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俪说起,脸上的痣跟健康有什么关系?
2015/12/28 一德堂健康汇

    

     看过《甄嬛传》的童鞋想必都对孙俪嘴唇下的痣印象深刻。在最近播出的《芈月传》里,别来无恙的娘娘被网友发现那颗痣又长大啦!

    

     这颗痣会影响咱们小主的健康吗?

     小望君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痣背后的玄机。

     关于“痣”必须知道的事

     每个人都会长痣,大多数长在脸上或者胸背部,中国人赋予了痣很多的感情色彩,比如我们经常把长在嘴边的痣叫做“好吃痣”,长眉间的叫做“美人痣”,还有“旺夫痣”、“媒婆痣”等。

     从医学角度上来看,痣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

     而中医认为,痣是气血在经络凝滞不通日久,阳气束结而形成的小疙瘩痣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颜色还可以细分病因。

    

     比如黑色的痣,中医叫做“黑痣”、“黑子”,有关记载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

     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气血虚弱,风邪入侵经脉,两者相互搏击而生成的。所以人在气血旺盛的年龄,皮肤润泽,轻易不长黑痣,而老了以后,气血衰弱,黑斑、黑痣就接踵而至。

     二是肾中浊气不能从正常渠道排出去,最后停留在经脉,阻滞不动而形成的。

     红色的痣,中医叫做“血痣”,《外科正宗》认为,大多为先天原因生成的,或由肝经怒火郁结于经脉而形成。一般容易发生在面部、颈部、躯干等处。

     还有一种青色的痣,中医称为“青记”,俗称太田痣,很多都是出生的时候就有。

     《医林改错》认为这种痣是人先天受孕的时候,经脉气血不和,导致气血循行不畅而成片受阻,皮肤得不到滋养而生成的。所以一般胎记的面积会比较大。

     痣是经络堵塞的预兆?

     痣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多人都会发现,原来没有痣的地方,后来会长出痣;原来只是一个小红点或者斑块,日久也会渐渐凸出来变成痣,比如娘娘的痣,早期也是没有的。

     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手腕处、颈部周围、面部或身体某个部位,有一个过了很久也没有自行消去的红点或黑痣,这是经络堵塞最明显的预兆。

    

     不妨先对照一下经络穴位图,找出它长在了哪条经络上,然后再敲打按揉这条经络,遇到痛点更是不可放过,这样不仅可能使斑块消退,还可以疏通经络,让该经络不通引起的一些小问题消失。

     即便是天生的痣,也可以减缓它增长的速度。其中,如果是黑色的痣,还应当注意防范风邪,不要穿得太薄太少;

     如果是红点,由于与肝郁、怒火有关,所以要保持心情愉悦,有什么郁闷的事情不要埋在心里,同时可以刮痧,刮出经络里的瘀血。

     而太田痣因为大部分与胎孕有关,所以孕妇要想生出白胖无瑕的孩子,也应当在孕期保持情绪稳定,这样气血才能和畅。

     经络通畅,气血通畅,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痣会发生变化吗?

     痣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改变无关紧要,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只要痣有任何变化都必须让医生知道。

     如果你有大量的痣,就必须小心了,要记住它们的大小和位置,虽然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不好的,但还是值得关注。因为大概有一半的皮肤癌是已长期存在或原先已存在的痣发展而来。

    

     如果痣产生了下面这些变化,就得特别注意:

     ●一段时间后会隆起或褪色。

     ●痣的周边会褪色。

     ●新痣,尤其是40岁之后出现的痣。

     ●痣越变越大或出现发痒的情形。

     ●颜色的改变,例如:颜色变深、变黑或变为介于棕色或粉红色之间的痣。

     ●痣变得不均匀、模糊或者外观变得不规则。

     ●痣出血或渗出液体。

     所有的“痣”都需要去除吗?

     既然痣有恶变的危险,是不是所有的痣都要去除呢?对此,医生建议:

     1.普通痣可以取,但最好不要取

     一般地说,只要身上的痣不严重影响美观、没有恶变倾向,都不必去除。当然,痣并不是不能去除。

     高出皮面的痣可以用冷冻、手术等方法去除,但有遗留瘢痕的风险。现在也有激光治疗的方式不损伤表皮,留瘢痕的机会很小,但需重复治疗多次,每次间隔三个月以上,耗时较长,费用也较高。

    

    


     2.产生恶变的痣,应尽早取

     痣发生恶变的机会不多,但若皮肤较白,经常暴晒,会增加痣恶变的机会。 一些征兆常预示痣可能恶变:痣突然变大,颜色加深,有瘙痒或疼痛;痣局部发生溃疡;痣周围长出一些小痣(民间称之为母子痣,医学上称之为卫星痣)。

     一旦发现上述现象,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尽早去除。去痣后,一定要作病理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恶变细胞。此外,手掌、足底部位的痣因经常摩擦,容易恶变,也应尽早去除。

     本文来源:望闻问切,

     作者:愚二鸟,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取得授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一德堂健康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