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时间丨如何用英语作学术报告?
2015/1/1 医学生
小编语:作为一名医学僧,肯定少不了要用英文汇报的机会。你掌握的如何呢?一起来学学,新年有个好新开始。
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不少科技工作者都会遇到用英语作学术报告的场合。怎样准备一个高质量的英语的学术报告呢?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想法。
首先要承认,用英语作学术报告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不容易,甚至很困难。但语言不是唯一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中、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从一个对英语学术报告完全没有经验的新手,到能够得心应手,要经过千锤百炼——我自己的体会,这个过程,就是个培养思维方法的过程。
报告给谁讲,方法大不同
当你准备一个presentation的时候,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答案是——你的听众是谁。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决定了你要讲述的“故事”应该如 何描述,报告的内容深入到何种程度,以及你要带给你的听众什么样的信息。这主要取决于对方的知识结构,以及你要介绍给对方的信息。
同样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听众,讲述方法完全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有的报告需要直奔主题、侧重描述你研究的方法和细节——比如给研究生、小同行讲的时候,再复杂、枯燥的内容,他们也有必要,也有能力理解;有的场合需要在讲清楚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同时,把一些时间放在你的课题的背景和意义上——比如给大同行讲,或者在交叉学科学术会 议上;如果是科普报告,则需要将科学的语言和内容,转换成容易让普通人理解的“故事”。
设计报告要由简入繁,重点突出
讲故事要由大到小,引人入胜
设计学术报告,就像你构思写一本书,或者一篇学术论文。应该先定大的框架结构,然后逐渐细化,深入到具体内容。要把握好深入的分寸——别指望把你的工作的每个细节都面面俱到地放在幻灯片里,要把最为关键信息传递出去。回想一下你自己听过的报告,你能够记住多少细节信息,比如每一步公式的推导,或者某个人实验中使用的设备的所有参数?一个成功的学术报告,应该重点突出,让听众听过之后得到几条“能够带回家的信息(take home message)”就够了。
报告过后,听众脑海里应该形成一个像科技论文的摘要一样的清晰的脉络。如果你打算用10分钟讲20页干巴巴的公式推导,打住!3分钟以后,台下的呼噜声就响起来了。作报告多了,经验增加,你就能更好地把握听众审美疲劳的阈值。如果某些繁琐的细节非常关键,比如一些理论背景、 公式推导,那就放在最后作为附件,等到有人问到了再展示出来给大家看。
讲故事由大到小,指的是开始的背景部分面要宽,清楚地向读者介绍你的 工作所在的领域的现状,以及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然后逐步将视野缩小到你研究的具体问题上,这个思考过程如同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每一个研究,肯定都是某 一个领域中冰山的一角。我目睹过有学者在国际会议上用幻灯片上罗列自己文章的“光辉业绩”,大而空地讲述自己实验室的“优秀成果”,我自己感觉这样是不太 合适的,听众也感觉味同嚼蜡。相反,我还见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会议上很认真地讲述具体的科学问题,非常受欢迎。
幻灯片的制作也非常重要
幻灯片再赏心悦目,也应该为报告服务。有一些制作幻灯片的基本原则,已经被很多优秀的演讲者总结过,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提三点人们最常忽略的细节:
①幻灯片上字体大小要适中:要视报告的房间大小,决定你所用的最小的字体。通常不要用16号以下的字体——包括图表的坐标轴的标注,都要让坐在最后一排的人都看清楚你幻灯片上的每一个字母;
②文字密度要适当,要尽量使用bullet(要点),不要大段地摘抄文字——别让读者聚精会神地读文字,而不是一心一意听你讲;
③尽量多使用图片——西谚有云: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图胜过千言。
幻灯片做多少张合适?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原则是约一分钟时间对应一张幻灯片。这样报告人的语速和单位时间的信息量会被调整到让听众容易接受的程度。
逻辑,逻辑,逻辑!
作学术报告,要有一条非常清晰的逻辑线。这是指每一张幻灯片之间的自然、合理地过度,也指你基于数据和分析,得出的每条结论都精确、无误,值得推敲。如果有哪条信息在逻辑上存在漏洞,下面的专家会很容易找出来。在学术报告里要避免假、大、空的毛病,言之有物的才是好报告。
不要过多地担心语言问题
英语口语是我们的弱项——这个没有办法,只能多加练习,但不用过多担心。国际会议上通常是南腔北调,什么版本的英语“方言”都有。学术圈里对于来自五湖四海 的报告人的语言问题,还是非常宽容的,毕竟语言只是工具,听众更关心的是你的工作。但报告人一定要多做准备。一个基本要求是,尽量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将信 息点表达清楚。写逐字稿,背诵下来是个好办法。实在没底,可以带上写了关键字的小卡片,不时看一眼。不过千万别盯着卡片而忘记了和听众视线交流。
关于回答问题
报告之后的提问环节,通常会让我们很紧张。准备的时候,最好反复考虑,听众有可能会在哪里提出问题,做到有备无患。当然,什么样的问题都有可能被抛出来,沉 着应对就好。如果自己的研究有缺陷而别人提出来,不妨坦率承认“恭维”一下提问者的敏锐并感谢对方。如果有提问者纠缠于某个问题不依不饶,或者你始终听不 懂对方在说什么,不妨告诉他(她),更多的问题,我们可以会后一起私下讨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