张静初等数十位明星均公开承认曾饱受抑郁症侵扰;而在欧美地区,好莱坞知名影星希斯·莱杰、罗宾·威廉姆斯等都是因为抑郁症选择结束生命,小甜甜布兰妮、妮可·基德曼、凯瑟琳·泽塔·琼斯、Lady Gaga也都有过痛苦的抑郁经历——娱乐圈几乎成了抑郁症的重灾区。

     以下是各国患抑郁症的明星情况

    

     表1: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因抑郁症自杀的韩国艺人达21名,其中11人在去世时还不满30岁

    

     表2: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内地及港台地区因抑郁症自杀的艺人名单

    

     表3: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欧美地区因抑郁自杀的艺人名单(国内媒体有所报道)

     人们对抑郁症并不陌生,生活里也常常听到有人把“我抑郁了”挂在嘴边,但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吗?你知道抑郁症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需要规范的药物治疗吗?当你身边的亲友得了抑郁症,你会不会因为误解而好心办坏事,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网上流传的各种抑郁自测量表真的靠谱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1误解:抑郁了=抑郁症

     真解:抑郁是正常情绪 抑郁症是疾病

     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生物心理学博士李世佳(影歌)曾写过:“很多人常常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这导致当人们想到抑郁症时,脑中浮现的都只是日常生活的难过悲伤情绪,却不理解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类综合征。”按照现在的医学观点,抑郁、焦虑本是人类正常的情绪,但抑郁发生积累,出现长期(为期两周以上)的严重抑郁时,这种正常情绪就演变成抑郁症,或称之为重性抑郁障碍。

     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弱、不愿与外界交往。以女性居多的这个患者群体,普遍会悲观地看待事物。例如正常群体会用“还”来描述,抑郁症患者往往使用的是“只”,比如“只有半小时了”。

     在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看来,抑郁症有两个核心表现:

     一是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情绪低落;

     二是以前很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兴趣下降或者丧失。

     当这两种症状持续两周时,就要警惕抑郁症。

     日常大家口头说的“抑郁”和“抑郁症”并不一样,抑郁症患者无论在什么活动中都感受不到快乐。

     广州举行亚运会前,广州市脑科医院等机构曾进行了大范围的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在将酒精、烟草依赖都纳入调查的情况下,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依然最高,达到4 .4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潘集阳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抑郁症。“谁都会有抑郁的状态,就好像人们有急迫的任务需完成时,一定会焦虑一样。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医生根据严重程度、病程来诊断。”

     2 误解:你这么开朗,怎么会得抑郁症,是胡思乱想太多了吧

     真解:抑郁症会“潜伏”双相情感障碍自杀率更高

     抑郁症的治疗难点在于,它会“潜伏”———特别是存在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对外部环境较常人敏感,很容易进入兴奋状态而丝毫不见抑郁,但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陷入绝望情绪。这种时好时坏的状态,会让患者感到自己并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从而不去求医问药。

     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提高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发作,就是平常所说的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它和抑郁症虽然都属于心境障碍,但在治疗原则上显著不同。如果按照抑郁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一是对抗抑郁药物有抵抗而让人感到难治;二是解除抑郁后会导致转向躁狂,发病频率明显加快。发作频率越快,治疗难度越大,患者自杀风险越高。因此,研究普遍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杀率高于抑郁症。

     潘集阳表示,“很多人会看到抑郁症患者原本非常开朗,认为这个病是胡思乱想出来的,可以自行调控。其实越是开朗的人,越是好发这种疾病。”

     3 误解:纯属性格或心理问题,没必要吃药

     真解:源于大脑功能异常需要规范的药物治疗

     李世佳认为,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性格缺陷导致,以为凭借意志就能够战胜疾病,却忽视了精神疾病源于大脑功能异常这个事实。

     目前研究显示,抑郁症与遗传、体内生化系统的不平衡、大脑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变化以及其他的躯体疾病都有关系,社会环境、人格心理等只是发病原因之一。

     大脑的影响首当其冲,在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这种异常就表现在偏向于负性情绪和消极想法的网络活跃,而偏向于快乐情绪和积极想法的网络功能降低,外界的正面刺激已经很难传达到患者的意识层面,就好像一直有一个人在耳边不停重复着让人绝望和自卑的言语。

     潘集阳也表示,抑郁症其实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种慢性病,需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许多人害怕抗抑郁药物有成瘾性,其实这类药物是不成瘾的,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并不是药物依赖。”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理科医生王相兰介绍,只要接受正确治疗,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是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的。

     释疑

     网上流传的自测量表靠谱吗?

