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妇产科男同学的实习感悟
2015/9/4 医学生

     医生兼职 | 获得患者,扩大名气,赚取收入

     2014年,都市情感剧《产科男医生》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它讲述了一群工作在妇产科的男医生的艰辛与不易,他们不仅要面对病人的不信任和家属的质疑,还要承担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而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实习生的我,也体验了一把做妇产科男医生的酸甜苦辣!2015年7月6日至2015年8月2日,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妇产科,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感到了一丝丝的尴尬,但同时更多的是好奇与憧憬。如果说医院就是在和疾病打交道,在和死亡打交道,那么妇产科便是在和死亡打交道的同时,也承担着迎接新生命的责任。所以我觉得妇产科是最伟大的!带着这些想法,我开始打开教材,用最短的时间去回忆当初学过的知识点,以便以更加自信、更加沉稳的姿态去开始我的职业生涯。

     “这做人难,做医生更难,做妇产科医生更更难,做妇产科男医生更更更难!”

     当你在妇科门诊遇到男医生时,你会怎么办?在某网站随机调查的13000名网友中,其中41.36%的受访者表示“感到非常尴尬和难堪,因此拒绝就诊”;35.70%的受访者表示“尽管会有点紧张和别扭,但还是会接受检查”;还有17.42%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只要是好医生就行”;调查显示,仅有5.52%的受访者“愿意找男医生”,这是我从网上看到的资料;而在现实中,我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一现象。

     妇产科实习第一周,我被安排到妇产科门诊,怀着满心的期待,在诊室等待着门诊时间的到来,迎来我的第一个病人,然而迎来的却是满心的无奈;第一个走进诊室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因为“绝经后出血一月,加重10天”就诊,于是在简要询问病史之后,我的带教老师准备给患者做个常规的妇科检查,站在一旁的我也准备了解一下这个妇产科入门技术的方法,以便日后实践操作。然而就在这时,患者说了一句让我十分无奈的话,“这个男孩子能回避下吗?不方便”。尽管带教老师解释说,“没事,他也是医生。”但患者还是用一种不情愿的眼神看着我,于是我“自觉”地走出了诊室,心里写满了无奈与伤心,但是也只能承受这份“偏见”,直到检查结束,我才默默地走进去继续坐诊。

     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基本上是一种“病人做检查,我就自觉出去”的状态,很少有患者同意我站在一旁观察甚至动手操作。一天下来,真切地感受到了电视剧《产科男医生》里的一句话,“这做人难,做医生更难,做妇产科医生更更难,做妇产科男医生更更更难!”我的职业生涯就在这种无奈的氛围下开始了。

     “感受胎心的搏动,感受生命的孕育!”

     经过了前一天的尴尬,接下来的几天我都选择去产科门诊实习,我的带教老师是一位办事雷厉风行的女医生,颇有人民军医的风范!“你到怀孕8个月才来建卡,万一出啥事咋办?”“赶紧去交钱取药去!再耽误大人孩子太危险了。”“小吴,你现在胆子这么大啊,Rh阴性血,你都敢不备血剖产?”严厉话语的背后是对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的诠释,充满着对病患的关心。

     刚开始,她交给我的任务就是准确地听胎心、计算孕周数、解释胎心监护,简单的工作却是产科医生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通过计算孕周数可以知道胎儿的发育情况,通过听胎心、解释胎心监护可以知道胎儿的动态状况,是否有临产等征兆。当我拿着胎心仪放到准妈妈的肚皮上,开始寻找胎心搏动点的时候,心里甚是忐忑与紧张,生怕自己搞砸了这一简单的操作,还好一切顺利,我迅速找到了胎心搏动点,听着胎心仪发出规律的声响,我知道那是新生命的呐喊,那是对准妈妈辛苦的怀胎岁月最好的回馈,于是我把胎心仪的另一端放到准妈妈的耳边,对她说:“你听,这你家宝宝的心跳声,一切都正常着呢,继续加油。”同时,微扬起自己的嘴角,向带教老师报告检查结果。

     接下来的几天,从简单的听胎心,到通过B超检查判断胎儿情况,再到如何个体化选择分娩或者剖宫产,这一项项技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都被我翻来覆去地重复,虽然过程并不总是很顺利,但是这几天的重复却在一步步地丰满我的羽翼,增加我的自信。

     “没有子宫我算个女人吗?我不如死了算了;千万别想不开,生命比子宫更重要啊!”

