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去编”还得慢慢来
2016/7/25 创新医学网

    

     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而之所以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

     众所周知,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政策,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全额拨款、差额拨款都是按照在编人员的数量,由财政全部或者部分负担,业内称之为“人头费”,编制外人员享受不到国家财政的“庇护”,那么,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编制后,引发业内最为关注的是,国家对高校、公立医院的差额拨款政策,未来将会有怎样的改变,同时也有专家担心,如果要让高校和公立医院靠创收来支付转制成本、人工成本,那教育和医疗的费用肯定会大涨,最终会转移至普通老百姓身上。

    

     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大约有800多万,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对于这部分在编事业单位人员,具体做法将实行实名统计,之后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下一步,在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将会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解决编外人员面临的多种问题。

     公立医院“去编”,38年的编制史即将打破

     制改革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仅事关800多万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的建立。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38年的编制史漫长而罕见。人员编制政策长期不变,是造成医疗服务供需失衡、人力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尽快从国家层面修改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政策。

     编制,束缚医生发展和医院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编制早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由编制所形成的“同工不同酬”严重影响着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医护人才的短缺。编制束缚着医生的发展,阻碍了医师的多点执业和流动,而一旦选择离开编制,又会意味着失去科研的机会。这严重阻碍了医生的发展。

     编制改革,还得慢慢来! 当下的医疗环境,确实需要一种灵活的用人机制,公立医院去编制是早晚的事。但是取消了编制,医院会不会失去了公益目的,跟着市场经济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这是我们都害怕看到的事。所以,编制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且行且珍惜吧!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健康界

    

     作者简介

     于洛,小文案一枚,一不小心进入医疗圈,爱纠结、爱自由的水瓶座。

    

     创新医学网

     为了促进临床医生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创新医学网特创建各学科学术交流群,

     不定期进行学术讲座直播,目前已对外开放:全科群、儿科群、内科群、外科群、妇产科群、麻醉科群以及护理群。期待入群的医生朋友请加微信号:3083784441,进行入群申请。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