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王岐山严正警告四种人
2014/10/27 人民日报
▌杨丽娟 王威 雷崔捷
当“依法治国”遇上“最强中纪委”,反腐的高压完全没有降下来的意思。
在中纪委的四次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再谈反腐问题,对党内不正之风再放狠话:不收手要付出代价。
在这场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中,王岐山在讲话中批评了哪些不正之风?又警告了谁?
警告打擦边球者:要遵纪守法不搞越位
“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必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决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搞‘越位’。”
不论是“打擦边球”还是“搞越位”,背后主角都是公权力的滥用。当前,围绕公权力陷阱,党员干部一旦守不住法律的底线,出问题是早晚的事。在行政审批领域,大量审批条件缺乏依据、收费按“章”不按“法”的情况大量存在;地方上各种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利用红头文件“搞创收”的情况层出不穷;“西瓜办”、“推广足疗保健工作领导小组”等名目令人啼笑皆非。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依法治国升级版已经出炉,明确提出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王岐山再提“擦边球”问题,用意非常明显:在落实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决不允许领导干部再胡乱作为、以权谋利。
在讲话中,王岐山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
10月27日,中央纪委网站刊发《在坚持中深化 在深化中坚持》一文,指出“从严治党将成为新常态”。打法律的擦边球官员们小心了。

警告不学法纪者:要心怀敬畏法大于权
“有的领导干部根本不学党规党纪,不知法律法规,无视规矩、不讲廉耻,根本不把党纪国法当回事,毫无戒惧之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也对党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新形势下,不学党规党纪、不知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仍然存在,诸如“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我就是法院”、“你们记者管得太多了”的雷人雷语不时见诸于报端网络。
9月24日,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受审表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认清是在违法还是在违纪……对违法违纪存在侥幸或者明知故犯,明知违纪还要去干就意味着违法。”干部脑中党规党纪的弦松了,侥幸心理便成为加速腐败的催化剂,利令智昏之下,违反法律法规成为必然。
王岐山在会上放出狠话:干部无视党纪国法是“不讲廉耻”,决不能无法无天、胆大妄为。目无法纪的干部,迟早会被清除出去。

警告拉帮结派者:要加强监督加大曝光
“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利益输送。”
搞团团伙伙的严重后果,王岐山在讲话中有所提及: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
官商勾结大行其道,亲缘腐败屡见不鲜,腐败官员“一挖一大片,一提一大串”。畸形的官商勾兑同盟圈和官场利益同盟圈,催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规则。不仅搞乱干部价值取向,侵蚀干部队伍肌体,也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乏力。
今年2月以来,山西省数名高管落马,其中牵连出的吕梁腐败窝案震动全国。多名原省委常委、地市级领导被组织调查。
拉帮结派,窝案不断,其原因就在于因监管缺失所造成的权力失控、在于体制机制弊端所形成的漏洞、在于防范机制的构建不力,受害最大的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对此,王岐山在会上表示,各级纪检机关要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警告我行我素者:要抛掉幻想付出代价
“谁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为我们党改进作风付出代价!”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方面,有部分官员心存侥幸,明知以权谋私不可为,却仍不收敛不收手,在以身试法的路上越走越远;另一方面,在一些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态下,贪腐行为正由“明”转“暗”,给四风问题披上了“隐形衣”。部分机关单位和政企团体表面落实中央精神,背地里却换方式腐败:礼品卡收不得,换收电子礼金券;好酒喝不得,换矿泉水瓶来装。
会上,王岐山明确表示,党中央横下一条心,一定要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标本兼治。
中纪委将在下一步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的顶风违纪行为,越往后执纪越严,强化“不敢”的氛围,为“不能”、“不想”准备条件。
关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订阅号→右上角“+”→搜索“rmrbwx”
文章页面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共账号→添加关注
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朋友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人民日报客户端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