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 | 外媒比较中美军事文化异同:相互理解很重要
2016/6/17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6月17日报道 美国陆军前军官、美驻华使馆前武官本·洛森6月16日在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登题为《当东方遇到西方——中美军事文化比较》的文章称,现代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露面同时带来了担忧和希望:担忧的是世界如何容纳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而希望则是一个伟大文明将丰富全球交往的每一方面。

     世界把美国视为现有国际体系的基石,引领与具有独立思维的中国打交道的事宜。在这种背景下,中美两国更好地理解对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特别是围绕重大地区事务的安全和军事领域。

     文章称,除非两国能充分认识到各自在军事文化、传统以及规范等方面的异同,否则双方正在进行的各种对话将无法完全发挥潜力。

    

     ▲中国军人

     中美军队最明显的不同可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采用义务兵役制,而美军采用志愿兵役制。这一点可能容易引起误会,因为事实上符合征召条件的人数远远大于解放军的新兵数量要求。因此所谓“义务兵”指的是那些在志愿参军者当中挑选出来的最佳人选。事实上,参加解放军对于农村地区前景比较局限的年轻人而言有很大吸引力。

     解放军的志愿-义务兵与美军的志愿兵的一个主要区别是服役期限和后续发展。解放军的义务兵服役期限是两年,两年后其中的优秀者会转为士官继续服役。在美军中,两年服役期是特例,大部分至少是三年。初次服役期间,有能力、受教育程度高、有上进心的美国士兵转为士官的也大有人在。美国军方在后续的募兵工作中也有意选择有良好服役记录的人。因此,在美军中,不像解放军那样容易区分新兵与老兵。

     文章称,在某些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军事文化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军人在特定的事业节点要上军事院校接受专业军事教育。军官学校是现役军官的一个主要来源。美国的军官学校包括西点军校、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以及美国空军军官学校。除了这些军官学校,美国还有几所高级军事学院,以及诸多在常规大学开设的后备军官训练队项目,这些机构都产生军官。

    

     ▲美国士兵

     相比之下,中国拥有众多国家级军事院校,每一个院校围绕一个军事专业开设,如装备或工程(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以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其中佼佼者)。这些院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在没有与其他机构、军种的同志们广泛合作的情况下成为军官。这可能意味着这些新任军官需要一个适应期,学会如何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配合多军种联合部队的需要。解放军还在建设类似美国后备军官训练队项目的国防生项目。

     文章称,除了上述军事院校,两国军队还有一些特殊的专科军事学术机构,满足军人不同职业生涯的需求,双方在这些机构设置上也大致相似。

     双方人员之间军事文化的最显著区别是下级向上级吐露心声的意愿。解放军内部的自由表达受到限制,主要是上级期待各军事单位避免一些突发事件,基本不要犯错误。部队也努力确保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解放军领导人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也看到了解真实想法的必要性。但当需要评价某个人的自身表现时,在谈到需要改进的地方时总是寥寥数语,总体上要维持个人优秀的形象。

     在美军中也有相应的追求尽善尽美的需求,但目标是尽力解决问题:制订一个可靠但不过分的计划,对出现错误有准备,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文章称,在交往层面,解放军对招待的礼节十分重视。当然两国军方在正式场合都认可层级区别,但解放军对层级礼节的应用范围更广。负责与中方同行打交道的美国军人应该了解这一点,并向上级说明这种不同。没有做到这一点可能产生误会和尴尬。

     同样解放军军官也应了解,美国人一般在礼节上不会太严谨,在这方面如有不到之处(例如涉及签证程序、座位安排等等),并不意味美国人是有意怠慢,只是因为美国的体制还没有找到吸收这方面礼节的方法。

    

     ▲资料图片:2015年11月20日,中美士兵在西雅图进行人道主义联合救援演练。

     文章称,随着中美交往频率和重要性不断提升,双方在保持各自传统的同时,必须努力理解并接纳对方的习惯。只要可以通过真实评估各自利益实现中美两国的良好愿望,中美两国的军官们在代表各自国家和军队文化时必须做到刚柔并济,学会欣赏对方的观点。这能营造一种理解和友好氛围,防止简单的误解升级成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出现更糟糕的情况。

     相关视频

     一方军事得分 一方政治占优美媒称中美南海较量各胜一筹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相互理解才能相互尊重。欢迎转发分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参考消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