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多点执业试点4年 仅328人申请
2015/2/1 医学生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向雨航

     “深圳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很快就要松动,我们盼望医生能快点流动起来。”说这句话的是深圳知名民营中医连锁坐堂诊所和顺堂的一位负责人。在和顺堂,“多点执业”是一个非常敏感又禁忌的话题,过去4年来,他们一直推动并邀请公立医院的名中医来多点执业,却被公立医院视为不光彩的“挖人”,而一些临近退休的名中医来坐诊也只能偷偷摸摸,因为“见光必死”。

     1月12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意味着医师多点执业门槛降低,未来更多医师将从公立医院中获得“解放”,医生“走穴”不必再偷偷摸摸。

     医生多点执业,有助于统筹共享医疗资源、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然而,现实中医生多点执业却“叫好不叫座”。从2010年开始试点医师多点执业,深圳已经走了4个年头,却只有328名医生备案进行多点执业。

     今年上半年,深圳将全面放开医师执业地点限制,深圳医生申请多点执业有了进一步“松绑”的可能,更多的医生或将从公立医院中获得“解放”。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单位人”体制仍是医生多点执业的最大阻碍,只有让医生由“单位人”变为“自由人”,多点执业才可能真正实现。

     两大突破给医生“松绑”

     1月12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同一专业工作满5年,最近连续两个周期的医师定期考核无不合格记录的医师,经第一执业医疗机构同意后,可以进行多点执业。从国家政策来看,医生进行多点执业仍需经过所属单位的批准,这无形中仍为多点执业设置了一道厚厚的“玻璃门”。

     为了打破这道厚厚的“玻璃门”,深圳今年也将力图在医师多点执业改革的步子上迈得更大一些。

     在日前深圳市卫生计生2015年工作会议上,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表示,在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方面,深圳今年上半年将有两个突破,一是全面放开医师执业地点限制,实现“统一注册,全城通用”;二是向市医师协会下放医师注册管理权,建立医师多点执业地点自行报备制度,完善多点执业医疗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医师执业积分管理制度,启动医务人员诚信执业管理系统建设。

     “这也意味着要进行多点执业的医生,不再需要经过第一执业医疗机构的批准,只需要在市医师协会网站上进行备案就可以了。”罗乐宣说。据了解,在今年6月前,市卫计委也将制定医务人员执业管理方式的具体改革方案。

     除了政策突破外,深圳医师多点执业还将被法律赋予合法性。

     2014年底,《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为解决深圳医师特别是优秀医师不足问题,挖掘现有医疗资源潜力,借鉴西方医师执业管理经验,《条例》规定了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在深圳注册的医师,执业地点即为深圳市,可以在深圳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执业。

     “《条例》为医师多点执业提供了法律支持,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让医师的多点执业在阳光下进行。”市卫计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陆钰萍说。据悉,《条例》将于今年颁布实施。

     “自由执业”探索戛然而止

     事实上,深圳“解放”医生的探索早在4年前就开始了。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随后,广东、北京、江苏等省市相继展开试点工作。从2010年1月开始,广东省开始试行医师多点执业,而深圳成为广东首个试点医师多点执业的城市。

     然而,4年过去了,深圳医生多点执业试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4年前,我们就开始向卫生部门打报告,申请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开夜诊,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开展起来。”和顺堂相关负责人说。在深圳试点医师多点执业后,和顺堂想邀请公立医院的骨干中医下班后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到其诊所坐夜诊,上班时间为晚上8时到10时,既发挥骨干医师的余热,也可以解决社区居民看病难问题。即使该申请得到了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同意,但是由于缺乏医生,和顺堂的夜诊也一直没有开起来。

     据悉,截至目前,和顺堂未能邀请到一位公立医院的骨干中医到其诊所进行多点执业,“现在医院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太紧密了,公立医院不愿意让自己的骨干力量出来进行多点执业。”该负责人说,“一些骨干医生即使想过来,现在也不敢过来”。

     据市卫计委统计,从2009年开始试点医生多点执业至今,深圳仅有328名医生进行了开展多点执业的备案。其中,一半来自公立医院,一半是社会民营机构,而公立医院多点执业的医生要么是快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医生,要么是以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形式开展的帮扶性质的多点执业。而以个人名义进行多点执业且进行备案的公立医院医生仍很少。

     2013年7月,深圳向广东省卫计委递交了《深圳市医师自由多点执业实施细则》,试图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再前进一步,从“多点执业”跨越到“自由执业”,提出要打破医生执业地点数量限制,并解除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对医生的管制。然而,当年9月份,就在时任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医改的副厅长廖新波批示“同意试点”后,深圳市政府赶在省厅正式发文前,专门派人撤回了该方案,从此再无下文。

     “当初本来是想做一个尝试,后来考虑到国家和省里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即将出台,就暂时叫停了。”市卫计委医政处副处长蔡本辉说。对于未来《条例》中的规定是否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蔡本辉表示,深圳已经跟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做好了沟通。

     蔡本辉分析深圳多点执业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是医生多点执业都必须经过原单位的批准,这种方式无形中阻碍了多点执业发展。

     “首先对于深圳公立医院的医生来说,自身任务本来就很重了,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到其他医院去进行多点执业了。”蔡本辉说。深圳医疗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医疗机构和医生资源比较少,每千人的医生比例比全国低,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任务特别重,加班时间也特别多。在本身任务很重的情况下,医院更不愿意让医生再出去执业了。

