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记录:福州医生的一天
2014/12/9 医学生

     □东南快报 记者 林雅 黄淑平 林鸿胤 刘朔 文/图

     近期连续发生多起医生猝死事件,悲剧接连上演,医生的“过劳”现象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上个月,在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医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医生健康状况评估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为54%,处于疾病状态者为9%,一线城市及三级医院的医生尤为突出。这份报告的调查对象为全国30个省(区、市)各层级医院的在职医生。

     2014年,有7762名医生参与的执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工作超过8个小时,26%的受访者每天工作10个小时-12个小时,13.5%的受访者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八成受访医生没有双休日,53%的受访医生1周需要工作6天,29%的受访医生需7天连续工作。近93%的受访医生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48.05%的受访医生感觉“非常累”。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月-10月,全国有10名医生在临床一线离世。

     不少人想知道,医生的一天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呢?连日来,东南快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进福州的多家医院跟着不同科室的医生一探究竟。

     基本外科

     地点:协和医院时间:11月26日

     医生从来不迟到的秘密

     11月26日是黄鹤光的手术日。早上7:20,他已经到医院了,近30年来他天天如此。

     医生们的正常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开早会,查房,上手术台。为什么他这么早就来了?

     “稍微迟点出门,路上就很堵。”黄鹤光说,他每天6点20分起床,20分钟内搞定后去上班。

     不过,他这么早到医院还有一个原因。7:30,陆陆续续来了3名病人,拿着一叠的检查以及病历。黄鹤光一一给他们看诊,并分析了病情。

     “他们都是外地来的病人,等看门诊又要好几天,一般我会在上班前先给看看,适合手术的就收治入院,省得他们来回跑。”黄鹤光说。

     8:00,早会开始,会上针对一些重点病人进行了讨论,简短的10分钟后,医生开始查房。

     9:15,黄鹤光给几名重点病人调整了医嘱,跟住院医师交代清楚后,进入医院的综合手术区。

     当天黄鹤光要在10号手术间做4台手术,都是在腹腔镜下进行。

     10:20,东南快报记者来到手术室的10号手术间。黄鹤光正在进行第二台手术,给一名68岁的盆腔肿瘤病人进行腹腔镜下的腹膜后性质不明的肿瘤切除术。手术在12点左右结束。

    

     12:30,黄鹤光主任在手术室内的小食堂点了份面,不少医生也陆陆续续来吃饭。

     东南快报记者发现,大多数医生10分钟左右就把午饭解决了。有的直接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有的吃完,就匆匆离开,返回各自的手术间。

    

     在食堂的窗口上还放着二十多份打包好的盒饭,这些盒饭是给手术医生准备的,因为他们的手术时间会跨过饭点,结束后可能已经是下午两三点了。

     返回10号手术间途中,东南快报记者在手术室储物区看到一排水壶,经过了一个上午,瓶中的水基本还是满的。

     因为在手术室里,每去一次洗手间都意味着要经过脱衣、穿衣、消毒等一系列程序,喝水、上厕所都成了奢侈。

     12:57,第三台手术开始,黄鹤光一边在腹腔镜下给疝气的病人手术,一边指导前来进修的外国留学生。一直持续到15时28分许,手术顺利结束。

     东南快报记者随着黄鹤光主任在手术室溜达了一圈。15时30分许,手术室苏醒间内显得异常繁忙,术后病人一个接一个到来,苏醒间空闲床位迅速下降到零。

     17:38,第四台手术顺利结束。

     “今天的手术都结束了。”黄鹤光宣布完后,手术室里凝结的空气瞬间缓和了下来。

     黄鹤光换好衣服,再度来到病房。直到此时,他才有空闲喝口水。

     此时已经接近晚上6点,黄鹤光还要对几例重症病例做一次晚查房,处理一些病历,确认次日手术病人的情况,同时还有一些行政工作要处理。

     同一天,仅协和医院综合手术室区的25个手术间就有100多台手术轮番上阵。每一个手术医生都跟黄鹤光一样,在手术中度过了一天,这令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一天,对外科医生而言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麻醉科

