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医生四大痛
2015/4/4 创新医学网

     “做更好的医生”——这是著名作家毕淑敏日前演讲的题目。当天,我慕名前去聆听了这场医护人员专场报告会。毕淑敏语调温婉,内容十足“心灵鸡汤”。但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例举自己的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的一句忠告:学医者,要有一个能独立完成且坚持终身的爱好,比如钓鱼、散步,等等。

     原因说来简单,因为医生是一个极为枯燥的职业。说起“枯燥”,很多患者会想到医院那长长的队伍,却很少想到忙碌的医生。实际上,当患者焦灼于前方移动缓慢的候诊人群,不满于医生三言两语打发自己时,正如毕淑敏所言,一个医生可能已在这样的场景下度过几十年,比如一个牙医,终身面对的是人的32颗牙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如果不能自我排解,一生很难快乐。

     但医生的痛苦远不止此。报告会后,市卫生计生委一位负责人给我发来一篇网文:《医生的“四大痛”》,文章列举了医生的“职业之痛”、“无奈之痛”、“生命之痛”、“误解之痛”。

     职业之痛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医生,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学习。医生的工作本来就繁忙、辛苦、紧张,学习的时间从何而来?只能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医生的职业的特点要求他们只能比其他人付出的更多,而获得的却不是对等的。他们在常年的超时超负荷低工资的情况下,提心吊胆的工作。医院没有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都要上班查房、看病人,还要上夜班,即使工作一夜,第二天看完病人才能下夜班,遇有特殊情况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无奈之痛

     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其天职,如果说因为疾病是不治之症而放弃医治,那还有情可原,但是有好多病人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而放弃治疗,医生只能眼看患者继续被疾病折磨或等待死神的降临,作为医生这又是一种什么感受呢?面对病人因家中贫寒,囊中羞涩,无力治病而回家坐以待毙现实,医生虽然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无助,深感世间的不平和无奈,却也无计可施。

     生命之痛

     看到病人那双对生命眷恋和渴求而绝望的目光的时候,当医生看到病人因疾病的折磨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当一个个生命因疾病而走向死亡的时候,可有人了解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面对生命的消亡,面对病人家属们的呼天嚎地、悲痛欲绝,他们经历的太多了,他们不能和家属们一样放声悲歌,他们还要打起精神,继续拯救其他的生命。

     误解之痛

     因医疗投入、人才、技术、设备、制度甚至文化等方面无法跟上,医生往往成为民众需求不满时愤怒的发泄对象。近几年来,由于医院经营模式的转变,加上部分媒体的非正常炒作,医患关系愈来愈差,目前已到冰点。过去的白衣天使,现在却成了人们谴责的对象。医患之间的和谐的少了,信任少了,相互提防,争吵,甚至动手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发生医务人员被打、被杀的事件。医生这一职业成了高风险、高压力的代名词。

     长期以来,我们传达给民众的医生群像是有偏差的,比如过度的道德拔高,医生被贴上远超普通职业的道德标签。民众对医生则寄予了过高的职业诉求。

     一件白大褂彰显了医生职业的神圣,医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却少为人知。正如毕淑敏所说,医生首先是要幸福的,只有医生幸福,对待病人才能做到“有时治病,常常陪伴,始终安慰”这一至高境界。医生怎么才能幸福?提高自我修养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要合力熬制“四大痛”的解药,诚如网文作者所言,“我们的媒体、我们的百姓,我们的社会,应该对医学、对医生保持最起码的尊重、宽容和理解”。所以,“做更好的医生”不仅仅是医生的事,也是患者的事,更是社会的事。

     来源:华医网整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