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会告诉你答案 | 卢庚戌为你读诗·第1016期
2016/3/22 为你读诗

- 图说-
图为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的作品 Gust of Wind。 1882年莫奈在瓦朗日维尔悬崖上看到这一阵大风,远处零星的帆船和近处的草木飘向一处,风云变幻的一瞬定格在莫奈的画中。
问问无知的自己
问问这个世界
答案在风里
- 收听 -
(点击音频或视频,即可收听)
在风中飘
作者:鲍勃·迪伦(美)
为你读诗:卢庚戌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
别人才把他称为人?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海
才能在沙滩沉睡?
炮弹要发射多少次
才会被永远报废?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风中飘,
答案就在风中飘。
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大海淹没?
一些人要生活多少年
才能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转多少次头
还假装什么都看不见?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风中飘,
答案就在风中飘。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见天空?
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听到人们的哭声?
到底还要死多少人
直到他知道太多的人已死去?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风中飘,
答案就在风中飘。
译者:张祈
●
●
●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is blowing in the wind
——鲍勃·迪伦
- 关于作者 -
鲍勃·迪伦,美国音乐家、艺术家和诗人。迪伦在音乐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响已超过50年。他的大多数著名作品都来自1960年代的反抗民谣,被广泛认为是美国新兴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尽管他否认了这一点。20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同年4月7日获第92届普利策奖。
- 诗享 -

鲍勃·迪伦
已年过古稀的“摇滚诗人”鲍勃·迪伦因为音乐蜚声世界,他的诗就是他的歌词。这首诗问世于1962年的美国,那一年迪伦21岁,美国正笼罩在战争阴影中。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别人才把他称为人?”,他这样反问自己。“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到人们的哭声?”,他这样反问世界。
这些掷地有声的质问,让迪伦跨到另一个层次,他不再只是那个哼唱着“Ramblin'outa the wild west,Leavin' the towns I love the best”的青年,他开始在风中找寻答案。是啊,人们幡然醒悟时往往已失去太多,何不及时追问。
“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里尔克曾经这样对青年诗人说。“本我和自我”的话题,自古延续至今还在继续,又有多少人能实现“超我”。身处旷野微风可触,只需关闭心门就可闭目塞听。像诗里写的,去风中飞一会,试着去理解大雁鸿飞、山河巨变与人事轮回。
- 图文下方,分享你的风中答案-
- 乐说 -
配乐剪辑自美国音乐制作人Music Junkies的作品Sacred Heart。神圣之心是这首作品的名字,静静地听,引子中漂浮着长线条的音符,确有份宁静和梦幻在其中。女声吟唱更是点睛之笔,让人沉醉其中。
●
●
●
▎读诗嘉宾

卢庚戌
中国经典人文民谣组合水木年华主唱,民谣诗人、音乐人、歌手、导演、编剧、建筑师等多重身份。代表作:《一生有你》、《在他乡》、《未来的未来》等经典音乐作品,以及导演电影作品《怒放之青春再见》。
▎明日预告
明晚10点(3月23日),徐笑梅为你读日本诗人大冈信的作品《春》。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为你读诗」制作团队
出品人:潘杰客
总编辑:张炫
执行主编:王晓峰
本期编辑:暮歇
剪辑制作:朱卫东
音乐编辑:孟楚
随笔撰文:暮歇
本期校对:牛博龙

? 点击“阅读原文”,赏万千春色。
信息来源:为你读诗
策划出品:Be My Guest·尚客私享家
战略合作: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中坤诗歌发展基金、世界诗歌运动协调委员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
法律顾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诉讼代理律所: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官方网站:www.thepoemforyou.com
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为你读诗」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诗歌、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为你读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