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欢乐颂》看遗传性精神病
2016/5/16 创新医学网

     引言

     小编最近刚追完一部剧《欢乐颂》,相信也有很多人在看吧。欢乐颂一出场就被安迪的神秘莫测所吸引。安迪从一出场就表现的不同常人一般,她对数字极为敏感,逻辑思维强大,但不喜欢与人亲近,甚至于很抗拒与人有肢体上的接触,平日里喝水也只喝一种特定的水。安迪的外婆,母亲和弟弟是精神病患者,安迪为此不愿牵连奇点。安迪查过精神病的遗传应高达40%,怕遗传到精神病始终是安迪心里的一个定时炸弹,安迪无时无刻在担心着这颗“炸弹”会随时爆炸。最终安迪还是因为担心自己会像外婆和妈妈一样患上精神病而跟魏兄分手了。那么接下来给大家普及一下遗传性精神病。

    

     其实在任何一个版本的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中都没有“遗传性精神病”这一说,医生医师会诚实的回答你“它有一定的遗传性”。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遗传性疾病?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与神经功能有关的基因的序列变化所导致的人体神精和行为状态失去平衡。基因序列的变化常常会引起组成人体丘脑、大脑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从而使这些基因序列的携带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等。由于精神病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因此,医学专家们从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临川遗传学等多个角度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先天性遗传障碍、细胞染色体异常、与精神病人的血缘关系,是造成精神病的原因。在各种有可能导致精神病发病的因素中,遗传因素的作用达到了80%。 经过临床研究,有一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显然是有基因缺陷,而且这些缺陷经常出现在第6和第8条染色体上。当然,基因异常更多的是在染色体的不同位置、许多基因协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后天的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极为重要。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显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致残率高,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由研究得知,一般人患精神分裂病的比例为千分之三,而精神分裂病患者的血亲患病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以目前研究结果来看,患有精神分裂病的病人,其同胞兄弟之患病率为7%-15%,假如父母有一方患病,其子女患病率增加至16%,若双亲均患有该病者,其子女之患病率为40%-68%。至于周期性的躁郁病,一般人的患病率是0.4%左右,异卵双胞胎的患病率是26.3%,而同卵双胞胎患病率是95.7%。因此我们必须考虑遗传的影响。与其说精神病具有遗传性,倒不如说精神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

    

     重视精神病的治疗

     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极其敏感,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做到对精神病患者不歧视,不嘲笑,以一种平常心去对待,尽量不要让其感受到他与别人的不同。

     我国精神病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递质放面,在这一方面成就也是很高的。所谓“神经递质”,是负责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多巴氨和五羟酸氨受体是两种主要的负责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临床上把药物直接作用于多巴氨和五羟酸氨受体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虽然药物治疗也是有一定副作用的。当然,社会是在不断进步发展的,未来对于精神病的治疗的前景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作者简介

     半城樱花

     双子座的我有一个不一样的另一面,头脑中天马行空,喜欢音乐,喜欢打羽毛球,对生活的态度是知足常乐,开心就好!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