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中央巡视组:一些官员与商人交往过密
2014/10/12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坎
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专栏,集中公布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巡视整改情况。经过梳理总结可以发现,部分领域腐败案件高发、一些领导干部和商人交往过密、“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比例上升、“苍蝇式”腐败问题严重等成为本轮巡视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
土地出让、工程建设领域成腐败“重灾区”

从巡视组反馈的问题清单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地区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等领域腐败案件高发的问题。
除复旦大学等2个专项巡视单位外,其余11个地方都存有这些领域的腐败问题。其中山东、天津、福建等7个巡视组在描述该问题时,用了“问题突出”“比较严重”“相对集中”的措辞,尤其甘肃省,还是“损失巨大”。
总结起来,巡视组揭露的问题勾勒出这些领域腐败的共性:“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较为普遍”,“有的地方违规免征土地出让金、有的人为操控招标”,“不少领导干部涉嫌利益输送”。
为什么这些领域成为腐败“重灾区”?其实不难理解,这些领域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对权力产生巨大“虹吸效应”,致使大小权力都趋之若鹜,腐败自是呈现高发态势。在信息不透明,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极易出现。
一些领导干部和商人交往过密、公私界限不分

中央巡视组在向福建省反馈巡视意见时指出,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和商人交往过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超出正常工作范围和一些不法企业家勾肩搭背,搞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政商勾结”的苗头。
虽然只有福建省在反馈巡视意见时,被通报了该问题。但实际上,本轮巡视的其他地区在招商引资、工程建设、土地流转等领域的腐败问题,也大多暗含此类顽疾。
以北京、福建、山东三个地区为例,巡视组揭露的问题分别有:“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插手工程建设等行为和受贿行为”,“土地出让问题反映集中,不少领导干部涉嫌利益输送”,“部分领导干部为他人谋取征地拆迁、工程承揽等方面利益”。试问,这些领导干部所受贿赂从哪儿来?利益输送往哪儿去?谋取利益为何人?这其中不法商人恐怕难逃干系。
在市场经济下,领导干部和商人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何和商人交往却值得每一个领导干部深思。正如习近平所说,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一把手”腐败呈上升趋势,易形成窝案串案

在我国的权力运行机制中,最有话语权和决定权的就是“一把手”。“一把手”主持全面工作,副手、同级纪委以及下级工作人员很难监督和制约“一把手”。据媒体报道,全国被查处的县处级以上干部,有三成以上是“一把手”;厅局级以上干部,近三分之二是“一把手”。
本轮巡视结果显示,“一把手”违法违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甚至在有些地方呈上升趋势。该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山东,一个是天津。前者被指“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今年以来山东省共查处涉及厅级“一把手”案件16件,同比上升77.8%;后者则被指“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多危害大,自中央巡视组进驻天津市以来,天津市纪委共查处领导班子“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33件。
对于“一把手”腐败的危害性,巡视组作了如下表述:“一把手”腐败,可能对其领导的整个组织注入一种腐败的基因。“一把手”腐败的影响,不仅在于其腐败本身,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一个被腐败渗透的“一把手”,必定引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风气,下属投其所好,甚至跟随其腐败,如此便导致了腐败窝案串案的出现。
反腐从“一把手”入手,先将“一把手”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失为解决反腐不力、遏制贪腐的有效路径。
“苍蝇式”腐败不容小觑,基层反腐形势较严峻

本轮巡视虽然也暗含着一些“老虎”的信息,但更多的是泛滥于基层的“苍蝇式”腐败。
在本轮巡视中,“苍蝇式”腐败问题表现突出的有三个地方:北京、天津和海南,北京“‘小官巨腐’问题严重,在各层级干部中存在腐败现象”,天津“农村基层腐败不容忽视”,海南“基层反腐败斗争形势较严峻”。
这三个地方“苍蝇式”腐败问题凸显,主要源于当地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官员面临着巨大的利益诱惑,或受贿,或索贿,或贪污,竞相“伸手”。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在征地拆迁等建设中利用职务之便受贿9000万元。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