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战——我们这样解读猴年
2016/2/4 企业家日报
企业家日报总编辑 龙 良 贤
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心不同。白驹过隙的时光之手,把岁月的台历不容分说地翻到了猴年。不用说,“金猴奋起千钧棒”的年份,又是一番“玉宇澄清万里埃”之声,铿锵了神州大地。通俗的说法是:我们步入了又一个“极不平凡的一年”!
欲瞻前必先顾后,方能更清楚而深入地理解“昨天”,珍惜“今天”,展望“明天”。
“昨天”,硬语盘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献辞中说,2015年,中国人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国经济增长继续居于世界前列,改革全面发力,司法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了政治生态改善,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经过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今天”,信念如金。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立足“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直面问题、切中时弊的忧患意识,充满自信,催人奋进的鼓舞动员,彰显了党中央的责任担当,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凝聚了共识、激发出更加强大的正能量。
“明天”,任重道远。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方向。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幸福不会从天降。我们要树立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
毫无疑义,“三天”是一个我国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的伟大系统,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局,正亲切而严肃地摆在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每个企业家面前,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洋洋大观,使搞得好、搞得不怎么好、甚至搞得很不好的企业,全都坐不住了。因为大家心照不宣:优胜劣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随地都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谋一时以谋一世。反腐、反“四风”,依法治国,打造中国政治的青山绿水。改革在全方位的深化,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国企改革步伐豪迈,经济结构空间优化,“一带一路”全球自由贸易网格构筑……使得执政理念升华,改革红利释放,创业尽情迸发,让我国经济肌体接入和渗透了更多更优的市场基因,挤出增长“水分”实现“体质增效”,经济巨人的骨架变得更加匀称。管理体制的市场化再造与经济细胞的深入性再植,累积了创新量能,沉淀了改革动力,为2016创造了更为精彩、更富挑战的发展能量,前进的中国步入新常态。
2016年,我们需要更加从容的适应新常态,需要用新的思维去把握。韧战,是因为,2016年仍是比较艰难的一年。经济最大的挑战在于新的增长点难觅。未来一年,经济的托底或维稳,仍依赖于大类投资的表现,制造业仍会低迷,财政空间狭窄,基建投资仍会受到制约,消费增长中枢难以大振作……
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现象。当下,有人说这是一个项目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对许多项目不敢恭维的时代。身边的朋友,不是在谈创业,就是在真刀真枪的写项目计划书。不过,我们见到的现实是:百年老店与一夜明星,往往就在翻云覆雨间。戴尔、诺基亚、摩托罗拉、MSN……这些辉煌的名字瞬间就仿佛过眼云烟。资本狂飙几度吹皱春水,互联网+、大数据、P2P、双创、孵化器、众筹……一些词被高高抛起,一些词却终于悄无声息地沉入水底,云谲波诡的市场巨澜,无情地掩没了一串涟漪……。历史和时代的昭示是:这个古老而伟大国家的大棋局,正在波澜壮阔地深化改革,复兴文明。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牵一发动全身,中国这艘大船,在变与不变的历史洪流中,需要稳健,需要灵活,需要智慧与定力。
既然诚如上述,我们这些被“鼠标”以及其他因素打得步履维艰、甚至落花流水的纸媒,如何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自我救赎?“生存或是死亡”,这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哈姆莱特的疑问,喊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答案是简单而深邃的:改革!
鲁迅先生曾说,“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全面深化改革,无疑就是这样一场比拼韧性的战斗。当下,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顶层设计日趋完备、各项举措次第铺开,改革之广度、力度、深度前所未有;与此同时,改革所面临的困难、阻力和复杂性也远甚于前。如果说30多年前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经验,更需要的是一往无前的闯劲;那么今天的改革就是“啃硬骨头、涉险恶滩”,要打赢这场持久战、攻坚战,尤为需要的就是一以贯之的韧性。
当然,对企业家而言,大可乐观的理由是明白无误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国企改革提出三个“有利于”重要论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第一次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有识之士认为,总书记定下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国企改革之“魂”。一个“灵魂”,一个“韧战”,有了这两把“倚天屠龙”之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绝对是可以期待的。
“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鲁迅先生的教导,对我们进行“韧战”的媒体人来说是醍醐灌顶的。因为,毛泽东在号召向鲁迅学习时,特别强调了要学习其“韧性战斗的精神”。
本报近30年的创业史,可说是一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韧性战斗”历程。一切纸媒该经历的以及不该经历的我们都经历了,其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成为我们至死不忘的财富。无论“昨天”、“今天”、“明天”,这些财
富都会历久弥新,伴随我们走向天荒地老……
行文至此,想起了鲁迅文学奖得主、重庆女诗人傅天琳的《柠檬黄了》,诗中有这样几句,觉得颇能表达本人的思绪——
这无疑是果林中最具韧性的树种
从来没有挺拔过
从来没有折断过
当天空聚集暴怒的钢铁云团
它的反抗不是掷还闪电
而是绝不屈服地
把一切遭遇化为果实
是的,“遭遇化为果实”,这才是价值连城的财富!秉承这种“财富”,企业家日报像高尔基的《海燕》一样高叫着:猴年,我们来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企业家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