     每一次舆论对抑郁症的聚焦,都会形成认知抑郁的热潮,同时引发人们的自测自评热潮,类似的自测量表也能轻易就搜索得到。这些形形色色的自测量表靠谱吗?

     “如果是核心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还是有一定的初筛效果的,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这些自评量表来判断”。潘集阳表示,抑郁症诊断的核心在于抑郁的严重程度和病程,并且由专业医生根据国际、国内诊疗规范予以诊断,但“自评只是反映填写时的抑郁状况,不能就简单粗暴地认为就是病了。”

     对于网上流传的自评表,王相兰也认为其有一定参考性,但是主观性很强。“这类问卷一般只是对患者过去一周情况的调查,而抑郁症的诊断往往需要两周以上的时间来观察,所以它们只具有参考价值,但不能盲目相信。”

     另外,潘集阳表示,即便市民如实填写了这些表格并测出相应分数,也不要太过在意其中的界定。“对于某种精神疾病的界定,往往要结合情境交流并配合多项检查,缺乏专业指导的盲目自测,只是平添自己的烦恼”。“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做。当然,时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是值得肯定的”。

     怎么正确帮助抑郁症患者

     目前整个社会最大的认识误区在于没有将抑郁症当成一种普通病来对待。“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病,病耻感是抑郁症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的最主要原因。”潘集阳表示,“最科学的对待就是接受和理解,就好像接受身边高血压、糖尿病的朋友一样。要理解,他们并不是一时想不开。”

     潘集阳表示,当身边有人患抑郁症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劝说其规范地接受评估和治疗,并劝说其规范地用药。“抑郁症患者要使用抗抑郁药物,和慢性病患者要用药物控制高血压、心脏病是一个道理。不要认为精神类药物就一定会造成药物依赖和成瘾性。目前欧美有的抗抑郁药物,北上广深这些地区都有,药物治疗上是同步的。”

     此外还需要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各种身体症状。“这些症状很有可能医学检查发现不了,比如没有消化系统问题的胃口差。”抑郁症除了情绪心理上的表现,还可能会伴随身体上的疼痛,在医学检查无法查明这些疼痛的原因和器质性病变时,要指引和接受患者去精神科评估。

     抑郁症归根结底是一种个人化的疾病,患者最需要的是针对他自己的专业治疗。

     心灵鸡汤赶不走的“黑狗”

     大约30%的轻度抑郁症患者有可能无药自愈,但大多数患者如果不接受专业诊断评估和治疗,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单纯依靠所谓的“心灵鸡汤”,比隔靴瘙痒还要徒劳无功。

     在世界健康组织(WHO)的抑郁症宣传片《我有一只黑狗,名字叫抑郁症》中作出如下建议:

     1.寻求专业的帮助;

     2.向亲近的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3.学会不再害怕抑郁症,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例如冥想);

     4.经常锻炼对于缓解轻/中度抑郁的效果不比抗抑郁药差;

     5.记一份情绪日记,把想法写在纸上是种宣泄,往往也有助于看清问题。

     不论是抑郁症患者本身还是家人朋友,需要坚信的一点是:

     不管情况变得多么糟糕,只要你走向正确的方向,找适当的人交流,抑郁症的日子一定会过去。

     ■影歌(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生物心理学博士,现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大脑行为科学中心认知情绪脑成像实验室(CANLAB)博士后)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珍惜你爱的和爱你的,理解你不能理解的和不理解你的。

     乔任梁,愿下辈子他还是那个倾城好男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老中医养生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