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手机再见!以后还是不带你去厕所了……
2016/6/10 央视综艺

    

     “上厕所感到寂寞,是没手机的祸”。如今手机已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很多人一有空就想要拿出手机把玩一下,就连上厕所,手机都不可以离开自己。

     但是这样一上厕所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以上,一边上厕所一边玩手机,难道就真只是一件生活小事,没有一点危害吗?

     就让小编告诉大家上厕所玩手机的危害!看大家还敢不敢一边上厕所一边玩手机。

    

     “这便便……有毒……”便便里的有毒物质,会错过在厕所的你?

     上厕所时,因为厕所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狭小空间,若身体和有毒物质长时间共处于一个封闭空间,这些有毒物质会被吸入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人体内,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炎症。

     从这个角度而言,排便也应追求“短平快”,尽量减少人体和有毒物质的接触时间。

    

     没了“便意”,有了便秘专心“干活”,手机就请你好好放低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胃肠病学专家Gregory Thorkelson指出,便便的原动力在于肠道蠕动。当它由结肠进入直肠,积攒到一定数量,并压迫肠壁时,人就会产生便意,需要尽快排出。

     排便时,腹肌、膈肌收缩,腹内压增大,肛门内括约肌舒张。便便出来时,腹肌松弛,肛门内括约肌收缩,一节便便自然落下,之后肛门内括约肌再次松弛,一次排便完成。

    

     但是,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书或报纸上时,很难努力“使劲”——无法充分调动腹肌、膈肌和肛门内括约肌的力量,帮助便便顺利排出。

     其结果是,迟迟无法登场的便便只能默默地退回到结肠中,便意也随之消失(玩着玩着“没感觉了”,就是这个意思)。

    

     这还没完,结肠吸水性能不错,它也会吸收便便中的一部分水分,导致便便越来越干,难以排除,形成便秘。

     如果你经常刷个朋友圈,回条留言就“没感觉”了,就真别边看手机(读书、看报)边排便了,还是专心致志做好“排便这件小事”吧。

     蹲下起身易头晕,何况如厕“攻坚战”?“快!扶朕起来!朕还能玩一会儿!”

     对于排便来说,蹲厕比坐厕效率更高,更通畅。但蹲厕比坐厕,更不适合搞“拉锯战”(持久地排便),为什么?很简单:蹲的时间过长,会使下肢神经受压,导致双腿发麻;久蹲后突然站起,可能会因脑供血不足出现视力模糊、头晕目眩等症状。

     万一没站稳踩进厕所坑里……那就很尴尬了……

     卫生间通常湿气较大而且闷热,人如果呆时间长了很容易缺氧,甚至晕厥。

     所以,老人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最好不要使用蹲厕,更不要一边读书看报玩手机,一边如厕。

     痔疮就像龙卷风,说来就来不讲理长时间如厕易有“难言之隐”

     每天早上按时便便,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好习惯。为此,很多人不管有没有感觉,起床后都要去蹲一下。也有些人认为,蹲的时间越长,希望越大。所以就有事没事拿着手机跑去厕所蹲一蹲,从繁杂的世界中“消失”一段时间。

     但Thorkelson却认为,如厕时长不应超过10-15分钟,没有便意但长时间在马桶上使劲,可能导致肛门静脉曲张,进而形成痔疮。

     “手滑星人”重灾区 手机掉坑后悔莫及贪玩手机一时爽,失去手机怀疑人生

     手滑现象屡见不鲜,上厕所玩手机时尤为可怕。当手机掉进坑里,也只能怪自己当初如此天真。这虽不是健康危害,但这对大家的钱包是个巨大伤害。

    

     而且,在考虑要不要将手机捡上来的时候,极大可能会让大家怀疑自己的人生。

     病菌也疯狂,粘上手机不肯走常在厕所走,哪有不带菌?

    

     “便后洗手”是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一个重要要求。当手上拿着手机,没有口袋的时候又需要找个地方放一下。但是厕所里面如何脏,小编就不便描述了。经常带手机出入厕所的话,自然手机就会带上很多的细菌了。

     小编意见: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上厕所看手机的习惯,怎么办?必须告诫自己进厕所时不要带手机,如果有刷朋友圈强迫症,那就先刷完再进厕所。尽量避免在厕所里耗费太多时间。

     来源:新华网

     综艺连连看

    

    健康 | 买粽子请注意这些批次不合格!教你正确选购放心粽子

    

    健康 | 晚上心跳快?要小心了! 对照看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综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