     经过一周的门诊历练,我来到了妇产科住院部开始为期三周的实习生活,住院部的病患除了准妈妈之外,大都是妇科疾病,偶有宫外孕等急症。

     说起需要住院治疗的妇科疾病,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子宫肌瘤和宫颈癌,相比于后者,前者治疗和预后相对而言都要好一些。果不其然,我的带教老师主管的病人大多患的是这些疾病。在一次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前谈话中,老师说:“经过探讨,术前准备的手术方案是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但是会依据术中的情况决定最后的手术方案,甚至是全子宫切除术......”听到这,患者有些不能接受,“我就长了个子宫肌瘤,你切除不就好了,有必要切除我的子宫吗?子宫都没了,作为女人都不完整了......”那位回族中年妇女操着一口当地方言说道。于是医生开始了漫长的解释,从“石子论”到“鸡蛋论”,想尽办法用通俗化的语言把专业的术语表达出来,然而患者还是有些犹豫与迟疑;“子宫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病情严重,不切子宫有可能导致病情复发,甚至危及到生命。”简单的一句话胜过十几分钟的解释,患者选择了理智,选择了同意。术中,看着拳头大小的肌瘤充斥着整个子宫,更为要命的是,子宫肌层中布满着大小不一的小肌瘤,“看来得切子宫了,一劳永逸。”术后,我提着术中切除的病理组织给患者及患者家属看,并解释着手术过程,手术方案的选择原因以及手术过程,这一刻,家属选择的是理解与感激;我拿着病理组织,平静地走出病房,心里由衷地为这个和谐的家庭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家庭终于可以健康完整地离开医院,继续开始新的生活了。

     这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带着疾病而来,带着健康和笑容离开。我也很庆幸自己听到了一句感谢的声音,看到了一个信任的眼神,这将是我从医路上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Apgar评10分,体重3400g,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

     除去“顺产or剖宫产”不断的争议,为新生命的诞生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在妇产科住院部实习了3周,我也见证了不少新生命的诞生,但唯独对其中的一例印象深刻。因“怀孕38周,羊水偏少”住院,没有任何临产的征兆和剖宫产的指征,但是患者强烈要求剖宫产。我开始很诧异,想不明白原因,但经过查询住院史和询问病情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小家庭有着一段悲伤的过去。两年前,这个家庭曾经迎来过一个小公主,但是由于早产等原因,最终诞生仅5天,便因窒息离开了父母的怀抱。我无法想象这对夫妻当初的悲痛,心里只想着这个孩子一定要好好的,好好的降生,好好的爱它的父母。完善各项检查,和患者及其家属谈好话之后,我们便等待着手术日期的到来。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腹膜,暴露子宫、切开子宫、抽吸羊水、挤压腹部,同时握住胎头往外拉、清理口鼻异物、剪断脐带......这些平时熟练的步骤因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而显得格外谨慎小心,直到婴儿“哇哇”地哭喊了起来,主刀医生和我们这几个助手心里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Apgar评10分,体重3400g,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一旁的助产师开心的说道。下午查房,一大家子人因为这个小生命的诞生而笑容满面,对我们连声说着感谢的话,毫无疑问,这个小生命将会给这个家庭重新带来希望,带来幸福,这也是给予妇产科医生最大的褒奖。

