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编制:护身符还是紧箍咒?
2014/10/11 创新医学网

    

     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对医生是福是祸? 人们向往同工同酬,人们期待机会均等,人们希望人人平等,可现实告诉人们,编制内外两重天。同样的岗位,干着同样的活,无编制与有编制医务人员收入相差明显。

    

     本来,确定医生收入待遇,应综合考虑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医生具体实施诊疗的时间、消耗的脑力与体力、面对的职业风险与压力等综合因素,但现在却被编制“绑架”和引导了。这种制度有着明显弊端,如此岂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岂能推动医生自由执业?岂能保障医改的顺利进行?岂能促进医疗领域发展?

     医生收入由编制决定不公平

     干着同样的活,有编制的社区医生平均年薪不低于9.33万元,而没编制的却只有5.6万元,相差近四成。广东省东莞市卫生计生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受工资待遇、编制晋升等因素的影响,不少社区医疗机构都出现了招人难和留人难的情况。

     今年6月,某地卫生局下属各事业单位陆续向外界发出招聘需求,然而,直到8月,有的岗位仍未达到开考比例,不得不延长报名时间。有227个医生、医师、技师等岗位,因无人报名,或报名人数不足被取消、调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岗位招聘的是非编制医务人员,正如新闻展示的那样,编制、非编制,同工不同酬,人们当然不愿意和这种游戏规则“玩”了。

     编制就是同工不同酬的祸根,造成了医院职工待遇的不公平。医院里有编制的职工享有的福利奖金更高,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员工”。尤其是很多医院,把医生当成摇钱树,而把护士当成不赚钱的保姆,因此编制都留给医生,护士却是编制外。

     在我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众多,但有编制却不多,是逐步将无编制人员通过选拔考试入编制,还是取消编制,实行人人平等上岗的成本更低?答案当然是后一种。医生的收入由编制决定,体制内的人是“香饽饽”,体制外的人却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一种赤裸裸的社会歧视。去行政化,把医生从体制中解放出来,本来就是医改的方向。

     取消“编制”是否会给医生带来压力?

     尽管缺乏来自官方的数据支撑,但在庞大的事业编群体中,医务人员因其数量和行业特殊性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轻视。未来一旦传统身份松绑,医生的生存压力会否更大?老名医为保福利,会否纷纷提前退休?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当医生变为“社会人”后,招聘医生不是以国家编制来招,而是以其社会价值来招聘,所以当政府医院用很低的价格去招聘医生,招不到必定就会随行就势,提高待遇标准。这样一来,医生的价值不管是在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薪酬都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当取消编制后,医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余地,会倒逼医院树立善待医生的观念,努力建设更好的平台去留住人才。

     而且,医务人员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有自己的技术,相比“编制”,技术才是“铁饭碗”。放开编制捆绑,政府也应该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可以自己开诊所,按医疗技术水平收费,对有能力的医生来说是更大的福利。

     医生“脱编”会否加剧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

     松绑,让医生回归社会人,也给他们自由执业、诊疗服务市场化定价提供了前提。然而,如果充分体现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价值,会否加剧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

     对此,业界专家认为,不仅不会加剧,还可能使优质资源参与竞争。另外,如果医务人员通过诊疗服务能体现价值,必然不会通过开大处方、大检查提高收入。如果没有价格扭曲,医院可以通过直接收取100元诊疗费的方式获得足额收入,但现在,医院只能通过向患者提供300元的药品(或设备检查)的方式才能获得100元的盈利,和前者相比,患者多付出了2倍的费用,医疗费用就这样涨起来。

     换句话说,如果医生能够通过医疗服务收费获得足够收入,而不是通过诱导患者过度消费高价设备检查和药品变相补偿,患者的医疗负担会显著降低。

     “编制诚可贵,公平价更高”。“编制”禁锢了医疗资源,导致资源无法实现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去掉编制后可以摆脱禁锢、公平竞争、同工同酬,更好体现医生自身的价值,促进医疗改革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既然“去编制化”有这么多的好处,您还犹豫什么?任何改革之初都会经历阵痛,但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此时此刻您同意去掉编制吗?

     来源:环球医学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