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医生:边看评论边流泪,当天没吃没喝手术7小时
2014/12/22 医学生

     今日(12月22日)上午,西安凤城医院涉事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郑晓菊说,那天是8月15日手术室的最后一台手术,一位40多岁农民工,腿部严重受伤,难度很高,手术没吃没喝7小时,终于为患者保住了左腿,心情很激动,也为告别这个手术室,所以拍照留念。

    

     西安凤城医院涉事手足显微外科的手术室自拍。

     12月22日上午,在西安凤城医院,华商报记者见到了手术室自拍事件的主人公之一——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郑晓菊,她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情景。

     那天是8月15日手术室的最后一台手术,一位40多岁农民工,打工时腿部严重受伤,骨折、皮肤缺损,在其他医院说要截肢,当时手术难度很高,在显微镜下进行,修复血管和创伤,手术从早上10点进行到下午5点半,大家都没吃没喝,终于为患者保住了左腿,心情都很高兴。

     当给患者打完石膏即将出手术室时,大家就一同拍照留念。一个原因是手术成功,大家都很高兴;另一个原因是,对使用十年的老手术室的最后告别,第二天就要进入新手术室工作。郑晓菊说,当时照相时自己取下了口罩,是因为作为主刀医生,自己已经出了手术室,又被叫回来拍照,本身对口罩过敏,每次戴时都要在里面垫块布,当时着急,就没有再找垫布带上口罩。“当时是盛夏,天气非常热,手术室因为搬迁没有空调,只开着小风扇,大家都热得满身汗,手术时间长,难度又高,感觉特别累,想着老手术室也不再用了,大家都想拍照纪念一下这个特殊时刻。”

     自从照片被曝光三天以来,郑晓菊说自己彻夜难眠,边看网友评论边流泪,没想到引起了这么大关注,在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反思的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够多理解一些医生这个职业。

     评论称媒体喜欢将涉医报道写成小说体

     今天,有个新闻挺火,说的是西安一家医院被曝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医生却在手术台旁玩自拍。要说媒体厉害,一点不假,一个标题就能将白说成黑、是说成非。不知是医疗行业太过专业,还是医生这个职业总是给媒体太多遐想空间,媒体总是喜欢把涉医新闻写成小说体,听到的、想到的、梦里梦到的一股脑得都往里装。福建儿童医院的“新生儿烧伤门”事件中,一个最高设计温度只有40度的早产儿保温箱被描绘成了“烤箱”的模样,湘潭卫生院产妇的“羊水栓塞”被填上了“裸死”、“一丝不挂”的有色标签,极尽想象之能事。要问为何现在医患关系会如此紧张,也就不足为奇了。

     医生不是魔鬼,请不要这样写标题。碎片化的信息社会,如何写好标题,吸引眼球这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的必修课,这我们都理解。但写标题除了吸引眼球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客观表达中心思想。一台手术多则十几小时,少则四五小时,笔者不清楚这种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你们是否了解,也不清楚那种在经历殊死搏斗后手术成功的喜悦,你们能否切身体会,将我们成功手术后的喜悦抹成麻木不仁、漠视生命的魔鬼,你们于心何忍?

     医生不是罪犯,请不要这样写新闻。医学生也好,走上医疗岗位的医生也罢,他们在从事这份神圣的职业之前,都曾经许下过希波克拉底誓言。他们不是罪恶的群体,更不是杀人犯,或许你们写新闻的时候对医学常识和专业基础一无所知,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搜索进行了解和学习,百度、搜狗都可以,花不了多少时间。请不要再把一个最高设计温度只有40°的早产儿保温箱描绘夺人命的“烤箱”,有一种感染叫做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还有一种凶险的疾病叫做“羊水栓塞”。

     医生不是过街老鼠,请不要这样煽动舆论。没有一个医生希望自己的病人病情恶化,也没有一个医生会邪恶到为了给你多配药而不顾你的病情。他们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没有双休日,他们没有朝九晚五,只要有突发,他们都在抢救生命的最前沿。当袭医、伤医事件发生后,请不要拍手叫好,请不要再将伤医的罪犯杜撰成“生活所迫”、“病痛折磨”的受害者,伤人的是受害者,那被伤害的医护人员呢?

     媒体,信息爆炸的社会,你们拥有他人无法企及的舆论掌控力,请善用舆论,以事实为依据、以真相为前提,请不要这样报道新闻,也请善待这一群为了健康和病魔搏斗的人群。(作者系宁波市北仑网络文化协会理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