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知青岁月
2015/7/31 知青网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我12岁准确的说还有3个月就13周岁的那年初春,我对世界对社会还没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理想和抱负的时候,就跟随父母上山下乡下放到了江苏苏北农村落户。记得在1970年3月5日那天,那是一个旭日阳光晴空万里的日子,我和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全家七口人还有我父亲单位大约七、八户全家下放人员乘坐一辆部队借来的大货车,一路颠簸来到江苏苏北农村一个远离县城偏僻的乡村。刚到生产队时吃住在农民家里,政府出资生产队出劳动力,帮我家盖了五间土墙草屋顶房,那时的国道仅在土路上铺一层石子,县级道路在土路上撒上一些卵石,其他都是土路,雨天脚踩在地上能陷下几十公分深,走起路来脚上能带几斤重的泥土,晴天道路坑洼不平。那里农村田里的土属细沙土,多日无雨地裂1米深,常时间阴雨绵绵田里汪洋一片,收成好的年份指日可数,夏天秋天还能收获一些蔬菜和粮食吃,储存的粮食也能吃到冬天,大多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当地的农民靠国家救济和树叶子充饥度过难关,晚上家家户户照明点的是煤油灯,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知青生涯。
那年我刚好小学即将毕业,当地中学的名额极少,我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只能在生产队干农活。我的哥哥、姐姐年龄比较大,父母怕耽误他俩的前程,送他俩到我姑妈家安徽的一座小县城上高中,家里只剩下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我,因为我当时未满16岁,平时可以不下田里干农活,就在自家自留田里种些青菜、萝卜、西红柿、韭菜、玉米、大豆等蔬菜和粮食农作物。门前种了白果树、杏子树、桃树、梨树等,还种了一些葡萄,我和父亲搭了一个葡萄架子,夏天的时候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吃起来酸甜可口,葡萄叶子铺满了整个葡萄架,葡萄架下一片阴凉,全家人在葡萄架子下乘凉、吃饭、剥玉米、做针线等家务活。我家还养了一头猪,几十只鸡,全家全年吃的鸡蛋就靠这几十只鸡给我们家下的鸡蛋,当然也可以吃鸡肉,猪是用来供我们全家春节美餐以及腌肉作为来年全年的荤菜。
我的家坐落于村庄的最东头,屋后有一个池塘专供生产队的牛喝水洗澡开挖的,池塘北面就是生产队的晒谷场和牛棚,西边的是成群的村庄,村庄前有一个专供村里人饮用的水塘,我家的南面和东面都是一望无际的庄稼田野,东南方向一公里外有一片树林,走过树林就来到一个大的水库,有时还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到水库和池塘钓鱼摸虾改善家里的生活,离我家北面五里多有一个集镇每五天逢集一次,家家可以把自家种的蔬菜、粮食、手工制品带到集上买,换些家里需要的盐、糖、煤油、布料等物品,逢集时镇上集市一片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插队知青和下放干部也能见面聚在一起互相问候互相关心,好似热闹。
农忙时,闲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要下田参加收割、播种、给田里施肥、锄草、打农药。我挑担百斤肩背压的红肿疼痛难忍,日割麦田几十亩手磨出血泡脱皮最后长出老茧,腰酸背痛,第二天早晨天才蒙蒙亮大约5点钟左右,生产队下田干活的哨子就吹响了,母亲就催着我和她一起下田。记得有一天割了一天的麦子,直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时才回到家里,奶奶在家里做好了小麦面饼玉米糊端到我房间见我睡着了,饭冷了就热,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能叫醒我吃饭。农村就是这样,庄稼长熟收割季节也就三到五天,如果不即时收割即时储存一旦遇到下雨粮食就霉变出芽,农民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1970年和1971年两年农村干旱,粮食欠收,上交公粮后农民不够一年的口粮,1972年和1973年正值收割季节连续下雨,下雨间隙枪收到手的粮食没来得及脱粒就被雨淋湿,很多粮食都霉变发芽,那些霉变发芽的粮食农民都不舍得扔掉,向国家缴纳合格的好粮食,我们自己吃霉变的粮食。播种也是这样,过了季节播下的种子不出芽或者出了芽也会欠收,生产队养的牛是用来耕地的,每年饲养的牛不足以农忙时耕地,所有的村里的劳动力收割完庄稼后都要参与挖土和翻土,并把土打松再播种,抢收抢种对农村来说太重要了。农忙那几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劳累非常疲倦非常辛苦,每当我累的不行了,就对母亲说休息几天不想下田干活了,母亲就鼓励我,“你要从小锻炼成强壮的体魄,强有力身体,农民之所以有力气干活都是从小长期锻炼的结果,将来你就要吃这碗饭,一定要把自己打造成农民一样有力气干活的人,像母亲我现在40多岁了再怎么锻炼也不行了”。听了母亲的一席话,再苦再累也要忍着,把自己锻炼成肩挑百斤,日割百亩田,肩膀不肿手不破,干活不累的新生代农民。