     地点:附一医院 时间:11月27日

     生活除了手术还是手术

     手术时给病人做完麻醉后,麻醉医生就没啥事了,这是不少人对麻醉医生的一个印象。事实并非如此。

     8:15,记者换好手术服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区,此时40多名麻醉科医生已经开完早会,分别前往27个手术间进行准备。在真正的手术开始前,往往需要一个小时的精心检查和准备。

    

     麻醉科副主任林献忠医生也带上了专属工具箱。今天,林献忠的工作量与平时差不多,一共负责9台微创手术的麻醉。他需要同时照顾11号和6号两间手术室的情况,同时指导两位年轻医生。

     “平时血压多少?体重多少……”在6号手术间,林献忠跟病人进行麻醉前的确认。

    

     “自己深呼吸,难受嘴巴说,人不要动,不用紧张,一会儿就睡着了。”在确认麻醉安全核查和患方已经签署同意书后,林献忠和来附一麻醉科进修的县级医院的医生黄武锋对病人进行了麻醉。

     9:30,两位医生完成麻醉诱导,把时间交给外科医生开始进行手术准备工作。

     “林主任,我们可以开始了。”依照惯例,主刀第一台取石术的吕医生在手术开始前告知麻醉医生。林献忠立刻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加深病人的麻醉程度,这时手术才正式开始。

     9:40,手术进行中,病人由于存在输尿管狭窄,输尿管镜无法进入,第一台手术发生了突发状况,医生需要紧急调整手术方案,手术时间将被延长。这就意味着,病人的麻醉风险增加,林献忠赶紧对病人进行麻醉药量调整。

     林献忠告诉记者,今天6号手术间的4台手术都是微创取石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微创取石手术看似小手术,但麻醉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在整个麻醉过程中,麻醉医师要对手术过程和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监控,随时与外科医生沟通。

     10:00,手术结束,林献忠在病人耳边一边叫唤病人的名字一边说,“手术已做完,很顺利,现在送你去苏醒间,听到了就睁开眼睛”。

     10:03,林献忠将病人护送至麻醉恢复室,跟恢复室的麻醉医护人员交接了病人的情况。

     林献忠说,麻醉医生虽然不需要像外科医生一样围在病人四周,但精神一点儿都不能放松。记者发现,林献忠时刻盯着监护仪屏幕上的数据以及病人的情况,一有“风吹草动”,他都要过去一看究竟。

     10:33,第二台手术病人被送进手术室。约20分钟后,林献忠和黄武锋很快就完成了第二台手术病人的麻醉,手术开始了。

     11:25,第二台手术还在进行中,饭点时间,麻醉医生开始轮流去吃午饭。此时,麻醉医生才可以趁间隙喝点水和去厕所。

     11:37,林献忠去食堂吃饭,这是他一个上午第一次有时间坐下来。吃饭时,有个麻醉医生告诉林献忠,手头有个病人比较麻烦,林献忠一口答应过去看看。

     11:49,林献忠吃完简单的午餐,匆匆前去其他手术间“支援”。

     从事麻醉工作6年的林博说,麻醉医生进了医院后,在手术室里一待就是一天。一般早上7点多来,晚上七八点走是家常便饭。他们每7天轮一个夜班,不分周六周日,好在夜班后有休息一天进行调整。

     当天,9台手术结束,林献忠完成手术室内麻醉,时钟已经指向17:35,这个时间还有两个院内会诊单等着他。

     骨科

     地点:福州市第二医院 时间:11月28日

     做了27年手术他从头到脚落下一身病

     从医27年,以一周三天安排手术,平均每天4台的手术量来算,这些年来张怡元总共做了15000多台膝关节置换手术,但事实上有时候一天要安排6-8台的手术。

     11月28日是每周固定安排的手术时间中的一天,这一天张怡元安排了5台手术,时间从早上9点至晚上8点。

     7:10,张怡元的办公室门口,早已有三四个病人在等着他,迅速穿好白大褂,张怡元坐到办公桌边,一边整理资料,一边询问病人情况。

     7:45,把几个患者安排好后,张怡元用了10分钟排好了一天的工作计划。8点查房,9点开始第一台手术,10点10分约了一个病人,10点45开始第二台手术,11点45分处理医院一份报告……写完了一天的工作计划,张怡元拿起助手准备的病例材料开始查房。

