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伪VR”的面具:你以为戴个全封闭的眼罩,就是VR了么?
2016/6/7 IT时代网

    

     IT时代网 ITtime2000VR虚拟现实自从到了中国,似乎适应水土有些太快了。在中国“放卫星”的不正之风影响下,市场上的造假者越来越多,夸大其词的就更是数不胜数。

     VR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生成可交互三维环境,向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从而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市面上常见的消费级虚拟现实头盔,利用显示镜片产生三维立体效果,让用户实现360度视角的沉浸式体验。

     2016年迎来VR虚拟现实的爆发期,但我们也同时迎来了一场场VR骗局。这其中有大众对VR认知的误解,但更多地是国内的山寨文化及行业的自欺欺人。

     你以为戴个全封闭的眼罩,里面有个屏幕能看360度全景图像就是VR了么?

    

     “你还是你,依然是一名看客!”并未身临其境,更无法达到虚拟现实中的沉浸感,不时还需利用人工调动设备来追寻影像角度。

     摘下设备,随之而来的就是疯狂的眩晕感,让人不时产生呕吐反应,观察四周的物质都能恶心到极点。在有了一次难忘而又失败的用户体验后,真是让人至今不敢触碰VR。

     深度:撕下“伪VR”的面具

    

     VR自从到了中国,似乎适应水土有些太快了。在中国“放卫星”的不正之风影响下,市场上的造假者越来越多,夸大其词的就更是数不胜数。正是“能抄就抄,能沾上边就沾”,即使牵强附会,也要和VR扯上关系!开发不重要,有没有产品也不重要!但是,如果错过这班“VR快车”,厂商、投资者就好像会寝食不安一样。

     所以, 几天拉起一个开发团队,随便投入一点资源,做个PPT当产品……乱象不断已经成为了中国VR行业的最好描述。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几乎所有的VR厂商,在核心技术上都处于彻底的空白状态。搞不懂VR、仅仅涉足VR领域很短时间的厂商都匆匆忙忙推出了自己的VR产品。底层算法没有也不要紧,我们可以从国外先进VR设备(Oculus Rift、三星Gear VR、PS VR)那里抄袭、山寨,自己调校、修改之后,就变成了“完全自主的技术”。本来,没有自主技术,只要不心浮气躁,潜心研究开发,国内还是有一些厂商有实力打造自己的VR底层算法的;但是,当前的现状就是,国内绝大部分的VR设备都存在参数造假抄袭的现象,这其中就包括了国内一些知名VR厂商。

     技术薄弱,参数造假成风

    

     目前,VR设备参数最容易出现造假现象的,就包括了屏幕分辨率、刷新率和延迟率。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讲解一下。

     谈到屏幕分辨率,VR设备往往需要极高的分辨率来保证全景显示的清晰度。但是,由于目前移动处理器技术无法跟上,市面上大部分VR设备只能提供1080P到2K的极限分辨率。

     然而,要知道,如果希望获得如苹果Retina视网膜屏一样的分辨率,VR设备就需要配备至少16K的超高分辨率显示屏,这显然远远超出了目前的技术极限。

     然而,现在国内一些厂商竟然宣传旗下的VR头盔能达到真4K分辨率,也就是双眼的显示分辨率都要达到3840x2160。

     这能不能实现呢?众所周知,Retina的最大分辨率为2K,根据这一换算比率,达到真4K分辨率,这家厂商的VR头盔就需要使用达到32K分辨率的显示屏。不用小编在这里瞎YY,想必大家也是心里有数的。

    

     再谈刷新率和延迟率,众所周知的是,很多年前,一些枪械发烧友在玩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时,由于电脑性能不足,图像的刷新率不够,玩久了就容易出现眩晕症。

     而能提供沉浸式体验的VR设备也是同样的道理,业内的VR刷新率标准为90Hz以上,但目前手机屏幕的刷新率都在60Hz以下;所以,对当前以手机作为屏显的VR设备来说,即使60Hz刷新率的屏幕,也远远不能欺骗大脑,根本不能提供自然、连续的画面;用得时间长了,眩晕的情况就出现了!

