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眼科:不像是一家医院,更像是一所大学
2014/12/23 医学生

     写在前面:

     和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常务院长何向东的采访是在南京,一个秋日的上午,他做完“产学研结合打造核心竞争力”会议发言之后。原本是想请他谈谈何氏眼科是怎样通过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机制来助力医院整体发展的。可在简短的寒暄过后,就被何院长对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视深深打动,于是索性就着这个话题一路说开去。聊完之后,愈发觉得或许何氏眼科原本就更像是一所大学,而并非一家医院……

     回国创业时,曾绘制一张“光明图”

     丁香园:据了解,在何氏眼科医院创立后不久,就成立了“何氏眼科视觉科学学院”,这在当时也是极为罕见的。您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当初成立这个学院的初衷是什么?

     何向东院长:早在我们几个创业者还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发现其实在眼科领域,北京、上海等地好的大型医院眼科诊疗水平和国外差距并不大,但国家整体诊疗水平差很多。比如,白内障治疗在国内三甲医院已经可以做得很好,但县医院基本不会做或者说做得很差。而在发达国家,他们诊疗的平均水平是在基层医院能够解决80%常见眼部疾病的。所以,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人去教、去培训,没有一个系统的人才培训体系。

     我们是96年建院的,刚回国时,创始人何伟博士就画了一张图——打造一个医教产学研一体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眼保健体系。当时画得不好看,我们叫“光明城”,蕴含了我们的梦想。99年的时候,国家第一次开放允许办教育,那时候我们刚刚建好医院,没有多少钱,国家要求必须与一所公立大学合作才能成立,于是就申请创建了一个大学的独立学院,相当于现在的三本,当时叫“沈阳医学院—何氏眼科视光学院”,只是一幢小楼,开始培养眼视光方面的专业人才。随着何氏眼科和这所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我们从沈阳医学院独立出来,11年正式成为二本,这是我们自己的大学——“辽宁何氏医学院”,这是中国唯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医学院。在03年国家支持科研转化的时候,我们马上投入到了眼科转化医学中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科设备、眼药以及眼科耗材等,实现中国制造,国际品质的眼科产品系列,解决中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些其实都不是马上就能赚钱的,而且其实我们都不知道能不能赚钱。

     这些举措其实很多人挺不理解的,现在想来可能和我们当时回国创业的初衷有关,如果只是为了做一个眼科医院就不回国了,我们想要打造一个能够称之为“资源中心”的眼保健体系,能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培训和教育、眼科医疗以及眼科医疗产品的眼科产业链,才能为解决中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一个资源体系不在于有多少家医院,而是软实力,特别是基于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仪式化的场合,能让我们对生命更加敬畏

     丁香园:您刚有提到,一个资源体系的根本在于文化。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何氏眼科在人才培育过程中,会传递哪些核心价值观呢?

     何向东院长: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对患者敬畏、对实验动物敬畏、对解剖尸体敬畏、对扫地阿姨敬畏、对父母敬畏、对同学敬畏。因此,培养敬畏和感恩是何氏办校理念中最核心的部分。我们既然投入了那么多做教育,就不想培养出一群不能满足期待的人出来。

     具体而言,我们会通过一些仪式化的场合,让学生们对生命更加敬畏。我们始终觉得,仪式做得越正式、越庄重,在学生心中留下的烙印就越深刻,比如刚入学医学生的授予白大衣仪式,护士的授帽仪式;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去动物中心献花;解剖尸体时的默哀、宣誓。可能这些东西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但一定会影响大部分人。所以,我觉得医学院校有几个仪式性的东西是不可以省略的。

     纳孵学院,何氏眼保健体系的“黄埔军校”

     丁香园:除了强调人文关怀以外,何氏其实也做了很多其它工作,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成立了专门培养管理者的纳孵学院,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

     何向东院长:何氏眼科是辽宁省眼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卫计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在技能培养方面,我们的年轻的医生都能够经过系统的培训,较早掌握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切割手术等技术,我们医院有7个人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各个专业组中的委员,这和何氏对科研、教学的重视分不开的。与此同时,我们很担心年轻医生只重视技术,而人格缺陷。对于医生而言,具有防盲的使命感以及人格丰满比单会做手术要重要很多。“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这是何氏眼保健体系的终极目标。在培训期间,我们会要求年轻医生有相当多的时间参与贫困病人的筛查活动。从沈阳开车仅两个小时,就会看到中国最穷的人民住在那里,没有钱去治病。我们医生做手术前要帮他们洗头,年轻的护士和医生可能因为那个气味就受不了。他们没见过那么穷、那么脏的病人,但是当你服务这些人半年至一年,心灵是会受到净化的。我说的这些不能走形式,一定要真正做到,真正去给病人洗头,看他们住的地方、吃的食物。我们曾经有一个医疗队去很穷的村里给村民治病,村民非要请他们去他家里吃饭,结果一直没有上菜,只有馒头和自己种植的青菜,后来才知道村民是在等鸡下蛋,做一碗鸡蛋酱,这是他家最好的菜。当你领着一群医护人员去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那种教育要比天天说教好得多。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协作意识。在工作中,医生的专业分工细致,有十几个专业组,除了临床工作,还要开展科研工作,非常繁忙,去年我们医院白内障患者数量就是东北第一。这些和我们的学科之间的协作以及医疗辅助团队是分不开的,比如咨询部,他们会专门为患者沟通病情、如何治疗、入院时间等一系列细节。所以,团队协作很重要。

     另外,现阶段优秀的医学管理人才是非常稀缺的。技术人才容易培养,管理人才不好培养。管理人才不仅要人品好,还需要具备多种领导力。所以,几年前我们就成立了内部的纳孵学院,专门培养管理者。主要是面对20-30岁的人才,从初级开始培养,到中级、高级。内容是领导力的培训、沟通、责任和协作,周期是5到10年,都是在周六、周日学习。这部分也延伸到了大学的本科生,我们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维和独立生存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我们的大学有一个“梦工场”,是学生当股东的一个公司,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平台。

     在何氏,我们有几个当生命看待的东西:第一,是何氏的文化品牌---技术 仁德;第二,是员工的价值,要把他们当亲人去看待;还有一个,就是未来基于网络的发展平台,这会支撑我们走得更远,可以服务的人群更广,真正实现人人享有何氏眼保健的目标。我们和员工有一个愿景,就是“年轻时一起创业、中年时共同发展、老年时一起安度”。我们的大学很美,在4A级风景区棋盘山,现在正规划着要建老人院,这些梦想都处于逐渐实现的过程中。

     后记:

     由于采访太过投入,以至于都忘记了拍照。后来就给何院长打电话看能否补拍一张合影。何院长欣然同意了,说我方便的时候给他电话就好了。

     这还不算,更让我惭愧的是,因为打完电话后几乎一直在忙会议报道,都没有来得及和院长再联系。最后还是在他离开会场前,给我打电话过来,说要去机场了,在这之前先和我留个影。

     这样的疏忽其实是很不专业的,现在想想还挺脸红,可又觉得这其中自有一份温情在。通过这件小事,我也告诉自己:以后在任何场合进行采访,都一定要记得拍照,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再次打搅他人的时间。有时候,善意就是通过这样一些小小的举动,弥漫开来……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