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朴信惠怎样处理硬脑膜下出血?
2016/7/5 创新医学网

    

    

     首先得先知道什么是硬脑膜下出血?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出血。较硬脑膜外出血多见,也常易聚积而习惯称之为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常因为联系脑组织与蛛网膜或硬脑膜的桥静脉、大脑皮质静脉、大脑上静脉等静脉的血管破裂引起,有时也见于静脉窦撕裂。更多见于脑挫裂伤处的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或脑内血肿穿破皮层至硬脑膜下腔而形成。硬脑膜下血肿也可见于病理性原因,如血管畸形等,但多数(约75%以上)仍是头部外伤的结果,约50%以上伴有颅骨骨折,其颅骨骨折的发生率不如硬脑膜外血肿者高。80%为单侧发生,也可为双侧性,位于头部外力直接作用的局部或对冲作用的部位,以额顶部多见,次为颞顶部。血肿多伴有脑挫裂伤。一般认为硬脑膜下血肿达50~100ml即可致死,是颅脑损伤常见死因之一。在《doctors》中,男二始终认为不应该对硬脑膜下出血患者进行手术,女神就说了这一点经CT拍片,确定血肿达到50 cc,所以应立即采取措施。

    

     临床上常将硬脑膜下血肿分为以下三类:

     ◎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血肿发生,发展较快,伤后很快发生昏迷,其血肿的出血来源为脑挫裂伤处的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

     ◎ 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头部受伤4天至三周内出现颅内血肿,死亡率较低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三周以上出现颅内血肿现象,发生率15%,多发生于老年人

     影像学的检查

     对于判断脑膜下血肿的情况,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影像学的检查。

     ◎ 硬脑膜下血肿在CT扫描,急性血肿在颅骨内与大脑表面之间呈弧形或新月形高密度影,CT值60~80H。血肿常位于额颞部或弥散分布于一侧大脑半球的大部,亦可局限于外侧沟、大脑纵裂、小脑幕上与颅后窝。可伴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

     ◎ 亚急性血肿CT扫描,血肿形态与急性者相同,只是呈混杂密度影,即在高密度影内杂以低密度影或正常密度影,或血肿上份为血浆与渗出液的低密度影,而下份为凝血块的高密度影。

     ◎ 慢性血肿时,血肿在CT上呈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低密度影(血肿崩解呈水样,黄褐色)、混杂密度影(血肿部分液化)、等密度影(血肿在液化过程中与脑组织等密度)、微高密度影(血肿呈黑色柏油状及血凝块,无包膜)或极高密度影(血肿壁有钙盐沉着,甚至钙化灶),同时有占位性变化。

     提醒各位小伙伴,在追剧的同时,也可以多学习一些医学知识哦。

    

     作者简介

     半城樱花

     双子座的我有一个不一样的另一面,头脑中天马行空,喜欢音乐,喜欢打羽毛球,对生活的态度是知足常乐,开心就好!

    

     创新医学网

     为了促进临床医生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创新医学网特创建各学科学术交流群,

     不定期进行学术讲座直播,目前已对外开放:全科群、儿科群、内科群、外科群、妇产科群、麻醉科群以及护理群。期待入群的医生朋友请加微信号:3083784441,进行入群申请。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