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派宗师——张从正
2016/6/2 创新医学网

    

     人物介绍

    

     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精于医,熟稔《素问》、《难经》之学,法宗刘守真,用药多寒凉,尤其对汗吐下三法精熟,起疾救死多取效。著《儒门事亲》,乃金元四大家之一,为攻邪派代表。

     张氏攻邪论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其一,邪分为外邪和内邪,病由邪生;其二,邪分天、地、人三类;其三,治有汗、吐、下三法。

     把一切致病的原因归结为邪气,包括外入的邪气和内生的邪气。 “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

     从病由邪致,到攻邪理论,张氏认为疾病是由病邪加于人体而成,病邪乃身外之物,留于体内而不去,是一切病症之所由。由此认为治疗疾病首先应攻去病邪,去除邪气,元气自然恢复。

     张氏说:“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及其闻攻则不悦,闻补则乐之。今之医者曰:当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世间如此妄人,何其多也?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而邪已交驰横骛而不可制矣。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 在攻邪理论指导下,提出了攻邪方法。张氏认为:病有上、中、下之分,深浅之别,故主张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他说:“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诸风寒之邪,结博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或发疼痛。”“医之旨者,其惟发表攻里乎。虽千枝万派,不过在表在里而矣。”“所谓发表者,出汗是也;所谓攻里者,涌泄是也。”因此,三法不仅可以顿挫病邪之鸱张,而且可以除慢性病之痼邪。

     张氏汗吐下三法涵义较广,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灸、蒸、薰、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吐法,主要用于胸膈以上诸病,除用催吐药外,还配合探吐的方法。他用吐法,“过则能止,少则能加,一吐之中,变态无穷,屡用屡验。”下法,可使“陈莝去而肠胃洁,癓瘕尽而荣卫昌。”“土郁之为夺,虽大承气汤亦无害也”,故“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下法不只用于脾胃积滞,也用于落马坠井,跌仆损伤,肿发焮痛,杖疮等证。

     张氏用汗下吐三法,内容很丰富。他用汗法,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南方多热,夏季多热,宜用辛凉,北方多寒,冬季多寒凉,宜用辛温。老人气虚者,宜用辛温,伤寒者宜用辛温,秉性怒急者,宜用辛凉,伤暑热者,宜用辛凉,药物发汗之外,还有熏洗、灸、熨、导引等方法。不只是表证,也用于治疗杂病。如:飧泄不止、日夜无度,完谷不化,脉浮大而长者,可用汗法。破伤风、惊风、狂、酒病、痹症等都可酌情而用。

    

     作者简介

     Allurekitten,医学英语硕士,典型摩羯女,血型不明,御宅族,双重性格,爱美食,爱生活。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