     8:57,所有的病房都巡查过一遍,再确认过所有的病人都安排好,张怡元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准备换衣服,再过3分钟,就要开始第一台手术。

     在换鞋时,张怡元无意中露出自己的小腿,两条腿上都套着厚厚的黑色束腿袜,这是长期站着手术落下的病根——静脉曲张,一边说着,他一边把束腿袜卷起,小腿肚上露着一条条爆出的青筋。他说,现在小腿肿得厉害,但每天都有病人等着做手术,没办法歇下来,只能一年四季穿着束腿袜。

     9:00,第一个病人是63岁的女性患者,左腿严重关节炎,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

     10:00,张怡元完成了自己作为主刀医生的任务,在其他医生缝合伤口的空隙里,张怡元回到病房,10分钟过后,约好的一个老乡要来找他看病。

     途中,张怡元告诉东南快报记者,每周一、三、五是既定的手术时间,有时候从早上8点至晚上8点,最多时会安排6-8台手术,他趁着每一台手术的间隙,要兼顾给病人看病,处理医院的行政事务,一刻都没得停。他的头发在30岁时就全白了,不得不重新染黑。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多,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都是因为手术落下的。他说,医院每年都有安排体检,但是因为没办法腾时间,两三年没有全面体检了,今年的体检也是约了三四次都还没做。前段时间猝死的医生丁易和白一冰,是他自己领域内的好朋友,说到这些,张怡元说自己无论如何,今年要去好好体检一次。

     10:45,接待完老乡,张怡元又赶回手术室,开始第二台膝关节置换手术。

     12:30,处理完医院的行政工作,医生来喊吃饭了,每天午饭都是护士负责叫的,大家一起围在办公区域的大圆桌,手术服都没有脱就坐下来扒拉几口。

     张怡元说,手术和开会占了大部分时间,午饭经常是10分钟就解决,剩下的时间要争分夺秒地打个盹,才能有精神继续做手术。

    

     13:30-19:30,6个小时的时间里,张怡元接连又做了3台手术。其间有些疲劳,他躲在垃圾桶旁边,趴在膝盖上,5秒钟就睡着了。

     儿科

     地点:省妇幼保健院 时间:12月1日

     除了看病还要费劲口舌当“调解员”

     12月1日,东南快报记者来到省妇幼保健院找儿科主任刘光华主任医师,当天他并没有门诊。

     当天上午9点,已经有20多名早早在病房外等候,要找他看诊。

     趁着忙活的间隙,刘光华建议记者采访儿科年轻的医生。“这些一线、二线的医生,更有代表性。”

     过了会,刘光华手头急需处理的事情做好了,他就在办公室旁边的小房间开始看诊,不少病人都是从闽侯、闽清、莆田、平潭等地赶过来的。

    

     10:34,刘光华仍是被20多个患儿及家长给团团围住,走了一个病人,马上又有一个补上。1个小孩来看病,2个以上大人是标配,10平米的小房间一直很拥挤。

     10:41,病房内有孩子的父母,因为照料孩子的问题意见不和,打了起来。刘光华匆匆出去劝架。此时,一名儿科医生在劝架时挨了一拳,手也被划伤了。

     在安抚好吵架的家属,并安排好受伤的医生后,刘光华又返回“临时诊室”。

     11:16,刘光华接到了一个学术研讨会议的邀请,主办方希望他可以在本周六的学术会议上提供一个感染方面的病例进行交流。其间不时就会有一个电话,向他咨询问题。

     11:50,刘光华终于将最后一个病人看完。

     “在病房看病,其实不太合规定,但这些病人大老远过来,能解决尽量帮忙解决。”刘光华坦言,这样一来,无形中他的时间就不断被挤压。

     “我做了30年,已经习惯了(超负荷工作模式),但年轻的儿科医生在目前医患缺乏信任的环境下要坚守很困难,流失很严重,希望媒体可以多多关注年轻医生的付出。”刘光华再次跟东南快报记者强调,因为孩子治疗和抚养问题,家长之间特别是婆媳很容易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儿科医生不仅要看病,学术上不断进修,心理学也要过硬,得费尽口舌化解家庭矛盾。

