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独立不是不听话,独立只是听真理的话
2015/1/9 CEO管理语录
各位,他们之前没有安排广州,是因为告诉我说,广州人不看中央电视台。今天来了,我觉得我们大有可为,不至于那么悲观。来之前,刚才有北京的朋友电话我说,听微博上说来了很多人,他说怕现场出麻烦,我说我有这个把握,应该是不会的。因为那天在西单的时候,也来了三四千人,当时在地下车库里面,又黑又冷,大家排了20多个弯,那时候西单大厦的保安特别担心。人在担心和焦虑的时候,声音提的很高,也会做出一些比较大的肢体动作,会很着急,说话也会比较不那么考究。
我一开始会有点担心我的读者跟他们发生冲突,后来保安过了一会儿回来,不知道为什么脸上特别顺,后来他跟我们说,很少看到这样的读者。他说下去的时候底下又黑又冷,但是那么多年轻人排在一块,没有喧哗,地下没有垃圾,彼此没有冲突。他说我本来是气势汹汹的下去,结果他们还向我道辛苦。所以他的声音也就低下来,每个人都可以听到彼此的讲话,我觉得并不是因为我的读者或者我的博客的观众能够有这样的力量,是因为我们都是爱书之人。所以,我们今天才会会聚在方所,这是阅读带来的力量,谢谢大家。
今天因为站着的朋友太多,我对你们也道一声辛苦。我讲的时间会比较短,我也就讲大概十分钟左右,我会尽量多留一些跟大家互动的时间,因为这本书已经面世,你们都拿在手中,实际上我更想听到你们的想法、建议和批评。一半也是因为我自己可以讲的已经很少了,但是我所讲过的内容也不必再赘述,在书中已经呈现的东西我也不用再重复。
其实我还是蛮想讲讲阅读的,大家今天处身于这样的地方,都是从小在书本当中长大的,你们可能生在八十年代末期或者九十年代,可能很难体会一个生于1976年的人,在山西的一个环境里面,她能看到的书是非常稀少和可怜的。我只能看我爸的中医杂志和我妈的批判胡风的文件。这么一个滋养是不足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变得丰沛和强壮的。所以我就想说,为什么爱读书的人他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他都能够有一份相对从容不是喧嚣的一点点气息,这是因为书本教给他的东西。我小时候看的杂志,那时候还叫《读者文摘》,现在叫《读者》,现在你们可能看的少,但是那是我少年时期唯一能够看到的杂志。我到现在还记得他们有一个发刊词,是他们总编写的,那几句话对我影响很深。他说什么样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列了十条,第一条是你看到公家的水龙头开着你却不去关的人,这样的人不可以做一个好编辑;一个经常讽刺善良人的人,这样的人不可以做一个好编辑;一个讲话的时候总是说我、我、我的人,也不可以做一个好编辑。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老师跟家长还没有来得及去教养孩子的心灵的时候,实际上我是靠着这一点点来自陌生人的启发和契机,才开始对心灵中一点点土壤的培育。所以,我是由读书构成的。
讲到第二本书,我想说的是,我在这本书里写到在2009年的时候,我面临我生活中两次大的事件让我写这本书。一次是我离开新闻调查,一次是引领我进入央视的陈虻去世,这两个大的事件把我活活的从原来以为特别坚固的生活里面,连根拔起来,然后移栽到其他的土壤,不由分说也没有人向你解释,你所有的安全跟归属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但它也是一个人心灵独立的开始,因为你没有一个共同体可以再去依附,这时候你必须去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靠什么来开始?我觉得我是靠阅读来开始。人在困惑当中,在书里能寻找共鸣。
那时候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就是《顾准文集》,简单的说这不是一本书,因为里面包含了顾准的日记,包括了书信,包括了他的论文,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那时候写的文章,叫《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这个出生在建国之前一个十几岁就当了会计的上海财政局局长,他在年近壮年的时候被拿掉自己的这个职位,是因为他不听话。他总是不想做一个盆栽植物,所以他失去了他自己的工作。但是他对自己有一个很深的反思。他一个晚上接一个晚上的睡不着觉,听外面的车马声稀少下来,然后又喧嚣起来,他想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以前的自己,腹中空空,只有报章杂志之学,但却喜欢对人、对事空发议论,他说现在想起来不免可笑。于是,他在六十年代初那样一个时代气氛当中,静下心来,把脚扎进土里面做一件事情,就是有志于学。他以那个年代能够掌握的英文去读凯恩斯的经济学的著作,他去拼命学习数学,在严寒当中感染了肺炎,也就是在一个狂风把人席卷而去的年代里面,他就靠着仅仅抠着地上的两个小石子来保证自己不被吹走,一棵石子是知识,一棵石子是逻辑,他靠着两棵石子让自己求事求实。
当年红卫兵贴出大字报让顾准交待在文革的十年当中他做了些什么的时候,他给自己贴了一张大字报,上面写了两个字,叫“读史”。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现实,能够以阅读历史的态度来看待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发牢骚,当他明白降临在他身上的事情是一切必然结果的时候,他就能够认识现实。但是当时最让我触动的是,顾准当时被下放到河南的商城,在那里做劳动改造的时候,他的工作是捡粪,他可以做到当别人新鲜的粪便可以不用工具用手直接捡起来放在自己的筐里面完成劳动,他拖着他的膝盖,跪地里面劳动,血肉模糊,这是他的处境。他在这个处境当中仍然研读现实,他说,他心中有愤怒吗?有的,但是他从愤怒出发却向远处走去了。这就是笃实。他内心让我最触动的一点是,我以为他是像斯宾诺莎那样的一个历史学家的态度,不赞美、不责难,只求了解认识。但在1961年他挑着担子,在终于回城的时候,他说他一步三回头的看农村,看凋敝的农村,他说他心里面像刀割一样难受。一个人试图冷静的观察,又对自己土地上的人有一种不能释怀的关切,他教给我如何有一个安身立世的态度。他离我住的地方很近,他工作地方在三里河,我经常在傍晚的时候一个人去那条河边走一走,想起他暮年的时候,戴着一个白色的帽子,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戴着白色的帽子,我的心理猜想,他是为文革期间服毒自杀的妻子服丧。
