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全球超25亿人面临感染寨卡病毒风险
2016/9/5 美好健康之家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2日报道,来势汹汹的塞卡病毒仍在蔓延,不断有新的国家出现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寨卡仍是国际健康领域的紧急事项,并警告该病毒会继续扩散到其他国家。同时,科学家预计,全球超过25亿人面临感染塞卡的风险。
继新加坡当局确认发现超过150名感染病例后,近日马来西亚也发现了第一例塞卡病毒感染者。亚非多地区都已被列为感染高危地区,而科学家称,印度、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被感染的危险。
但也有专家表示,存在感染风险的人数被过高估计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在感染塞卡病毒后并不会出现疾病症状或症状较轻,因此有许多人群其实已经具备了免疫力。

关于塞卡病毒的研究仍在如火如荼进行。除了与“小头症”存在关联外,最新数据显示,塞卡病毒也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密切相关,多国在寨卡病毒疫情期间,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也出现明显上升。联合国“突发事件委员会”的海曼教授(Dr David Heymann)表示,关于塞卡病毒及其并发症的研究,科学界的认知还存在诸多空白。

什么是寨卡病毒(Zika Virus)
对成人杀伤力不大 却能致胎儿发育畸形。
寨卡病毒的名字来自于该病毒的首次发现地——乌干达寨卡从林。1947年一只从乌干达捕获并准备用于黄热病科学研究的恒河猴突然出现了发热症状,研究人员从其体内分离到这种新的未知病毒。

寨卡病毒是黄病毒属的成员,和登革热,黄热病,和西尼罗河病毒同属一脉,此类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对于成人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寨卡病毒没有症状。即使存在,通常也是轻微症状,容易让人忽略。症状可能包括发热,目赤,关节痛,头痛和斑丘疹,一般持续不到七天,很少有人需要住院治疗。目前,没有任何报告能表明它能够引起感染者的死亡。
然而,如果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以由孕妇传染给她的胎儿。这可能导致婴儿出现小头畸形,严重的脑畸形和其他出生缺陷,严重甚至死亡。感染病毒的婴儿成人后寨卡感染可能会引发使人四肢瘫痪的格林 - 巴利综合征。

◆◆ ◆
病毒的传染途径:蚊虫叮咬、输血、性、生育
寨卡主要通过白天活跃的雌性伊蚊传播,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寨卡病毒存在于蚊子的中肠上皮细胞,然后转移到唾液腺细胞。在之后的5-10天,寨卡可在蚊子的唾液中继续存活。
雌蚊因为产卵必须吸血,此时寨卡病毒就有可能感染人类。如果蚊子的唾液接种到人的皮肤,该病毒可感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并向皮肤内部渗透。该病毒的发病机制是继续进行扩散到淋巴结和血液。
目前为止,塞卡病毒已经感染了72个国家和地区,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美好健康之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