     其次,从医院管理上来说,目前公立医院“单位人”的体制是医生多点执业难以推进的最大阻力,因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还没有到位,公立医院的医生属于“单位人”,尚未达到“社会人”,甚至是“自由人”水平,医生很难自由流动。“公立医院辛辛苦苦培养和引进的人才,却去别的医院坐诊,还可能带走部分患者资源,原单位对于医生‘走穴’自然缺乏积极性。”蔡本辉表示。对于医生来说,在其职业生涯中,除了获得更多的薪酬外,还有科研成果、学术地位和业内的声望等追求,而这些目前都只能在体制内获得。

     港大深圳医院副顾问医师肖平(化名)就告诉记者,即使医院已经没有编制,但是在和医院签订合同之时,就明文规定禁止外出多点执业,也就是说,“一旦被医院发现有人‘走穴’,就会被立即开除。没有医生愿意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去多点执业。”

     虽然深圳拟取消“必须经第一执业医疗机构同意”的限制条件,但一些医生认为要出去执业仍比较难,“毕竟医生还是属于‘单位人’,领导还是会安排大量工作,让你分身乏术。另外医院有绩效考核、年终考核等,如果出去多点执业,领导会觉得医生用心不专,甚至带走原单位的病人,也会影响自己在职称晋升以及科研上的一些机会。”深圳某三甲医院医务科负责人说,不少医生对多点执业还是有很多顾虑。

     这一瓶颈的突破就在于深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医院打破单位人的管理,取消编制,实行员额管理,单位人都成为自由人,多点执业的瓶颈就会慢慢打开。”蔡本辉说,而这个改革还需要一个过程。

     蔡本辉说,目前深圳正在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医院逐步实行合同聘用制,等到让医生由“单位人”变为“自由人”后,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完全有可能实现。

     “单位人”仍是最大制约

     ■案例

     多点执业申请不批 眼科主任辞职“走穴”

     1月12日,星期一,当天上午是姚晓明到深圳某知名连锁眼科医院坐门诊的时间。早上7时40分,还没有到达医院的他就收到了助理医生发来的微信,告知有7个患者预约了当天的门诊。

     “这是在民营医院多点执业的一个优势,医院为我配了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作为助手。”姚晓明说,在还没有来上班之前,助理医生会与患者先行联系,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通过微信或者电话告诉他。

     在当天的预约病人中,有一位来自阳江的患者,是一名40多岁的女性。姚晓明检查发现,这位患者患上了角膜白斑,情况非常严重。在跟患者介绍治疗情况后,姚晓明把自己的手机号码也告诉了患者,让患者及时把眼睛的情况和用药后的反应告诉他和助理医生。

     今年57岁的姚晓明一年前是深圳市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病区主任。在深圳开始医师多点执业后,就向医院和卫生部门递交进行多点执业的申请,但是一直没有获批。他介绍,他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的时候,去其他医院进行多点执业只能以会诊的方式,“其他医院提出申请,医院安排医生过去会诊,而会诊的费用只有几十元到100多元,而且还是医生和医院共同分享。”

     为了寻求更大的执业空间,去年初,姚晓明辞去公立医院的职业下海到民营医院进行多点执业。如今,他算是一个体制外的多点自由执业者,在深圳两家民营眼科医疗机构坐诊。

     在民营医院多点执业一年多,姚晓明从公立医院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中走出来,不再为开会、业绩、费用等发愁了。随着执业范围的扩大,收入也大幅地增加。他透露,以前在公立医院每个月有3万—4万元的收入,现在收入成倍增长。

     在他看来,公立医院医生去民营医院进行多点执业其实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过程。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比较先进,重视医疗服务的提高,比如他还在公立医院的时候,曾向医院申请了一台角膜飞秒激光设备,用于角膜移植,但是五六年过去了,直到他离开医院,设备还没有批准。而去了民营医院,在他提出申请半年后,设备就进了医院,“可以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更加精准地为患者服务”。

     同时,姚晓明也指出,医生去多点执业后,公立医院不用担心病人会流失,毕竟公立医院在技术上有优势,而民营医院短期内不会超过公立医院,不要把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对立起来。

     ■记者手记

     政策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作为业内人士,我并不看好多点执业。”在采访过程中,深圳公立医院的多名医务人员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从2010年深圳初试“多点执业”到2013年“自由多点执业”尝试的卡壳,深圳的医生已经历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打击。即使深圳今年全面放开多点执业,并且有了法律保障,现实中的多点执业仍像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深圳试点多点执业曾引起全国关注。为了推动医生多点执业,从政策到立法,再到医疗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深圳也是蛮拼的。然而,4年来,深圳仍只有300多人开展多点执业。

     在现行的体制下,医院与医生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医院管理者看来,医生属于医院的“财产”,医院花大量成本,提供平台和机会把一名普通医生培养成技术骨干,就是希望能给医院带来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让技术骨干到其他医院去执业,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而对于医生来说,体制也是一张温床,因为医生评职称、住房公积金、社保、退休金等都只有在体制内才能享有,一旦脱离体制,这些晋升机会和福利待遇仍是难以割舍的诱惑。

     怎样才能彻底解放医生呢?根据蔡本辉所言,多点执业并不是无法实现,这还是要看深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医改的力度和广度,等医生由单位人变为自由人,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最终会实现。

     不过,在记者看来,根据目前深圳医改进程和速度,医生从单位人变为自由人仍还有一段很漫长的路,等待被解放还不如医生先自我“解放”。随着医疗服务和医生的市场化,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医生从体制中走出来或者自立门户,虽然目前对多点执业能起到的作用仍非常有限。但是,只有更多的医生敢于“吃螃蟹”走出体制,才会推动医改的顺利进行,推动多点执业的开展。

     (原文标题:试点4年仅328人申请)

     医学生必备神器-珍立拍,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