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小田的实习手记
2015/11/4 医学生

    

     医学生小田的实习手记1小田在普外科

     普外是我呆的最久的科室,足足有五周,出科签字的时候,带教老师十分不舍,问了好几遍,你真的不来了啊?

     嗯,我真不去了,普外真的太辛苦了。

     1.造瘘的老爷爷

     刚去第一天,就开启疯狂换药模式,我端着换药碗,腰都直不起来,耸着背去给最后一个病人换药,我走到床边,看到了一个引流管,(其实是瘘管)我很好奇,因为这是一个有盲端的管子,并没有接引流袋,于是我问,这个管要拔吗?这一问成了我进入科室犯的第一个错误,那就是医生不能让患者感觉你什么都不懂!患者的三个女儿投来怀疑的目光,坚决拒绝我给他换药,理由是,你怎么还问我们?啥都不懂,换什么药。最后是学长换药,其实就是在瘘管周围擦一擦。。但是从瘘管周围渗出来的粪状物味道真的令人难忘。。我竟然有些庆幸没有换药。这个事情给了我教训,在患者面前,不懂不要问。可以回去问老师。不管你懂不多少,都要在患者跟前表现的淡定镇静。

     2.结肠癌的25岁姑娘

     第一次做普外的手术,就遇到了一个大手术,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一点半。左半结肠切除加淋巴结清扫。腹腔镜下操作,副主任主刀,小心翼翼的分离组织和血管,还是不小心戳破了一根比较大的血管,腔镜的视野是放大十倍的,顿时屏幕染成了红色。台上的气氛相当紧张,大主任刚好过来巡视,劈头盖脸的把副主任训了一通,没有给副高留一点面子。

     回到病房以后,我才知道台上的这个癌症患者是个25岁的年轻姑娘。我去换药的时候,揭开敷贴,看到了手术六个洞,还有做肠吻合时切的长长的刀口。家人对她隐瞒了病情,她以为自己是简单的肠梗阻。她的男朋友非常爱她,每天都陪在床边给她讲笑话,每次换药,都见到他们俩在开心的笑。老师说这么年轻的结肠癌预后很不好,没多长时间可以活了。这么年轻真是可惜。我在厕所旁看到那个年轻的男朋友在默默的抽烟,眼神没落,难以形容。这世上有太多事我们无法掌握,包括生命。大概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是唯一能做的事。

     3.从胆管里取出个色子

     一个被老师派去问病史的日子,我遇到了一个身高八尺,腰阔十围的老爷爷。他捂着浑圆的肚子一直喊疼。浑身发黄,恐怕是结石堵住了胆总管。问了病史之后,我惊呆了,83岁高龄,高血压病史三十年,糖尿病病史三十年,洗澡滑倒撞到了右上腹,疼痛持续加剧,到医院一查,发现自己这一倒居然把多年没发现的胆囊结石撞到了胆管里。老爷子发高烧,老师说先抗炎治疗,等烧退了再考虑往嘴里插根管子通到胆管里。。对于这种取结石的方法,我闻所未闻。第二天去上班,我又惊了一呆,因为老师说老爷子高烧不退,情况不好,要紧急手术。额,高血压,糖尿病,高龄,高烧。这样也可以手术啊?

     然后我被大主任带到了手术室,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个神奇的老主任,他满头银发,但是声音洪亮,脚步稳健,最让人敬佩的是他精湛的手术技能。此次手术患者年龄过大,有很多高危因素,不宜采取开腹,担心老爷子耐受不了。于是我有幸参观了一台腹腔镜加胆囊镜的手术,虽然说现在很多大医院都开展了机器人手术。但是三院双腔镜手术还是挺稀少的。大主任熟练的操作两个手术臂,在患者的肚子里如鱼得水,就像双手在腹腔里一样。为了给患者省医药费,他先后向展示了腹腔内深部打结。腹腔内缝合等高大上的技能。

     好了,现在切入正题,正题就是,我们在他的胆管里取出了一个和打麻将用的色子一样大的石头,定睛一看,一面上还印着一个6。。。在手术台上的人,当场就深感66666666啊!这个老爷爷术后恢复的很好,我问他你肚子怎么这么大啊,他拍了好几下都是洞的肚皮说,哈哈,都是石头。。-_-||用主任的话说,这个老爷子是个有福气的人。

     好了,普外的情况就记录到这里吧!

     2小田在急诊科

     夜深了,我竖着耳朵听外面120拉着长笛的声音,又是什么样的病人送去了急诊?是车祸还是心梗?

     在急诊的一个星期,练就了灵敏的辨别120的声音,并飞快跑出去的本事,看到病人的前一刻是最紧张的,我总希望是个病情很轻的病人。我害怕看到血淋淋的场面,也害怕看到浑身插管的病人。而我什么都不会做,只能看一眼病人,然后一路狂奔去喊相关科室的老师,然后默默的做旁观者。面对心急如焚的家属,我不知道该怎么宽慰,面对醉酒撒酒疯的纹身男,我也连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面对捂着腹部痛的要晕过去的病人我也只能说一句,你再忍忍。

     急诊见到的患者情况都不一般,每个人都是急症,每个人都没有笑容,这个气氛和上一周的乳腺截然相反,经常会有人突然离开人世,这让我无比抑郁。重症监护室住着三个不省人事的病人,其中一个脑梗后遗症的病人时而有些意识,他总是张着嘴,闭着眼睛呜咽,眼泪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流淌,我想他该多么煎熬,他还能在这世间撑多久?他会留恋这样的临终的时光吗?

