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2001年接受央视独家专访的珍贵视频
2016/5/31 央视综艺

     2016年5月25日凌晨,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连日来,人们从不同侧面追忆这位一生淡泊的文化大家。晚年的杨绛先生在面对失去丈夫与爱女的双重打击下,她称自己不能逃走,要留下来打扫战场,为了应对无尽的哀伤和思念,她选择为自己打一支“止痛剂”,而这支“止痛剂”就是对钱锺书留下的多达7 万余页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进行长达近十年的悉心整理。我们将为您带来2001年秋本台记者独家专访的杨绛先生的珍贵视频,再次走近这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1932年,杨绛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放弃出国留学机会,考入清华研究院做外国语文研究生。她当初之所以没能在清华读本科,是因为她考大学时,清华不在南方招女生。于是,她只好在清华借读,那时,杨绛初次见到钱锺书,两人开始了校园爱情。1938年秋,钱锺书与杨绛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女儿钱瑗也是在清华的校园中长大,他们一家三口很多快乐时光都是在清华园中度过的。

    

     我女儿虽然没有在清华读书,她整个的小学都是我教的,数理科是我教的,英文、中文是爸爸教的。可是我看她一辈子忙忙碌碌,她一辈子最快活的时光就是在清华,她病在床上,到去世前两个月,她还在那儿记得的都是清华的事。

    

     从1994年开始,钱锺书住进医院,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因肺癌住院,女儿与钱锺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钱锺书已经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合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

    

     (钱锺书)忙得不得了,一年出差三次,开各种的会。我发现他有一点咳嗽、有一点发烧,我就逼着他去看病,我说你打的去,打的回来。爱惜时间嘛,他打的去,打的回来。回来说,大夫说支气管炎,后来两次,两个医院,两次误诊。因为他小时候得过肺结核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病了。那是1995年的年底,钱锺书病重之后,我那个时候自己也是摇摇欲坠,我靠不住了,我要顶不住了。

    

     1997年,杨绛先生的爱女钱瑗去世。1998 年,相伴了60多载的丈夫钱锺书又离她而去。面对失去亲人的双重打击,她不能逃走,她要留在人世间,尽她应尽的责任,年近90岁的杨绛开始对钱锺书遗留下来的手稿资料进行整理,以此来缓解内心的哀伤。

    

     (这种方式是最好的止疼剂……) 我要不弄了,这些稿子怎么办呢?我要不弄了谁来管呢?所以我总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头,开始我实在没有办法,可是我看了一看,我觉得要保全它。

    

     钱锺书先生的中外文笔记混杂在一起,手稿数量庞大,仅外文笔记就有35000页,211个笔记本。在外文笔记中涉及的德文、意大利文、拉丁文,杨绛并不通晓,她就边学边整理,涉及到德文的部分,她还专门请来了德国翻译家帮忙整理。

    

     (钱锺书是)1998年的年底去的,那么我1999年拿出来一看一大堆,我都分不清这个是什么,抽屉里这个那个,我一起一搬出来,我再一搬就把秩序乱了。不过我也没有方法知道是怎么个次序,那么我就分出来,这是外文的、这是中文的,中文的有乱七八糟很多很多。那么我就分出一种是他的读书笔记加日记的部分。然后另外就是中文笔记,外文笔记,外文笔记里我又分出来两种。

    

     在中文手稿部分,有很多是日记与学术文章混杂在一起,而日记的一些内容涉及当年在干校的生活,担心这些日记会牵连家人,有些内容被钱钟书剪掉了,致使手稿的整理更加困难。

    

     他剪了,那么就像这零零碎碎的,这个是我最难最难弄的,所以费事的很。我后来请了一个人帮我粘,我就找那个好的信纸粘上,他就帮我粘,很细心。比如,这个底下还不够,那他就添一页,那我请一个人帮我粘,他粘,我就连起来。他那一桌子(手稿),这里是欠尾、那里是欠头,这个上头的头高了再贴上,这个是费不少功夫。

    

     历时多年,杨绛先生每天埋头于繁浩庞杂的钱先生遗稿资料中。2000年,杨绛先生与商务印书馆达成协议,将钱锺书先生的全部读书笔记汇编为《钱锺书手稿集》,分《容安馆札记》、《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三个部分。2015年12月,《钱锺书手稿集》共72册全部出版完成。在出版过程中,杨绛先生两次与出版社通话,表达自己的心情。

    

     他为此长期著作的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已经没用了。但是对于长期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国内外研究钱锺书著作的人,用处还不小呢。我不敢指望,有生之年还能亲见《外文笔记》出版,如今《外文笔记》出版第一辑,全书问世已经指日可待了。

    

     她最大愿望就是生前能够看到这套书的出版,所以当我们2015年底把最后的《外文笔记》出版,给杨先生看的时候,老人真的特别高兴。

    

     杨绛先生的付出,不仅为了钱锺书,更为中国文化保留了至为珍贵的文化遗存。

    

     杨绛先生的一生著述丰富,是一位值得尊敬和爱戴的文学大家,翻译巨匠,然而在家庭和婚姻中,她却是一位甘于付出的事业伉俪与生活伴侣,有人说,杨先生的医生可以用淡泊、淡然、淡定来概括,一如她的文字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深远,正像一位网友说的:“最好的纪念不如再次捧读先生的著作,一道道加水,依然芳香沁人!”

     记者:石岩 王瑞宁

     综艺连连看

    

    CCTV3端午节目《歌从漓江来》排练中发生了令人担心的事情......

    

    这些中国的照片,为什么惊艳了全世界?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综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