     另外,延迟也是一个大问题。对VR设备来说,延迟指的是从头部运动到相应画面显示,再到屏幕上所花的时间,另外这还包括了屏幕的相应延迟和数据传输、计算机处理等诸多步骤产生的延迟。

     而手机作为一种以移动处理器进行运算的设备,其CPU、GPU和用于模拟转向的陀螺仪根本不能满足精确转向的技术要求!自然,延迟率的增加也进一步加重了使用者的眩晕问题。

    

     但问题是,国内不少厂商都宣称自己的产品延迟率不会超过20ms;而对20ms的延迟率来说,如果你在国内的网速下打开网页的话,这一延迟率还是能接受。可是,玩过LOL或英雄联盟的朋友都知道,20ms的延迟率绝对会让你玩得抓狂。在视角方面,业内的标准是至少保持90度的可视角度才能提供比较完美的沉浸式体验。

     然而,国内绝大多数VR设备都是用透镜来提高视角,这种所谓的“大视角”其实是很可笑的,因为……你依然会看到手机屏幕的边框!综上所述,国内即使是花了不少力气模仿、抄袭、借鉴国外优秀VR设备的底层参数,但因为缺少技术投入和研发功底,国内厂商开发出的绝大多数VR产品几乎都是差强人意的。

     用户图新鲜购买VR设备,也会因为体验不佳而放弃继续使用,这也容易让国内VR设备在用户心中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山寨盛行,炒作概念

    

     国内VR盒子乱象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产品的泛滥成灾。

     和多年前的电视盒子一样,在产业化初期,各大厂商因为火,所以做!这些厂商,不管有没有能力生产VR设备的,由于手机VR盒子的技术门槛低、成本低,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几乎所有科技厂商一时间都想做手机VR盒子。这其中,就有不少在业界小有名气的“大公司”!

     国内VR厂商为了VR而VR的做法,大大削弱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种仅仅以短期盈利作为发展目标的做法,该是多么危险的事?答案不言而喻!如果把自己当作网红,总想着站在聚光灯下搏出位,那肯定是做不出好产品的。

     长此以往,国内VR行业的乱状将严重伤害到VR产业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回过头来想,等到国外VR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那天,国内厂商可能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差距,通过上升到国家战略来大力追赶……耗费大量资源不谈,最后核心技术往往还是掌握在国外同行手里。同一条起跑线开始的,为什么最后的差距会那么大呢?其中的原因,各位应该都是很清楚。

     内容匮乏:Demo短片滥竽充数!

    

     制作VR内容是极其耗费资金和时间的工作,其过程根本不像各位想象的那么简单。就拿其中交互过程较少的VR视频来说,国外VR大厂Oculus就曾推出了一部VR CG电影《LOST》,Oculus光开发拍摄技术就花了2年时间,最终计划拍摄的5分钟VR电影,因为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需要让用户自定义观影节奏的缘故,全片实际时长被压缩到仅3分钟,而全片的制作成本也迅速烧掉了公司数千万美元。

     我们再看国内,某些厂商在大肆叫卖“VR设备”的同时,也宣扬自己的应用容纳了多么庞大的VR电影库……要知道,拍摄一部完整的VR电影,凭借当前的技术,制作成本将是天文数字。所以,国内的大部分VR视频和游戏绝大多数都是滥竽充数的内容。

     目前,国内VR厂商在发布会上宣称的庞大VR视频库,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由2D、3D视频转制的。然而,全景视频对分辨率的要求非常苛刻,要达到Retina屏的清晰度,VR设备要上16K的显示屏幕;

     而与此同时,VR视频也需要至少达到8K分辨率,用户才能知道自己在看什么。所以,暴风科技在发布会上称自己已经拥有超过2千部VR高清资源,就小编看,这是一件非常匪夷所思的事。

     上面的几点乱象,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这其中的种种都已经成为了中国VR行业的通病。必须要认识到的几点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VR设备还远远没有达到消费级水平,出于技术、硬件和成本等诸多限制,VR热似乎本不应该达到“登堂入室”、“席卷全球”的程度。这种资本对技术的过度炒作,最后伤害的,也许只会是VR厂商和投资者自己!

     本文来源于:VR资本圈。

     点击标题,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中国高考调查报告:性别、贫富带来的选择差异

     iPhone7将于9月发布,库克这位老司机能否借此扳回一局?

     电竞选手被挑手筋、女教师被杀,滴滴是怎样一步步远离它的用户的

     他是阿里巴巴最大股东,曾超越比尔?盖茨,如今却负债770亿美元!

     为什么京东一直亏钱,但从来不缺钱?

     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所有原创投稿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创客100和创业者一起创业,寻求报道及合作、找融资、找项目、分享创业故事、文章转载加小编微信(ck100tmt)与我们取得联系,转载文章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创客100直投基金是基于种子天使阶段专业投融资机构,承诺所投BP,24小时给予回复,跑通审核流程的项目24小时决定投资。投递邮箱:BP@100tmt.com

    

    原《IT时代周刊》微信平台


     微信号:ITtime2000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IT时代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