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龙缸景区诗意盎然 -----中国诗人“龙缸诗会” 顺利 闭幕
2016/4/8 企业家日报

     4月5日,30位中国著名诗人齐聚重庆云阳,进行为期三天的“龙缸诗会”活动。参与诗会的诗人采风团走进龙缸景区,感受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次龙缸诗会可谓云集各路诗坛大腕,包括著名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宁小龄,博导、著名诗人敬文东,作家、著名诗人、《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朱林,著名诗人、《读诗》主编潘洗尘,军旅诗人、中国作协会员丁小炜,中国作协会员赵兴中等。

    

     重庆云阳龙缸景区地处重庆云阳县东南隅,紧邻湖北省利川市。景区主要是一座以龙缸岩溶天坑为主,石笋峡、龙窟峡峡谷和大安洞溶洞为次的大型国家地质公园。而龙缸所在的清水乡是云阳县唯一的土家族乡。当地仍保留着住吊脚楼、喝油茶汤、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哭嫁、跳丧等习俗。

     前天尽管下着细雨,景区有雾,仍然挡不住诗人们的雅兴。一大早,诗人们来到龙缸景区清水湖畔,泛舟湖上,游览石笋河。雨后的石笋河,烟雨迷离,四周峻岭峭壁。峡谷内河水清沏见底,植被浓荫避日,沿途的悬崖峭壁让诗人们啧啧称奇。 随后,诗人们弃舟登岸,沿着栈道继续探索龙缸美景。俯眺龙缸,诗人们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散步云端廊桥,诗人们个个发出惊奇的感叹。

     诗会上, 中共云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文军说: 今天的云阳,已经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沿江经济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文学艺术事业日新月异。这些年,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人才培养、文艺基地建设、文艺创作、历史文化传承、文艺活动开展等方面,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艺人才,如诗人画家徐鼎一、电影导演程青松、辞赋作家张青云、打工诗人张守刚、军旅诗人丁小炜等,都走出云阳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可以自豪地说,云阳这片有着丰富人文积淀的土地饱含着浪漫的诗歌元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她是文学的源泉,也是诗歌的沃土。希望云阳龙缸景区的奇山异水能够给诗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带来更多的灵感,大家在以诗会友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云阳龙缸的文化内涵。

    

     青年诗人、鲁迅文学院高研班作家徐庶:“不拿月亮当拐杖的人/在石笋河丢失了什么/清水山上的女子惊得花枝乱颤/故乡,就这样被踏出一个无底漏洞/月亮是一柄不生锈的拐杖/拎着鼾声漂泊的人,在龙缸轻轻走过/不会踩疼一枝花草/陌生的来客啊,心里藏着一口口/深不见底的缸/今宵,他们把月亮这柄拐杖/戳得‘当当当当’”。

    

     军旅诗人,中国作协会员丁小炜大声朗诵新作:“《献给江上风清的故乡》

     这是我江上风清的故乡/山青青水长长/这是我满腹经纶的故乡/多少传说/万古流芳/在这个春天,我两手空空/以诗歌的名义回到这里/回到我梦开始的地方/一千七百多年前,蜀汉名将张翼德/把头颅留在了这里/从此,这片山水/更加侠肝义胆气宇轩昂/一千二百五十年前,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他病了,能减轻他病痛的/是这儿香飘十里的美酒琼浆/以及酒醒之后,他笔下流出的万千气象/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杜甫留在这里的标志性诗句/至今还散发着酒的芳香/故乡,我不善于用华丽的语言/写下你的苦难你的辉煌/就像我不善于用煽情的文字/掩饰我的浮躁我的世俗一样/我只能斟一碗杜甫留下的曲酒/痛饮你的幸福你的贫困/你的欢乐你的忧伤/甚至,为你静静地大醉一场/今天是我的生日,农历三月初一/我在故乡的春天里抒情/写下四十二年来一个特别的篇章/家门前依然是滚滚不尽的长江/世人为之惊叹的还有这隐居很久的天下龙缸/山水之间,天人合一/朴素的思想在这里奔腾激荡/天,是天下为公的天/人,是志同道合的人/这是北纬三十度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程德全、彭咏梧、江竹筠、赵唯、刘孟伉/这些闪光的名字烛照未来,辉映着大地芬芳/十四年抗战,三万云阳儿女勇赴国难血染沙场/壮士的名字日月可鉴山高水长/今天,当我沿着故乡高耸入云的万步梯拾级而上/踩着坚实的土地/我看到昔日的故园船高水涨/大河奔流,小河淌水/大道至简,德厚流光/这一草一木都让人泪湿双眼/这一山一水都令我挂肚牵肠/这就是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我的故乡我的云阳/这里就是我梦里最甜蜜的回忆/这里就是我心中最美丽的诗行。

     诗人们个个有感而发,让整个龙缸景区都飘荡在诗的海洋中。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企业家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