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医道,以史为鉴
2014/10/24 医学生
医学生微信号:medics
新浪微博:福洋医学
学医路上,我们一起走!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最近,在作一个专题讲座《儒医之道》。讲座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现实和历史实例,细述一百多年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中国的西医医生们,所积累的职业规范和行医技巧。
有人问我,你咋就知道前人的行医技巧,是不是骗人?无他,唯读史书尔。
史书读得少,就喜欢骗人。史书读得少,也就容易被人骗。
好了,闲话少说,给大家介绍两本不错的。
推荐一:《医师开业术》

民国四年(1915年)编译出版于上海的这部《医师开业术》,我爱不释手。这部书分门别类地详尽分析了当时的西医医师在行医、以及自由开业方面的各种挑战、各种困难,并一一给出了相关建议。
全书共分八章近百个小节,论述极为细致。比如,如何应对各种性格各种身份背景的病人、如何告知病情和保护隐私、诊室如何选址如何布置如何做广告等等,以今日之眼光看来,此书依然非常实用。
我一直在想象作者的身世和模样,他一定是位历经雨风、执着无悔的大医。字里行间浸满开业医生艰辛的生活感悟,真实而丰满,每每读来,亲切无比。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虽然描绘了开业执医的各种艰难困苦,但仍坚定地指出要秉持“医师的品性”。
节选一小部分内容,与大家一起品味:
“开业之难”
人生之行路,羊肠崎岖,非常困难。其中如开业医界之行路,尤为暗淡险恶,实吾人所寒心战慄者也。世人之欢迎医师,根据于利己主义。平素健康之时,对于吾辈之业医者,绝无尊敬之念…一罹疾病,则口出尊敬之词…
解读:不论什么时期,行医的活儿都不好干、都有风险。
“医师与品性”
旷观今日之世界,一世情嚣薄、风教堕地也,惟医师之品性,乃足坚人信赖之念。开业医所当注意者,忍耐宽雅之大度是也。对于繁多之事件,一一怫然作色,既非身心所能堪、且非收揽人心之道也。
解读:世风日下之时,更能衬托医界的高尚。行医,总会遇到一些世俗之徒,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开心。要有雅量,平和一些,不然,自己就先气死了。在如今这个时期,理解这个道理,更是尤为重要。
“机智”
为医师者,苟无随机应变之智,虽富有学识,终为无用之物而已。对于百般之患者,非可一律也,须随老幼男女贵贱贫富之阶级及习惯精神状态之如何而异。
解读:医学是“人”学,和人打交道,一定要灵活应对。
“触诊”
触诊上所最须注意者,用温热之手指,行稳健之抵触是也。不然,不特令患者有不快之感…余之友某医士,凡遇严寒之候,必携怀炉趋赴患家,为温暖自己手指之地。其用意之周密,洵可法也。此种注意,冬期之农家往诊,尤为紧要(因农家不易供给炭火之故)。
解读:经常听到有同仁说,我们科某某泰斗当年冬天给病人做体检前,一定要把先手捂热了。其实,清末民初的医师们就都是这么做了。每读至此,我都几欲落泪。叩拜前辈。
推荐二:《北平协和医院妇产科指南》

如果说前述的《医师开业术》还是一部着重于理论阐述的教科书,那么这部印制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北平协和医院妇产科指南》就是一部实实在在、白纸黑字的执业医师制度与规范。
只节选一小段内容吧,便可一窥当年之素质:
“医员与病人之关系”
病者有时有惊惶之状态,我人绝对不能讥笑之。应除去闲评及笑闹或宣布病人之秘密。医员须待病人如自己之亲族,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遇私生事,医员必须体谅患者,不得加以讥笑或轻视,如病者要求打胎,医员须解释其危险。凡此种私生者皆须转送至社会部,盖无论孕时产时均能给以相当之指示与帮助也。
解读:前两年,上级发文要求各家国内医院成立“社会服务部”。其实,上世纪上半叶,中国大部分的医院就都已经成立为患者服务的“社会服务部”。
诸多的道理和经验,前人都已留下来了。就看我们是不是虚心,是不是承认,还是要多读史书……
来源:希波克拉底医疗圈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