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谁来当医生?由央视报道引出的话题
2014/11/16 医学生

    

     今年11月1日晚上央视的《焦点访谈》播出了“麻醉医生猝死事件的调查”节目,这是中央级媒体首次关注日益恶化的执业状况。

     一周之内,三位医生猝死:2014年7月4日凌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毛翠华在家中猝死;同一天,上海长海医院海宁分院29岁的麻醉医生姚谨涵倒在了值班室;7月9日下午4点,山东省兖州市中医院53岁的心内科主任陈华心脏猝死,

     两周之内,北京三级医院三位医生倒下:2014 年10月12日,55岁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10月24日,42岁的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昌克勤医生在手术室突然昏 迷,诊断为脑干出血,目前仍在昏迷中;10月25日,48岁的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丁易医生突发心血管疾病离世;

     这是两起最集中的事件,零星的医生猝死事件则更多,面对这么多年富力强的医生英年早逝,人们不禁要问,医生怎么啦?莫非天堂也要建医院了么?

     看了央视的报道后,我一直想筹划写一篇关于医生健康问题的稿件,一直没有成文,今天早上微信上的一则消息:11月9日,39岁的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在榆林支边史明医生手术做到凌晨1点钟,早上猝死在宿舍里。促使我不得不完成这篇文章了。

     医生一直是人们羡慕的职业:干净,轻松;医生的形象一直是被人们鄙视的:贪婪,无耻。但是人们很难理解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

     医生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我 们家中如果有一个病人,都会感到身心疲惫。医生则常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大家或许会说,医生只是一个职业,非亲非故,怎么会有压力?其实,医生对于自己的 每一个病人都有一份责任,自己做的手术一定要等到病人完全康复才能放下心来,加上目前的医疗环境,医疗纠纷多发,也增加了医生的压力。同时,还有学术、科 研、晋升和经营的压力。

     医生从事着超负荷的工作:可以说世界上的每一个行业,都有着紧张和松弛的时候,但只有医生除外,医生一年365天必须天天查房,看病人,有危重病人随时加班,就连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不能例外;常常是在家刚刚端起饭碗,接到电话,放下饭碗就出门,长期紧张的工作,对医生的身体无疑是有害的。

     所有病人都希望看名医,请高手做手术,在一些大型医院,尤其是一些知名的医生,就会承受更大的压力。有时候一上午门诊要看上几十个病人,有的甚至看到下午1-2点钟,连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谈不上吃饭和休息了。

     在一些大医院里,一个医生一天要做3-5台手术,这样的安排几乎是天天如此。笔者在北京某大医院探望同学时,发现他们医院晚上10点还在做平诊手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绝对不是个案。

     医生承受着比常人大得多的压力,付出了更多的体力,饮食无规律,作息时间不定,长此以往,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就会悄然上身,危害着医生的健康。

     央视关注医生的健康,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很突出了,但如何解决?人们还在探究解决的办法。

     从医生频发猝死的悲惨故事告诉我们,适当调慢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正确化解压力,加强心身锻炼,科学的饮食,是避免心血管疾病危害的有效方法。

     连续发生的医生“英年早逝”说明了什么?我们知道,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医生的猝死同样也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精神压力过大、熬夜、 饮食不规律和超负荷、超时间的工作等,尽管他们猝死的原因各有不同,但都经过了“身体透支-亚健康-过劳死”的三部曲。美国的一项研究提示,美国总统的平 均寿命比普通人缩短10年,而外科医生的寿命则要缩短5年,这就说明职业环境对于人的健康是有影响的。

     最近,我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显示,近七成医生曾连续工作36小时,几乎全部医生都处于无规律的生活状态,83%的医生中午不能按点吃饭或只能快速吃饭,97.5%的医生每晚平 均睡眠低于8小时。我国医务人员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高达66.5%。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83%的人称同事中有人患了癌 症,37%的人周围有同事猝死。

     如果说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个人原因引起的,那么通过个人的行为改变就可以获益;如果是由于职业 行为引起的,单纯改善个人的生活习惯,则不会有多大效果。医生的“英年早逝”多半是职业的原因,医生说,我想休息,但病人等着我查房;医生说,我想放松, 但病人等着我做手术。在自己的健康和挽救病人的生命之间,医生的职业选择是挽救病人的生命,为此,他们付出了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我们看到医院越建越多,病人也越来越多,医生也越来越忙,这是什么原因呢?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首先,是要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国民的健康素养培养:据国家卫计委2012年的数据,我国国民的健康素养为8.8%,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有着很大差距的,国民健康素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换句话说,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疾病的发生,这是病人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第二,建立就诊的等级制度:在国外,人们生病首先是找自己的私人医生,或者是社区医生,一些小病就在社区医院解决了;如果是大病,需要找专科医生,则需要预约,有时预约长达一个多月的 时间,当然,这也让一些病人耽误了病情。在我们国家,一方面是医疗资源匮乏,一方面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如:很多人迷信大医院,任何一个小病都要去大医 院,导致了中、小医院“门庭冷落”,大型医院“挤破门”的两级分化。因此,能否参照国外的做法,实行逐级转诊制度,这样就可以缓解大医院的压力,让名医有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救治危重病人。