     12:05,一名福州郊县的妈妈带着八九岁的小男孩,匆匆赶来。刘光华又放下手中的事情先帮忙看诊。

     时间:12月2日

     “白天病人看多了,晚上做梦还在看门诊”

     “我要玩这个。”12月2日晚6时许,在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室,一名四五岁的小男孩对妈妈说。“别乱动,发烧了还这么好动!”妈妈赶紧制止。

     “小伙子,拿一个吧!”正在看诊的儿科医师高兴杰停顿了下对小男孩说。小男孩开心地抽走了一根压舌板,在手上摆弄了几下。

     下一个就诊的就是他了。有了之前愉快的交流,他有问必答,身体检查时也很积极配合。看完病,小男孩还一步三回头地跟高永杰说:“医生,拜拜!”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小病人都跟小男孩一样这么配合。

     7:40,来了一名5岁左右的小男孩,由妈妈抱着,还跟着两名老人。小男孩一直在哭泣,大人也是一脸惊魂未定。原来孩子发高烧了,还出现了“抽风”。

     一个家长才刚起身,另一个家长马上坐了下来,一刻不停地问诊、开处方,循环反复,直到下班。

     从下午4点10分出门到医院来上班,已经连续4个多小时滴水未进,高兴杰脱下口罩后,嘴唇干得都起皮了,声音都沙哑了。

     “下午5点到8点,看了近50个病人。”32岁的高兴杰是省妇幼保健院最年轻的儿科医生,他告诉东南快报记者说,研究生毕业后,经过在普通病房及PICU(小儿重症监护室)轮转后,他才转到小儿急诊科2个多月。

     “白天病人看太多了,有时候晚上做梦还在看门诊。”高兴杰说,大夜班(晚上12点到次日凌晨8点)才是公认的一大考验。

     省妇幼保健院一线儿科医生6天就要接受一次这样的“大考”。病人多的时候,下半夜上班的医生要连续坐8小时,目前最高纪录是一个晚上133个。

     由于工作强度太大,儿科急诊班3-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调整,不然吃不消。不过,目前在省妇幼保健院PICU上班的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敏军曾在小儿急诊科连续呆了3年,至今这个坐班纪录尚未有人打破。

    

     当晚张敏军正好在PICU值夜班,要从下午5点上到次日8点,他告诉东南快报记者,他当了快20年的儿科医生,没有节假日观念。“不过,我们有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病人急急忙忙来了,病看好了,当听到孩子和家长说‘谢谢医生’,这时的开心是战胜疑难杂症之后打从心里涌上来的开心。”

     采访手记 别再让医生倒下了

     2013年,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医生陈建屏,费时近26个小时,不吃不喝,进行一个碟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之后,他带领的团队再度刷新了这个纪录,连续奋战33小时,完成颅脑手术,术后筋疲力尽,躺在地板上就睡着了。

     在几天对多科室医生的连续采访过程中,医生超负荷运转,工作时间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几乎人人练就了“耐旱功”和“憋尿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少的病人在抱怨“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但这从侧面反映了医生的忙碌程度。而给人看病的医生,也因为自己的职业患上了各种疾病。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月~10月,有10名医生在临床一线离世。一位又一位医生累倒了,这既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全社会莫大的损失。

     我们向全社会呼吁,请关爱医生,尊重医生。他们是守护你生命的护航员,别让他们再累倒,失去了他们,谁又来为你的生命护航?

     福洋医学微信号:wemedics(←长按复制搜索)

     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的医学资料、知识总结、学习笔记……关注福洋医学,随时随地来学医!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