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如何防止春季疾病!
2015/4/7 创新医学网

     春天来了,天气多变,一会热一会冷,早晚和中午温差大,湿气重。这对人体是有一定损伤的。在众多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始终是春天占据首位的高发疾病。小编在这里综合整理了钟南山等几位医学专家的建议,教你春季怎么预防呼吸道多发病,怎么辨别和提防不像“哮喘”的哮喘,很实用哦~

    

    

     壹春来呼吸道多发病知多少?

    

     多发病1 :普通感冒

     春季是感冒流行的季节,这和内外因素有关:人体调节赶不上气候变化,外界病毒、细菌春季也更活跃。感冒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两种,常见的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

     感冒的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咽痛、发烧、头痛等,过程一般3-5天,若没有发生继发感染,一周内可自愈。一旦出现高烧或剧烈咳嗽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多发病2:过敏性鼻炎

     春季过敏性鼻炎高发是毋庸置疑的。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年轻人较为常见。发病时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眼痒、结膜充血等。

     过敏性鼻炎是过敏体质惹的祸。因此,要防病就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可查过敏原。春季发病的,多数是因花粉、尘螨过敏。

     Tips:感冒、过敏性鼻炎大不同

     很多人把鼻子堵、打喷嚏这些症状都归于感冒,分不清感冒和过敏性鼻炎。事实上,过敏性鼻炎是过敏性症状,遇到过敏原如灰尘、抽烟或空调降温等,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突然就发作了;而感冒实际上有一个发展过程,伴随咽疼、咳嗽、发烧等症状。

     多发病3:流感

     流感有短时群发现象,在广州,3、4月为相对高发季节。流感病毒是可以防护和很好地控制的。例如,少去人多、密闭、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饮食、作息要规律;感冒时不要扛着,尽量居家休息;一旦发热,尽早就医。

     禽流感是近来在被关注的疾病。患病者以年轻人居多,重症者则以老年人、免疫低下人群居多。相较于流感,禽流感发病率低,但重症患者多,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特别是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要预防禽流感,除了与流感预防法相同外,还要少接触活禽。

     Tips:接种流感疫苗更靠谱

     要防流感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老年人常被忽视,其实他们更需要疫苗,尤其是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扩张的患者(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是年轻人),除了流感疫苗,还应同时接种肺炎疫苗。而丙种球蛋白、胸腺肽等,只适合免疫力明确有缺陷的人适用,一般人用是否有很好的防病效果,无法证实。

    

     春季提防不像“哮喘”的哮喘

     感冒过后每天早或晚干咳不断,怎么消炎也难以摆脱;不咳不喘,一到晚上就胸闷,似是怪病;有鼻炎,也有哮喘,却只知道治哮喘,顾不上鼻炎;哮喘一发作就治疗,症状减轻就停药……这些都是目前大家对哮喘的局限认识。钟南山表示,有的“哮喘”不像哮喘,这是怎么回事,快来看看!

    

     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关系密切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关系非常密切,严重的过敏性鼻炎40%-50%都有隐性哮喘。有过敏性鼻炎比没有过敏性鼻炎发展成哮喘的可能性要高四五倍。

     隐匿性哮喘不会喘

     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得了一次感冒就咳得没完没了,咳上几个月甚至半年。很多人认为喘才是哮喘,实际上夜晚干咳,占哮喘相当高的比例。在慢性咳嗽里面有30%实际上是哮喘,叫咳嗽变异性哮喘。其特征是发作性的干咳,只咳不喘,常有时间规律,如发生在早晨或半夜,要警惕。

     还有一种隐匿性的哮喘叫胸闷变异性哮喘,它不咳也不喘,就是一到晚上就胸闷。有反复发作、好发于夜间、可自行缓解的胸闷病人要注意。

     TIPS

     哮喘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很多人在哮喘加重或发作时看急诊、住院,症状缓解后就停药了,这是不对的。坚持长期治疗,才能很好地监测、控制病情。

     哮喘治疗最重要的是预防发作和坚持用药。哮喘发作,表明炎症已经积累很久了,冰山露出一角了。因此对哮喘而言,发作时治疗是下策,不让它发作才是上策。哮喘一旦确诊,应坚持用药,直到不发作了、气道反应正常了,才慢慢减药。药物主要是改善哮喘症状,预防和减少发作,按照医生推荐的剂量来使用是安全的。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两病同治,可让哮喘控制得更好。

     文章来源:中国广州发布

     最专业的医学学术期刊出版服务机构 ,关注创新医学网微信号,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医学前沿信息、会议报道、期刊资讯、晋升政策,您身边的医学论文写作、发表、著作出版辅导专家,欢迎访问网站:www.yixue360.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