     以前听过一个演讲,主题是“荣华富贵都是一坨屎”,这一个星期的所见所闻,我万分支持这个说法,我们一生追逐的那些视为生命般的东西,金钱,名誉,地位,势力,跟生命比起来其实真的一文不值。早饭吃一个包子和吃一顿山珍海味其实没有多大的区别,那些能用钱买到的东西其实都和屎一样,早晚是垃圾。这些忙碌而又压抑的日子,我熬了一个又一个夜班。在一个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听着心电监护仪的声音,我一次又一次顿悟生命的真谛。

     急诊有位常客,是位瘦骨嶙峋的大叔,我拿着登记本问他,你哪里不舒服?他微微一笑“我,哪里都不舒服。”我用怪异的眼光打量他,他瘦的皮包骨头,光头能反光。“一看你就是新来的,我有肿瘤!”“小姑娘你来摸摸我的肿瘤。”我摸了一下,发现他腹部有两块突出的肿物。“嘿嘿,肾癌,都转移啦。”他笑的很从容,就好像在说那里被蚊子叮了一下一样。等主任来了,他笑眯眯的和老师谈古论今,聊八卦,聊政治,末了,叹了口气,说,我走了,还不知道还能来几次,然后一瘸一拐的出门。这个大叔让我又触动了一次,原来生死也可以看的如此从容。我这些天来的顿悟又被否决了。

     不管怎样,我们活在这世上的每一天,都是上天赐予的,唯有珍惜才能对得起和缅怀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向急诊科致敬。

     3小田在乳腺科

     乳腺科是实习的第一站,住院部在20楼,全院最高层,我站在窗口往下看,沧桑的古黄河像条丝带,来来往往的汽车像火柴盒,而熙熙攘攘的人真的和忙碌的蚂蚁一个样,我感叹,20楼面前,人就如此渺小,在这个世上,我真的是沧海一粟。

     老实说,前两天我整个人很压抑,茫然又忙碌,在井然有序的科室里,我像一个外来异物一样,等着一大波巨噬细胞向我涌来。交班没有及时站队,被一个护士老师严厉的批评了,然后我认识了护士长这种可怕的生物。化验单还没贴利索,就迷迷糊糊的跟到了手术室,天生愚钝,错误百出,从进更衣室开始,就开始了一天训戒,拖鞋放错被发牌子的小哥鄙视,手抬高了被硬生生的刷了两次手,穿了两次衣服→_→,好容易站到了手术台,被器械护士当成了实习护士拉过去耳提面命,教我数器械,摆器械,复查器械……迷糊的递了半天器械后,大主任发现了我的真实身份,然后就哆哆嗦嗦的当了二助,笨手笨脚被主任训到手术结束。我安慰自己,犯错是进步,责备是关怀。

     曾经读过《易经》,虽然没有读懂,但是里面的精神却总是影响着我对待生活的态度,那就是中庸之道,生活不会一直好,也不会一直坏,日子真的越过越轻松。我学会了换药,拆线,拔管,剪线,吸烟(吸引电刀烟雾),拉钩,铺巾等,并能较好的和主刀医生配合。门诊小手术中,我还当了一把一助。

     本来以为乳腺外科就是简单的切乳房,毫无危险性,直到目睹了那天手术台上就要苏醒的患者突然出现了喉痉挛,舌后坠。这位大叔得了乳腺癌(对,不要怀疑,真的是男性乳腺癌),他身材魁梧,整个人在手术台上抽搐,无法呼吸,脸憋的青紫,我双手按住伤口,两腿发麻,好在麻醉师力挽狂澜,及时给他正压吸氧,大叔终于抢救回来了。

     遇到袁学长是件幸运的事,他细心善良,从容慷慨,换药技术精湛,深得病房中老年女性患者的喜爱。是科室里新一代妇女之友。他把金钱看的很淡,每天都在倒腾他的病理切片,免疫组化。跟他交流过后,我觉得,人还是要过的洒脱一点。

     后来的日子过的云淡风轻,旁听了肿瘤联合会诊,老师们推翻一个又一个方案,考虑多重因素,最后制定相对完美的治疗计划。大部分医生严谨细心,关爱患者。但是这些,我们的患者是没有看到的。大家大概只看到了门诊里匆忙的处方,办公室层层叠叠的化验单,于是认为,医生太不负责。在这里,也算道出真相,为临床医生说两句公道话。

     哦,对了,护士长已经对我没那么凶了,还带我参观了picc置管术。不得不说,护士的动作更麻利,一气呵成,一针见血,她老人家板着脸,得意的说,我根本不用看b超,就知道穿刺点在哪里。简直神武,从这以后,我更不敢直视她了。

     一直以为医患关系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但是这些天我的感受是,人只要要相互理解,都能友好相处,科里换药非常人性化,我发现老师在给有乳头的患者换药时,会用剪刀剪一个小圆圈,为了把乳头露出来。这个简单的动作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想也许人文关怀要比药物有更好的疗效。乳腺科里住的基本都是乳腺癌患者,大部分都需要化疗,有的人插着引流管,有的人剃着光头,胸前留着长长的疤痕,心中不免有一丝同情,他们是弱者,他们饱受折磨,理应照顾他们一些。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患者理应尊重医生。如果大家都能这样想,也许医疗环境会和谐很多。

     现在,我也成为了妇女之友,她们每天都排着队站在换药室门口举着爱的换药牌(^_^),有次走在路上,突然有个阿姨面带笑容跟我打招呼,说,“小医生,你下班啦?”我那天没有穿白大褂,但是我感觉衣服都随风飘扬了!

     今天下班的时候,有个患者跟我说,其实我们都挺喜欢你的,你很贴心。

     我想,这大概就是当医生的意义。

     作者:田晓康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投稿:medics@foxmail.com让三十万人阅读您的文章!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