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事业编制没了?
2016/7/27 医界新闻
点击医界新闻
置顶公众号!
定期推送医疗界最新的资讯,代友求职,人才招聘,合作转让...等诸多医界优质内容,医疗界最专业、重服务的微信平台!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yijiexinwen@qq.com)

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长期以来都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和现有的编制管理方式等备受外界诟病的现象级毛病。因此,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一直被认为是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
“去行政化”成了医改的必由之路。

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后,近日人社部召开了2016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他们的新闻发言人表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表示,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这也意味着翻篇的开启。
一本延续了38年的“老皇历”即将被打破,公立医院的编制将被取消,中国延续数十年的事业单位编制制度将进行一场深层次的改革。

当前中国的公立医院是在政府统管范围内的,高度行政化。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所有人员被捆绑在编制之上,国家财政是按在编人员数据拨款,所以业内称之为“人头费”。未来取消编制之后,就意味着公立医院有了通常所说的“用人权”,想用什么人、用多少人、怎么用人,全部由自己说了算。
如此看来,打破公立医院的“铁饭碗”是必然的了,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者认为,公立医院“去编”,可割除长期以来“体制内外命运不同”、“同工不同酬”等痼疾,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另有部分人则担心,如果取消编制,国家是否会减少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而医院则需要通过创收来弥补资金缺口。而靠创收来支付转制成本、人工成本的话,那医疗的费用肯定会大涨,最终会转移至普通老百姓身上。

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这里可以对此政策做一番解释。所谓的“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而之所以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考虑到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而且财政拨款还会持续增长,只是财政拨款方式将改为综合经费核算办法和拨付标准,与公立医院在编人员的多少将没有直接关系。
并且,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的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有专家就指出,目前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的在编人员大约有1000多万,非在编人员的数量也极为庞大,少说也有数百万。所以取消高校和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编制之后的下一步,将会是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解决编外人员面临的多种问题。
不可否认,事业编制长期不变确实是造成“同工不同酬”的一个很大现实,这也是人力资源浪费的一个重大原因,撤销编制势在必行。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所以换个角度来看,任何改革的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切忌搞“一刀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界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