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如何写出老百姓爱看又看得懂的科普文章?
2015/4/30 创新医学网

     我为什么写了10多年科普?

     我国急缺儿科医生,数量至少在20万左右,儿科就医难的现状,在各个医院应该是耳目共睹的。每个儿科医生都是高强度高负荷地工作。尤其季节传染病、流行病高发期,各个儿科医院都严正以待,从早上看到晚上,可能都看不完。曾经,我们医院对年轻医生没有限号,一早上给我挂了80个号,从早到晚,死劲得看,一口气看到了下午的2点才勉强看完。

     即使这样,很多患儿家长对于医疗现状,还是不满意,觉得医生对孩子不够关心,问诊不够细致,医嘱不够清楚。

    

     我们也想说得更详细一点。可一大堆病人等着看,没有时间过多解释。那怎么办?

     我认真想了很久,总结规律,用自己的方法,去弥补看病时说不到的地方:

     1善于总结

     面对常见病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总结、打印出来,发给家长。比如我写的《孩子发烧,教你几招》一文,旨在告诉家长,发烧怎么回事,怎么初步处理,什么时候要及时去医院复查等。

     2分门别类整理

     患儿家长对疾病了解太少,总是人云亦云,盲目相信偏方和经验;对于哮喘、过敏等慢性病,不是一下子讲得清楚,需要从扫盲开始。网上内容太多,于是,我在自己博客,分门别类地放了相关文章,便于查找。

     3弘扬正能量

     很多时候,疾病不严重,因为不了解和恐惧,放大了对疾病的认识,这就需要写一些正能量的科普和医院故事,间接引导他们。

     医生写医学科普就是医疗工作的一种延伸,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也可以弥补临床工作的不足。通过细致、充满感情的文字,能拉近医患关系,让家长了解更多疾病知识,理解医生的工作状态,认可医嘱。这在帮助他们的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医学科普的目的是什么?

     初看,就是为了医学知识的传播。但其终极目的是提高大众的医学素养,进而在就医过程中,减少一些重复的解释,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工作,协调医患关系,实现医患双方获益的最大化。

    

     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说出来,不难。但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说出来,还要让别人愿意阅读、学习,甚至内化为就诊行为,就需要留心观察了。

     我曾著有一篇文章,《带上便便上医院》。文章写了采集大便的技巧,得到很多家长的共鸣。这篇文章写作的灵感源于小儿腹泻高发期。那段时间,我总能看见一些不太会看病的家长。这里面问题很多。

     比如孩子腹泻,需要化验半小时内的新鲜大便,可很多家长不知道,也不知道采集大便不能拉到纸尿裤上等等问题。我就亲眼目睹,一个家庭带孩子看腹泻,在医院里苦苦等了三四个小时,就是为了等孩子的一泡屎。

     于是,我在文章里说了自己的门诊困惑,解释了粪便常规应该如何做,正确流程是什么。目的就是希望提升就医效率,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所以,这篇文章获得了好评。

     医学科普怎么写?

     首先要知道是写给谁看。大部分医学科普文章是写给没有医学背景的老百姓看。所以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最重要。无论是手机、还是纸质阅读,如果一下讲太多内容,接受难度大,也记不住。现在是读图时代,文章太长,会分散主题和重点,甚至读者没看完就关掉了。

     其次,每一篇文章就说一个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这一点讲透,就是成功。记得我当住院医的时候,曾接诊过一例败血症患儿。我直接把这个名词告诉家长,家长立即说放弃治疗。我询问原因,才知道他们误解了,把“败血症”和“白血病”混为一谈,后来我进一步解释,家长才配合治疗,顺利出院。

     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写科普,一定要少一些治疗和用药,多一些预防知识和护理知识,防止误导家长。疾病是关于人的科学。每个患者个体情况不一,治疗方法千差万别。如果读者盲目采取了文中所述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不理想的结果。在这一点上,好大夫在线就有一条提醒,大家可以参考。它的做法是提醒患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科普素材从何而来?

     一些医生感觉没有可写的内容。这是因为他们高估了老百姓的知识储备能力。

     我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以为很多最基本的知识,家长应该知道,比如什么是低热,什么是高热。一天,一个家长惊慌失措,在门诊高喊:“我娃发高烧了,能不能先给看一下?”我急忙问,你孩子多少度。家长紧张说:“37.8”。不少家长都笑了起来。后来,我给家长发烧讲座时,给他们先普及多少度是高烧。

     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要善于从工作中寻找患者感兴趣的点。

     第二,患者问的所有问题。在各种写作手法中,比较简单、好学的,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比如,《教你识别过敏体质》、《孩子的鼻炎你认识吗》,就是从门诊中父母最常提出的疑惑作为切入点,逐一回复。

     老百姓爱看什么样的科普?

     现在的读者非常聪明,一眼就能看出,这篇文章是不是省用,方便,省钱。

     无论撰写什么样的文章,要注意内容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俗话说,要想打动别人,要先打动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能打动,是不可能打动别人的。

     一定不能为了写而写,硬着头皮屑出来的的东西,绝对是枯燥,味如嚼蜡的。

     有灵感或者触动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这是最真实的感受。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小小开塞露,解决大问题》,就是半夜看到两个老人打车,带孩子看急诊。原来孩子半夜腹痛,去了一家医院,那家大夫没有问病史,也没有查体,就让两个老人带去大医院做B超。结果,我查体后,感觉问题不大、没事,就是便秘引起的,只用8毛钱就解决了问题。后来很感慨,就写了这篇文章。

     什么样的科普最具传播性?

     我应该是最早写网络科普文章的医生之一。当年博客刚开始盛行的时候,我就写了,一直坚持到今天。网络传播一定是未来趋势。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我的切身感觉是:老百姓对知识的获求越来越高。

     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经常有伤医甚至杀医事件,让人非常痛心。目前体制也有问题,医患沟通,患者的心理疏导,健康保健的宣教,预防医学,营养,很多地方都是临床上容易忽视的。

    

     我们写科普,不是没事写着玩的。我们是想告诉患者:医患永远是一家人,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希望患者朋友们都看到我们医生的“心”。

     最专业的医学学术期刊出版服务机构 ,关注创新医学网微信号,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医学前沿信息、会议报道、期刊资讯、晋升政策,您身边的医学论文写作、发表、著作出版辅导专家,欢迎访问网站:www.yixue360.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不用太久,不用太难,瞬间即可!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