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无加班费还取消夜班费,有关部门认定夜班费属“违规津贴”
2016/1/18 医学生

     近日,一陕西医生读者向媒体爆料,其所在医院的医生护士的夜班费,很可能要被取消,因为当地有关部门认定夜班费属“违规津贴”。这位医生透露,当地相关部门在审查医院经营情况时,认定医院给医护发放的夜班费“缺乏相关文件支持,属于违规发放津贴”,并作通报批评。目前,该院工作人员正在积极争取,希望能保留医护的夜班费,“已经给上面写了情况说明,还不知道结果。”经搜索发现,仅在2015年,就有数家医院取消夜班费。

     夜班费怎么成了“违规津贴”?这有点匪夷所思。其实夜班费无论是发放还是禁止,都属于“缺乏相关文件支持”。看起来,最终还是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我也提一个提议,坐在办公室的公务员应该到医院陪陪医护值上几个夜班,亲身体验一下这种劳动强度,再重新判断一下,夜班费应不应该有?如果远离了医疗一线,制定规则起来就缺少地气,难免头重脚轻,偏离现实太远。

     “取消夜班费”是对医护劳动价值的一种漠视,一种否定。好像医护值班坐在那里,就像电视剧展现的那样,可以轻松的看看报喝喝茶,聊聊天,甚至来一场医院恋情,但这却只是表象。你看医生坐在那里貌似轻松悠闲,其实说不定他心里还在担忧着病房里危重症病人的安危转归,还在集中心神准备迎接各种各样的新病例出现,这种压力之大,只有真正坐过这个位置的人,才能真实体会到。一个夜班只要收治一个有“挑战性”的病人,医生这个夜班基本就可以清醒到天亮了。

     与此同时,医生还属于一个没有加班费的特殊职业群体,因为劳动法规基本管不到医院。法律面前,本来人人平等。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只要超过这个劳动时间,就按照加班计算薪酬,规范的机构都在主动执行这种规定。但奇怪的是,医生却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

     虽然医疗的特点,决定了医生需要这种职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但不意味着劳动法规就可以轻易地被突破底线。政府制定这样的劳动法规是为了捍卫劳动者的休息权,呵护公民的身心健康。没有证据证明相比别的职业群体,医生的身体就超人一等,可以随便抵御劳动透支的伤害。

     前几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曾披露,在完成的对386家医院的4032名医生进行专项调查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内地医生群体健康状况不佳,超过四分之一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40岁以上无论男女,相对发病风险都远高于同龄普通人群。当下,频频发生的医生猝死事件,只不过是在用生命残忍的验证这个结论而已。

     “取消夜班费与没有加班费”是变相的伤医。为什么此刻当下,儿科医生、急诊医生离职者如此之多,造成医荒?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工作强度极大、累、风险大伴随而来的心理压力大、薪酬待遇偏低。为什么付出更多得到的却是薪酬待遇偏低?体现出来的,就是医生的劳动被人为漠视,夜班和白班等同化,加班不算加班,而且薪酬计算方式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水平。有人计算过,一台神经外科的颅骨骨折复位术,国家核准的收费只有966元,其中用于医护团队分配的部分只有两三百元,麻醉医生、主刀医生、护士一分,有和没有实在区别不大。

     在发达国家,为什么医生的薪酬待遇牢牢占据职业收入排行榜前列?是因为医生薪酬的计算,是从各种医生岗位中,医生具体实施诊疗的时间、技术难度、消耗的体力与脑力、面对的职业风险与压力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工资收入的高低。说直白点,别人已经把医生这种劳动时间长的因素考虑进来,薪酬中包含了这种加班的部分。

     但显然,国内还并没有与这种国际惯例接轨,体验在严重的漠视医生的劳动付出和价值。医者时常被当成“业务员”来管理,拿着很低的底薪,然后主要收入由创造多少业务收入、由卖药卖器械来决定。最后,自然而然制造了经济对立的医患关系,患者多失去,医生才能多获得。

     漠视医生劳动价值的结果是,活生生把这种职业变成体力劳动者。有媒体曾经报道有医生看病看到哭,有医生就诊人数“被”创新高,还有医生工作时间之长破了记录。真的,在这种环境下,发生这一切,一点也不奇怪。

     投稿邮箱:medics@foxmail.com让三十万医学生阅读您的文章!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