在他晚年的时候,他买过一盏双头台灯,绿色的,放在自己案头。骆一耕问过他为什么买这盏台灯,他说他曾经跟妻子商量过,能过上平安日子的时候,两个人买一盏双头台灯,各坐一端,彼此夜读。这盏台灯让我的心里面也很难受,每次从我的窗口能看到这条河的时候我就想,假如顾准生在此世,假如给他一张像我这样平静的书桌,这样的头脑和心灵能够创造出什么?他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面,曾经是一个信念非常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但是他所经受的一切并没有让他幻灭,他只是逆身而上,去追寻现实何以如此的最底端,他要把被子的底部掀过来,看一看那上面刻的是什么字。这就是穷究事理的逻辑的力量,有了这样的力量,任何世俗权力都不可能让他的头脑屈服,所以他就像贝多芬旋律当中不断回旋的那一句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下午采访的时候记者曾经问过我说,谁在采访当中对你的影响最大。后来我想了一下,我说是托尔斯泰对我的影响最大,我从他身上学习到的关于采访和人的知识要远远胜于任何一个从业者。在这两年当中,我反复看他的书,比如说《安娜·卡列尼娜》,在这本书当中,原本一个非常凡俗的情爱故事,也是报纸上登载的一个新闻,这个新闻只有一个结尾,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个上流社会的女人,因为做了别人的情人,最后成为丑闻,卧轨自杀。这是我们每天都会在微博上看到的类似的新闻。托尔斯泰把它变成了百万字的小说,他从结论出发去倒推人的心灵轨迹,他在想象当中抵达了这个事件当中的任何一方的内心深处,在这个通往人心灵的过程当中,他也克服他的道德偏见。他曾经也不喜欢安娜·卡列尼娜,认为她是一个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必然之势的人,所以他的题词是用了《圣经》当中的一句话,叫伸冤在我,我必暴怒。但是他后来说,在整个写作过程当中,他对人心灵的理解超越他对道德的判断,以至于这棵树上的枝条越来越多,越来越繁茂,开出了越来越多的花朵,人们也超越了对小市民道德的一种简陋和廉价的判断而抵达人的心灵。
他在这本书当中对安娜,对安娜的丈夫,对安娜的情人,每个人物都给予同等程度的了解,并不美化任何一方,深化了每一方。在这个深化的过程中,生活在此刻的人和生活在彼刻的人都同时得到了呈现,这也使这个世界得出了它的本来面目。所以他的书对我来讲有一个启发,我曾经以为采访的客观是不对任何一方投入感受,但我从他身上了解到的就是,一个作家的知识就是关于人心灵的知识,一个新闻工作者也是如此。我们只有对生活在此刻和彼刻的人都投入感受,都公正的呈现他们的本来面目,我们才有可能呈现这个世界本来应有的样子,我们才能看到我们嵌在什么样的秩序和结构当中,什么必然发生、什么不可避免、什么不可产生。
有人会问说,我们阅读,我们认识世界,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吗?就像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也问过我自己,除了呈现我所看见的,我的终点是什么?后来我才发现我没有终点,人就是目的,人不是工具,人不能服务于任何一个目的,尤其是那些自称崇高和伟大的目的。
出生在1976年的人,我降生的那个宅子是我们家族有将近300年历史的一个和居地,我的奶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我妈在文革当中辍学,我是第一代能够接受现代教育,能够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决定自己命运的女性。我从大的共同体上面剥落掉自己,曾经头也不回的摆脱任何集体,试图建树自己,就像三十年来中国所做的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从共同体当中剥落。但是已成年的时候,你会发现人需要归属。人生存于这个社会,我们需要归属,归属从哪里来?不再是过去的宗族和血亲和单位,不再是那些使人固定其中僵化的脸,像水泥一样动弹不得。真正的归属是我们相互之间的创造和遇合。当我们志趣相投、目光相会的时候,我们就创造出属于我们的世界,这是一个公共电视台的记者的责任,在未来的这些年当中,在时代能够容忍的前提下,我将会为这个付出我全部的心力。谢谢大家。
(作者:柴静,广州方所演讲,《看见》广州发布会)
?CEO管理语录?微信号:CEO-888888
CEO管理语录(CEO-888888)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思想的高端新媒体平台,每日推送企业家圈儿中实时资讯。被誉为企业界最能中和资源的新媒体平台。如果你有资金没项目,有项目没资金,有事业没人才,欢迎您关注并留言!
以下推广为赞助商免费提供,您可放心根据需求点击查看,谢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CEO管理语录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