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之间重建“信任”,人人有责
2016/6/30 创新医学网

    

     近几年的医疗圈,处处充斥着医闹纠纷,医患关系似乎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对抗病魔的并肩战斗者,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本应是医患关系的最基本特点。然而,如今医患之间最多的却是猜忌怨恨,伤医时间肆虐,医患陷入信任危机的困局。

    

     信任源于理解。医生是专业性极强的职业,一纸充满专业术语与符号的处方,一扇隔开医生病患和家属的手术室大门,让医者充满神秘感,但实际上他们也是人,也有成功失败。每一例手术就算失败之前,都有医护人员豁出命来不眠不休、用尽一切医疗手段去抢救的场景。死神面前,医生的无力感与家属的悲痛,其实同样沉重。然后现实中,抢救成功时,迎接他的,是破涕为笑,失败时,却多的是家属的埋怨和拳头。理解,何其难也!

     中国的医生,有时候不光要承受医术有限而带来的无力感,还要承受医疗资源稀缺导致的超负荷疲惫,承受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的医药不分、医不如药的失衡感,以及职业尊严遭污名化的尴尬。而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每天都在发生,令人心寒的是,类似事件的网络评价中,指责医生的言论甚至盖过了同情理解。

     患者叫屈:治不好病,医生赚钱昧良心

     因为“看病难、看病贵”等因素,使患者对医生的积怨迁怒增多。一项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认为“以药养医”,小病“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是看病难、贵的最重要因素,另外,81%的人认为“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药价虚高”,57%的人认为“收红包、吃回扣现象犹存”,48%的人认为“医生技术水平低、服务态度差,不问诊,看病等于开药”……这些问题都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除了“ 右肾丢失“ “缝肛门”、“8毛钱看好10万病”等事件亦是闹的沸沸扬扬,抛开其中的曲折纠葛,这些事件受关注本身,也折射出医患之间信任感的缺失。

     医生叫屈:“医闹”太猖狂,从医太危险

     “医闹”则成为医生们的心病。一项调查显示,96%的受访医生表示其所在医院发生过“医闹”,而且“医闹”已经严重影响到医生的职业行为。自我保护越来越成为医生行医时的第一原则,而不是“患者利益优先”的古训。同时,90%的受访医生呼吁尽快立法保护自己的行医权。大量医患纠纷演变成暴力伤医事件,更让医生们战战兢兢。有医生说,患者对医疗行为不满意可以进行投诉,使用行政手段,甚至把医生告上法庭,但是为什么要使用暴力,值得深思。也有医生认为,由于缺乏安全感,医生的工作状态在巨大的风险下异常紧张。

    

     医患对立,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悲剧

     如今,已有很多医生因为怕被患者告、被患者打,甚至被患者杀害而不敢做任何需要冒险的手术和治疗,使得一些本来可以“搏一搏”的病例,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医生们为了保护自己,谁都不敢给患者的病情轻易下结论,患者就需要做更多检查来证实自己的诊断,从而使得医疗负担更加沉重。

     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它的不确定性,没有谁可以打包票100%的治好患者的病。但如果把病没治好的怒气全都发泄到医生身上,不仅不利于病情,反而使得医生在之后会更加谨小慎微,生怕承担不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种结果,于患者、于医生都不是好事。

    

     重建医患信任,媒体可当桥梁

     缓解尖锐对立的医患关系,医者需要付出加倍的耐心,患者以及家属需要理解和信任,媒体也非常重要。近年来,某些媒体为吸引眼球,热衷炒作甚至编造医患关系的极端事件。如前阵子沸沸扬扬的“右肾丢失”时间,医学摄片表明是因病萎缩消失;深圳儿童医院建议一病婴做造瘘手术,费用10万元,另一医院只开0.8元的药便缓解症状,媒体急忙以“八毛门”报道,最终剧情反转,开方八毛钱药的医院,也做出了需动大手术的诊断……

     医药卫生报道,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对于事件的报道首先要做到公正客观,更需要一点济世之心和正义感。不宜偏听偏信,轻下判断,抢发所谓大新闻。应该让公众看到更多医护人员拼尽全力挽留生命的不懈努力,让正能量感染医护。这样,远比声讨医闹更有力量。

    

    

     作者简介

     于洛,小文案一枚,一不小心进入医疗圈,爱纠结、爱自由的水瓶座。

    

     创新医学网

     为了促进临床医生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创新医学网特创建各学科学术交流群,

     不定期进行学术讲座直播,目前已对外开放:全科群、儿科群、内科群、外科群、妇产科群、麻醉科群以及护理群。期待入群的医生朋友请加微信号:3083784441,进行入群申请。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