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头术,医生您真的准备好了吗?
2016/5/17 创新医学网

     脑袋都被换了还能活?

     近日,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卡纳韦罗又成为了媒体关注的对象。他宣布即将在2017年底为一位自幼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俄罗斯人进行“换头术”。抛开伦理上的争议,这样的手术靠谱吗?这究竟是一次医学的新突破,还是博取众人眼球的嗜头?

     其实,这已经不是卡纳韦罗第一次抛出“换头术”的设想。早在2013年,他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后又于2015年在美国神经外科及整形外科医生学会年会上介绍了自己的方案,宣布俄罗斯程序员斯皮里多诺夫同意成为第一位接受手术的志愿者。近日又有媒体称,手术的准备工作目前有了新进展,中国医生任晓平率领的团队也准备加入此项研究当中。新闻一出,各界舆论便开始躁动起来。

     支持者:若成功将为大量患者带来福音

     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成慧林曾向媒体表示,换头术确实存在着一些临床要求,比如每年全球有几十万车祸导致死亡的患者,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类似科学家霍金这样头脑好用但躯体病入膏肓的患者。如果换头术成功的话,可以为这类患者带来福音。此外,癌症患者也可以获益,只要癌细胞没有转移到脑部,那么健康的大脑就可以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如果手术成功,这也将是医学史的新起点。

     怀疑者:技术上短期内无法实现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仕勇表示,换头术中最终要的就是神经连接。理论上神经是可以连接的,但在现实技术条件下,神经要一根一根正确连接是非常困难的事,而且连起来不能保证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也许在未来的路上有望实现,但在短期内基本不可能。

     重庆市肿瘤医院脑神经外科主任戴勤弼也认为,由于大脑所需血量几乎占全身血量三分之一,控制全身血量与安全循环也是一个难题。

     抨击者:以科学探索为名的“杀人”行为绝不能鼓励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的态度更为激烈,他在文章中质疑手术的安全性。如果医学界强烈反对这种手术并发出安全预警,而医生要坚持进行“换头”而导致患者死亡,这种以科学探索为名的“杀人”行为是绝对不能鼓励的。王琳认为,一项创新手术是否可行,应有医学共同体基于公共利益的风险评估。

     无论社会上的舆论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新生事物总要经历的过程。虽说“头移植”是个很大的难题,但科学家不应回避,医生也更不能无视。在没取得实质性进展时,社会媒体也不应大肆炒作,扎实实的做些研究比什么都来得好。那么,就让时间来检验,期待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作者简介

     Wendy,陕西西安人。西安医学院医学英语专业。有一听歌就会怀孕的耳朵,有一运动就会兴奋的细胞。想要用百分之百的激情,发现不同,感受人生。PS:要用心对待每一件事情。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发展。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