     “我们医生的职责,除了治愈病人之外,还要有一颗仁慈的心。我们不可能包治百病,但是我们要给病患以积极的人生。即使对有些疾病我们无能为力,我们也要帮助他们,积极地度过最后的生命”

     Tumour,Cancer,癌症,恶性肿瘤......无论解释标准与否,是否准确,都掩盖不了人们对它的恐惧。而卵巢癌,作为妇科肿瘤大家族中预后很差的一员,不仅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梦魇,对我们医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下腹部规律疼痛半年,加重3月”,这是一位49岁的中年女人、两个孩子的母亲的入院主诉。起初,我对这个操着极其难听懂的方言、问一句答十句还不着边际的女人有些不耐烦,常规开着各项检查,并没有太在意。然而随着几天后的一次妇科检查,让我对这个中年女人(我之后一直喊阿姨)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右侧附件区可触及巨大包块,质硬,活动性较差,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大小约7cmX7cm;左侧附件区可触及巨大包块,质硬,活动性较差,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大小约5cmX5cm。”这是我在病历里描述的妇科检查所见。于是我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然而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结果没出来之前,我们对病人只能含糊其词。

     术前检查继续完善,术前谈话按计划进行,手术开始。这是一个大手术,由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主任亲自主刀,另有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和我总共三人当助手,术前带教老师说这个手术可能需要4个小时才能结束,于是正当我怀揣着紧张的心情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出现了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将近15cm的切口,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一层一层切开止血暴露,打开盆腔和腹腔,看到的不是术野清晰的各种组织,而是由肿瘤组织、大肠、肠系膜、脂肪组织等组织器官的“粘连体”,主刀的主任用手探了探周围组织,略感无奈地说道:“这个手术做不了啊。”

     虽然这样说,但随后还是用熟练的手术技巧切除了部分肿瘤组织,送迅速嘱咐送病检。然而不出一会儿,主任又停下了手中的手术刀,这次略带幽默但更显无奈地说:“手术就到这吧,止血,留上引流管,缝合吧,后续的化疗也不用给了,看来我的水平还是不行啊......小吴,你术后多关心关心这个患者。”站在一旁的我,顿时感觉心中一阵憋闷,但还是按照方案止血缝合,结束了这台手术。术毕,病检结果提示:低分化癌。而我在想该怎么和患者家属说明相关情况。送病人进入观察室,乘坐手术梯回到病房,电梯门打开的一瞬间,我就看到了等候在外面的家属。2个小时前他们在这里带着满心希望把病人送进手术室,2个小时后他们在这里带着希望等待着家人平安地归来;走出电梯,我不知如何开口,不知如何把术中情况告知家属,不是我不知道怎么说,而是我不忍心说。这或许是我一个月以来遇到的最和善的家属,但这却是我一个月以来遇到的最难过的经历,最难以说出口的话。

     面对他们,我只是说:“手术结束了,因为是全麻,所以病人目前在观察室观察,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出来,你们可以先回病房,不用太着急,术中情况主管医生会告知你们的。”然后就迅速离开了,离开的时候我还依稀听见了家属口中的连声感谢。之前听到这两个字我是会开心的,然而这一次我却感到了难过,这个家庭带着希望来到了医院,然而却会在几天之后带着失望,甚至绝望离开医院,我还没有做好接受这个事实的准备。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这句话诠释的是医生的职责,而对于这位患者来说,我们能做的也许就只有主任那句话“你术后多关心关心这个患者”。

     面对疾病,我们往往显得弱不禁风,病情的严重与否,治疗的手段选择,预后好坏,往往不取决于患者的财富多少,家庭的和谐与否,医者的医术好坏,而是取决于命运女神的安排,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一个月的妇产科实习生活早已成为了过去,有过尴尬,有过开心,有过自豪,也有过难过,也许我以后不会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甚至可能都不会成为一名医生,但是我永远会记住那句话“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并将这份初心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轻盈医学长按二维码下载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