1972年在“人定胜天”的思想指导下,我们那里开始种植水稻,一改千万年来只能种植旱作物的现象,那年我15周岁,当地就认虚岁16岁我就成了成年人,冬季时参加灌溉渠的开挖劳动,引水渠远离村庄都是青壮年(20岁至50岁的年龄段)去开挖,并且吃住在工地,我和年长的农民开挖进村的灌溉渠。开挖水渠分工有序,有部分人负责挖土,另一部分人就挑土,把挖上来的土堆到堤岸上形成渠堤,一两个小时后生产队长会让大家轮换工作,一担土轻则几十斤重则上百斤,刚开始一天挑下来肩膀红肿疼痛难忍,一想到开挖好灌溉渠以后就能吃上水稻,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大家还自发的搞起生产竞赛,看谁将土挖的快挖的多,谁挑的土重跑得快,大家你争我抢都想让自己博得大家的赞美。休息时年长的妇女挑来温开水,大家一边喝水一边说着笑话,也有爱唱歌的人会为大家唱起革命歌曲,得到大家的一片喝彩声,工地上常常都是一番热闹的场景。虽然我们种植了水稻,但是,因为开闸引水需要生产队支付水电站电费,引水渠是土水渠沿途渗漏,上缴水电站的电费超过了国家收购水稻的钱款,加上种植的水稻不足以交付国家规定交付的水稻数量,因此,忙活了一年全村人都吃不上自己种的水稻。
农村的文化生活也是很匮乏的,全家人的娱乐生活只有家里带下乡的一个小半导体收音机,也就几个播音段,节目也很单调,新闻、天气预报、八个样板戏、革命歌曲,大约一个月大队会请公社放映队来给大家放一场露天电影,总是那几部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等,就没有其他的娱乐了。农村的锻炼磨练了我的毅力,锻炼了我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在我24岁那年回到了久别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我们的父辈那一代的很多人,在文革后期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农村为国家排忧解难,为缩小城乡差距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国家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技术工程师以及知识青年把先进的文化艺术、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带到农村去,在农村也体会到了农民耕作的辛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加强了各方面的交流,以至后来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返城后也带动了很多祖祖辈辈没有离开过大山和偏僻乡村的农民,进城打工或做小生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同时也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30年后的一天我有机会重返曾经下放的农村,那里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不够吃的现象已经消灭,家家由原来的土墙草屋改成了砖墙瓦房,柏油马路铺到每个村落,家家实现了电器化,穿着与城市人一样的时尚,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大部分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到高等教育,家家户户基本步入小康生活。党和政府不断地在各个方面进行调整,让人民生活的更好。知青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未来的生活还要靠自己把他过的更好。
- END -
nj
江苏南京知青
欢迎投稿,投稿前请阅读菜单中“我要投稿”
更多精彩,猛戳“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知青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