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到底能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
2016/6/8 经典图画书

     这是资深童书编辑+儿童心理咨询师丹妈

     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为你分享提升孩子幸福感的一切

     好书、影、音、物、育儿好文章

    

     - 文 = 丹妈 -

     私人微信:danma03

     这几日,全社会似乎都进入了“高考模式”,家对面的学校恰巧就是考场,真的是隔条马路,都能感觉到万千学子的紧张与压力。

     表弟正好也是今年高考,考前,舅妈几次与我感叹,心疼孩子备考累,读书苦……

     说实话,我嘴上心疼,心里却很清楚,作为没背景、没资源的农村人,高考是表弟逆袭人生的第一张牌,是当下国内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

     算一算,高考远离我也有十多年了,从当初一枚愤青,到现在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孩子的妈,这数十年的成长、见识和阅历,早让我对考试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恨高考,却又离不开高考

     01 人多地大物不博,千军万马过独木

     在中国,聊啥都和人口分不开,以2015年为例,去年942万考生中,最终录取率为74.5%,其中进入本科学校的孩子只有366万,进入高职(专科)334万,而那366万本科学子中能进入一本院校的仅为9.6%,更别提能闯入高大上的985、211学校的孩子能有多少,若想自家孩子能挤上高等教育的独木桥,不拼怎能赢。

     而这些可怜巴巴的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精英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人多粥少,好大学又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与沿海地区,因此,也只有“作弊最高判七年”这样冷漠无情、毫无个性选择的高考制度坐镇,才能搞定中国大陆这片如此爱“钻漏洞”“讲人情”“走后门”的热土。

     02 “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中国特色之下,文凭绝不止是一张纸

     一直漂泊在体制外的我以前一直觉得,高考所能带来的现实红利其实很短暂,可前段时间与身处国企的闺蜜一聊,我才明白了为啥文凭在国内如此重要。

     好像只有在中国这片热土,呆在“体制内”,似乎就意味着能享受钱多事少、高福利的铁饭碗待遇。

     我周围许多当年毕业号称“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同学,这几年在体制外被折磨的七零八落之后,即使面对几百比一的招录率,依然义无反顾的挤上体制内的独木桥,先不说许多职位在报考时就有学历限制,当你千辛万苦进入体制内,与私企不同,在这里,文凭可不只是一张邀请卡,它与你今后的每一次评级、加薪、晋升息息相关。

     03 国内对人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虽然大家每年看“感动中国”,都看得热泪盈眶,但在大众口中,那些令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主要还是以“赚钱多”“文凭高”这种简单粗暴的标准作为标杆。

     而受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影响,国人对读书人似乎总有种特别的崇拜与向往,大多数“土大款”在“读书人”面前也许表面不屑,内心实则还是有些自惭形愧,我想这大概也是咱们如此重视孩子学习、考试的一种内在的文化因素。

    

     重视高考,但也别让孩子被成绩绑架

     01 人生真正的考验从来不止在考场

     记得有个作家说过:“在漫漫人生中,你会发现,人生不在这里失败,就会在那里失败,不是考试失败,就是恋爱失败;不是职场失败,就是婚姻失败”,但每一次失败都不会是人生的终点,除了高考,我们在人生中需要经受的考验不胜其数,学历并不是支撑孩子百战百胜唯一的护身符。

     02 考好考坏,孩子仍然是我们的孩子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考场出来,自己憋着嘴觉得没考好,烈日下,母亲撑着伞,笑着拍拍我说“尽力就好,妈妈知道你努力了”,顿时泪如雨下——无论在任何困难面前,家都应该是孩子心底最温暖的港湾,在经受了那么多的竞争与排位之后,孩子依然可以回家,在这里,没有比较和严酷,有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

     03 真正的学霸都不是父母逼出来的

     “在我接触过的这么多孩子中,我只见过被父母逼到厌学的,从没见过被父母逼成学霸的”,这是我一个在重点高中任教多年的朋友,在谈到学霸时说到的一句话。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我们思考,一个对阅读、表达感兴趣的孩子自然会爱上语文,一个对推理、逻辑感兴趣的孩子自然会爱上数学,每个孩子几乎要花12年的时间与语数英打交道,若他不爱思考、不爱探究,学习的快乐便无从谈起,主动学习更成为一件难事,他又该如何度过这12年的人生,与其逼孩子重视成绩,你累他也苦,不如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对思考与学习的兴趣吧。

    

     高考也许只有一次,但学习与思考却是一辈子的事,翻开表弟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我能看懂的题已寥寥无几,但却仍然记得高三晚自习的路上,黑漆漆、静悄悄的校园里,只有远处的高三教学楼灯火通明。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那栋楼就像一座巨大的发电机,聚集起一种压抑却又无比强大的力量,这种压抑来自于大家并肩作战,克服惰性、忘我投入的意志,而那种强大则源于千百学子“付出就有回报”“梦想就在前方”的信念,卷子的哗哗声、笔尖的擦擦声仿佛就是青春最美的旋律。

     套用一句网上的鸡汤:“无论成败,你的人生都会因这破茧而出的过程而绚丽和厚重,你的心都将因这历练而坚韧和成熟”,我想这才更应该成为每个孩子全力投入高考备战的最佳理由。

     ? 丹妈其他相关原创文章

     别把你的Low气质传染给孩子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的孩子没家教

     《欢乐颂》中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你肯定不知道!

    

     ?点击阅读原文,看丹妈的200篇原创文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典图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