     第三,实行医生限号:在国外,医生的门诊是严格限号的, 如果预约看10个病人,多一个都不会看;而我们的专家常常是看几十个病人,甚至上百个病人。2013年7月4日猝死的南京中大医院毛翠华医生,生前每天都 要接诊100多个病人。病人多了,质量自然就下降了,因此,人们常常抱怨,排几个小时的队,医生就看2、3分钟。医生累死,病人还不满意。如果我们限号, 既可以保证就诊的质量,又可以保护医生的健康,是一举两得的措施。但是,限号后那些无法看病的病人怎么办?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第四,实行医生强制工作时间,强制休假制度:2014 年4月8日凌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一名年仅31岁的骨科医生在家中猝死,他一周有6天要在一线值班,而且需要24小时待命,如此强度的工作是一般 人难以承受的。贵州三穗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只有3个人,要承担全院每天近二十台手术,还要24小时值班,每周休息一天。2013年7月4日,该院的麻醉师张 美才医生,在连续操作5台手术后,因劳累过度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3岁。

     我们知道,过于疲劳,除了体力下降外,还会使人的 判断能力下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处理,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科学研究表明:很长时间不休息和无法得到恢复,将增加由于过度疲劳而产生的错误。因此,医 生超负荷的劳动,不仅对自己的健康不利,对病人也是不利的。因此,许多国家对医生的工作时间是严格限制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限制医生的工作时间,限制加班 的时间,实行强制的休假制度,这样对医生和病人都是有益的。

     医生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高危的职业,如何破解这个谜局,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否则,医殇的后果不仅仅是医生这个群体, 最大的受害者是谁?是我们的百姓,是我们的病人:

     前一段时间,医疗纠纷频发,医闹横行,医生频频被打,被杀,国家采取了措施,使得医闹得以遏制;

     近一段时间,医生“英年早逝”频发,引起了关注。

     如此恶劣的执业环境,造成了医疗行业的动荡:

     一、逃离医疗专业:面对巨大的压力,一些医生,甚至是一些优秀的医生选择了离开,去从事风险小、收入高的工作。据辽宁省医师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半的医生对工作缺乏成就感,有41.4%的医生有离职倾向。而《医学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77.7%的医生有或曾有改行的想法。

     二、阻止子女学医:按 照一般的惯例,子承父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一项对3860名医务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显示,58.0%的医务人员会力阻自己或亲友子女报考医学院校,令人深 思,医护人员为什么会力阻子女学医?“医疗环境不安全”、“医疗人员不为患者所尊重”、“工作强度大”和“收入较低”等成为主要原因。

     三、高校报名减少:医 生的职业地位和生存状况的恶化,很多优秀的青年不愿意学医。现在,医学院学生中第一志愿率平均不到50%。多个省份临床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一路下滑,有 的招生“断档”甚至成为常态。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考试复试国家分数线显示,医学类分数线连续3年保持每年5分降幅,大量优秀的人才不选择医疗专业,直接的 后果就是医生的素质下降。

     四、医生荒或许就在眼前:陕西宁陕县医院仅有28名正式医生; 深圳一家三甲医院产科计划招聘十名医生,但最后只招到一个;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业务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可医生仅增加10%至20%.上海新华医院儿内科 年门诊量从39万人次增加到82万人次,医生却从100名降至72名。在杭州七八家市属公立医院公开招聘的不少岗位,却频频遭遇“零报考”。武汉某医院大 批医生离职,又招不到新医生,使得高年资医生身兼数职,疲于奔命……医生荒,已经迫在眉睫了。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主任医师 纪光伟

     福洋医学微信号:wemedics(←长按复制搜索)

     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的医学资料、知识总结、学习笔记……关注福洋医学,随时随地来学医!

     福洋英语微信号:fyenglish(←长按复制搜索)

     这里有原汁原味的国际时事广播;最全方位的英语学习知识;各种生活资讯、文化杂谈、音乐、旅游、美食……每天,我们一起用英语看世界。

     如果觉得医学生对你有帮助,请点击下面广告打赏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