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评职称不以科研论英雄,究竟是喜还是忧?!
2015/7/18 医学生

     ?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郑大一附院放射介入科 毕永华

     近日,湖北省卫生系统人才职称改革有了“重大举措”,继安徽省、陕西省之后,湖北省卫生系列副高级职称降低了职称评定中的论文权重。湖北省进行分类评审改革试点,将卫生系列专技人员分为“临床为主”和“临床科研并重”两种类型,并呼吁“解救临床医生于论文水火之中”。 医生评职称不以科研论英雄,究竟是喜还是忧?!

     论文的失宠,大众的狂欢

     前不久,《李克强:以论文评医生职称是“花架子”》的帖子在朋友圈广为流传,不少人欢呼终于找到不用搞科研、写论文的“挡箭牌”。安徽省、陕西省和湖北省医生职称评定降低了论文权重,无疑让广大饱受论文之苦的大众狂欢!他们认为,临床医生搞科研会占用大量时间,影响临床工作,希望从论文评医生职称的“苦海”中解放出来,甚至有国内专家疾呼将SCI论文淡出医生评价体系!

     几十年来,我国的卫生职称晋升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务人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升。但不少人指责该制度导致了“论文造假,学术腐败”,一味追求发表论文而不注重临床医疗的现象。因此,认为湖北此举,对引导临床医务人员重视临床医疗具有积极作用,是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的“重大喜讯”。

     有一种科研,叫临床科研

     不少人认为科研就是“去养小白兔、小老鼠”!这种呆在实验室,陪在老鼠、兔子和猪狗身边进行的科研,叫做基础实验研究。笔者读博期间从事了两年的动物实验研究,整天呆在实验室里搞科研,养过兔子,也协助别人用老鼠和猪狗做过实验,还养过一段时间的细胞。诚然,基础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让繁忙的临床医生从事这方面研究是不现实的,那样医生自然无法“围着病人转”了。但临床医生可以选择“脱产”,或者指导学生从事一定的基础研究。笔者个人认为,这种看似与临床无关的基础研究一定会成为十分宝贵的科研经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科研思维,让人受益终生。

     即便临床医生没有条件从事基础研究,还有临床研究这一广袤的科研天地任其驰骋!殊不知,还有一种科研就叫临床科研。临床科研就是从事临床相关的研究,是循证医学的需要,不断促进医学发展。临床研究同样可以发表论文,甚至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比如,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只接收临床相关的研究。临床医生诊疗患者无数,对于罕见病例,可以发表个案报道类论文。对某类疾病进行随访、归纳、总结,发表论著类论文可供同行交流、学习。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出严谨的研究方案,进行临床试验注册研究,能够得出十分有价值的结论,甚至改变现行的诊疗措施。临床医生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或医疗器械公司合作,能够推动新药、新器械的临床应用。可见,临床研究与临床工作密不可分,试问临床医生不从事临床研究,谁来研究?!

     科研源自临床,高于临床

     临床医生天天都在从事临床工作,是不是医生天天都在搞科研?!临床医生似乎人人都胜任临床工作,是不是人人都能搞好科研?!不少医院重金奖励科研、发论文,但听说过医生因重金诱惑丢弃临床,而专职搞科研,并因此发财致富的吗?!答案无疑是否定,因为医学科研源自临床,却远远高于临床!如果,“临床为主”医生的定义是,“大部分长期处于临床一线,默默无闻为患者服务,很少去写论文、出专著、搞科研等与临床关系不大的潜心临床医疗的”,并试图评审中大幅度减轻其论文权重(仅占10%),而把科研论文、著作等视为“突出成绩”和 “破格”或“加分”条件。我想,此类“临床为主”医生将会如释重负、欢欣鼓舞,为眼前的解放狂欢,却注定成不了优秀的医生!

     人品正,水平高,医德师德高尚的医生,应该是患方需要的优秀医生,也是每位从医者毕生之追求。人品与医德暂且不论,水平高就离不开医学科研!韩新巍主任有句至理名言,“不会搞科研的医生不是好医生!”。科研是对热爱事业的一种追求!从事临床科研并发表研究论文,是让权威第三方认同其疗效的过程。临床科研的本质是对疾病诊疗过程的“总结、学习、提高!”,以规范诊疗行为,更好地为患方服务。试问,“临床为主”医生们不用写论文了,是不是就有时间看病,然后就能看好病?!他们会不会把不搞科研时间用来自我反省,会不会看书、查文献、学习?!会不会把时间花在提高看病水平上?!时间是检验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请看看你的“时间都去哪了?!”此外,临床和科研真的矛盾吗?!水火不容吗?!相反,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兼得并相互促进!韩主任多次强调,郑大一附院中科研出色的前辈不但会看病、会手术,还会看“特色病、疑难病”,只有临床科研做得好的医生才能成为好医生!

     临床为基石,科研求发展

     临床医生,顾名思义就是“在病床边,围着病人转”的医生,做好临床工作是基石,是最根本的要求。综合考察医学理论基础水平、临床医疗医技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对每位医疗工作者都是必须的!临床医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才能称为合格的临床医生。但临床医生要想成为优秀医生,以医疗作为毕生追求的伟大事业,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科研才能谋发展、求进步,才能真正地推动医疗事业进步!韩新巍主任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一系列“韩式支架”用于临床,攻克一个个气道疾病的世界难题,为介入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如果我们团队不重视科研,不从临床实践出发,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那么气道病变至今仍会是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我想,临床科研并重型,既考察临床医疗医技水平,也考察科研能力、学术成果,更有利于医学健康长远发展。不搞科研,不发论文,医生一定轻松、安逸很多,但那一定不是热爱医疗事业的医生应有的选择!

     投稿邮箱medics@foxmail.com

     让三十万医学生阅读您的文章↑ 轻盈医学APP→ 长按二维码下载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