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深度:危险的小牛血
2016/1/31 医学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微信号:nanfangzhoumo。

    

     2006 年9 月18 日深夜,辽宁省五部门连夜查处一家违法生产小牛血清的生产厂家。提取小牛血清的现场看起来很残忍,但人们现在更关心的是安全问题。 (CFP/图)

     没经过消毒、检疫的乳牛,使用抽血塑料管,在没有全面消毒设备的无菌车间,以这种方式生产出的小牛血清,现在被质疑可能成为原料,充斥生物药市场。

     小牛血清类药品遭整顿背后,折射出了行业缺乏独立规范,原料以次充好,生产条件简陋不堪,药物滥用等诸多问题。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取血清的部分,可以看到工人用一根管子插入新生小牛身体,管子另一端是萃取血清的研究室,将新鲜的血液进一步处理。”纪录片导演贺照缇曾如此描述新生小牛被取血的过程。

     小牛血和小牛血清,正是小牛血类药品的原料,后者被广泛应用于脑部及神经系统疾病、放射损伤性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

     当一剂小牛血类药品将注射进你体内或滴入眼睛时,你或许会想到小牛被屠杀的画面黯然神伤,但现在你更该担心的是:它安全吗?

     2016年1月18日,有网络财经媒体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在叫停国内小牛血类药品的生产,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这并非无中生有,半年以来,相关的信息就一直不断。2015年6月,一家药企被爆出从牛杂店购买中间产品,制成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流向市场。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对小牛血类产品及生产企业进行相关核查。很快,又有两家企业因违规生产被通报。

     三起违规生产的关键问题,最终都指向原料小牛血(清)的来源。业内人士透露,这是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企业从未认证的渠道采购小牛血(清)。

     “国家食药监总局在进行飞行检查后发现,相关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原料不合格问题,故认为该类产品存在系统性风险,口头叫停了生产。”相关报道披露。但国家食药监总局对此未予回应。

     不过,小牛血类药品行业的整顿确在进行,“一直到现在。”食药系统人员刘谦(化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对全国范围小牛血类产品的检查检验结果,国家食药监总局并未对外公布,也并未发布叫停相关药品的通告。关于生化制药行业新标准制定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1停产还是没停产?2016年1月18日,网易财经报道,国家食药监总局叫停国内小牛血类药品的生产,多家上市公司卷入,奥鸿药业、圣泰生物等厂家的小牛血类药品存在停产事实。

     “报道一出,复星药业当日蒸发了11%的市值。”长期关注复星药业的投资者江源(化名)告诉南方周末。

     多家涉及相关药品生产的上市公司纷纷发出公告,声明相关产品并未停产。“公司未接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省、市局任何正式停产或整顿要求的相关指令。圣泰生物小牛血产品相关业务都在有序正常运营。”通州金马声明。

     奥鸿药业的母公司复星药业也在公告中表示:“奥鸿药业未收到任何有关其存在药品生产质量问题或责令其产品停产的通知;奥鸿药业亦未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所规定的责令停产的情形……根据生产设施季节性检修升级和原料供应商质量标准提升的需要,自2015年11月起,奥鸿药业未安排‘奥德金’系列产品生产,待上述检修升级等完成后计划于本月内恢复生产。”

     不过,小牛血类药品确实出现了问题。

     2015年6月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违法生产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的通告》。

     通告称,经查实,武汉华龙违规向沈阳市于洪区顺涛牛杂经销处购买中间产品小牛血浓缩液进行药品生产,延伸检查发现,该经销处生产小牛血浓缩液的环境恶劣,不符合药品生产的基本要求,使用该浓缩液生产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无法保证药品质量。

     之后,国家食药监总局等相关机构对小牛血类产品及生产企业开展了相关核查,要求对全国范围生化药品加强质量监管。

     江苏省南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缪宝迎向南方周末证实了这一点:“我们6月份接到通知,检查还不只小牛血类药品,还涉及整个生化药品,力度很大。”

     “奥鸿药业去年7月份也接受了药监局的检查,检查结果是合格的。”复星药业相关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但很快,又有两家药企被发现问题。2015年7月31日,长春长庆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也被查出存在违法生产小牛血类产品行为。其中长庆药业所使用生产原料小牛血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齐全,个别批次的药品生产记录、检验记录涉嫌造假;而兆科药业则是擅自从内蒙古奇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入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中间产品。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数据查询系统中,可查到18家生产小牛血类药品的国内药企,相关药品大体可分为注射液和凝胶两类。而2015年被查出违规生产的药企就有3家,比例高达六分之一,且产品覆盖了注射液和凝胶两类。不由引发外界关注。

     长春长庆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被立案调查后,药监部门回收其药品GMP证书,南方周末发现,两个半月后,药监部门已发回长春长庆药业的药品GMP证书。而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的药品GMP证书并未被回收。

     此外,关于小牛血类药品的检查,国家食药监总局再未发布过相关的通告。

     包括南方周末在内,多家媒体曾就是否叫停全行业相关药品生产采访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食药监总局仅表示:“以官网通报为准。”

     缪宝迎也表示自己所在单位未接到相关通知,“看了媒体报道才知道药品停产。”

     但2015年11月25日,奥鸿药业致其产品代理商锦州福康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函,透露了部分信息——“进入2015年下半年,全国医药行业领域针对小牛血(清)类产品开始一系列专项检查,对此类产品一直没有定论,因此奥鸿药业的奥德金产品暂时停止生产。”

     2原料问题长期存在小牛血类药品原料存在问题,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一名医药企业负责人坦承,这在业内普遍存在。“从国家开始检查之前就知道这种情况存在,几乎每一家小牛血类药企都这么做。”他说,“很多企业私底下收购(小牛血),化验合格了就当原料用。”

     刘谦更透露,自己在食药部门的会议上,甚至听到“用其他动物的血冒充牛血的情况”。

     根据媒体报道,2006年9月,辽宁省查处一非法屠宰场时就曾发现非法小牛血清生产,“记者亲眼目睹了小牛被抽血的场景,所有的流程工序,既无检疫,又无许可。”2012年,陕西电视台同样报道过一家农家小院非法生产小牛血清的事件。

     事实上,对生化药的原料来源,国家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按照化学药品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对于来源于动物器官或组织的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需明确动物来源,且应为经检疫合格的健康动物;对提取所用的动物种属、年龄、采集部位及方法、采集后的保存方法与有效期等制定相应的要求;制定原材料的质控标准;根据动物可能携带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疫要求,规定详细的检疫方法。

     “市场上具备规模的小牛血原料供应商,一般为有资质的食品类企业。”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沙玉申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但相对应的,这些企业所提供的原料价格更高。

     南方周末查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这类企业经营范围一般为:药用辅料(粗制小牛血清、小牛血清)生产销售。而不具备资质的企业,如兆科药业所购买中间产品的内蒙古奇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明确规定为“非药用生化制品开发、生产、销售”。

     追求利润,是药企冒险违规生产的根本原因。而小牛血类药品,恰好是一种利润大、增长快的药品。

     据米内网数据,2014年,国内样本医院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制剂用药金额为9.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2.99%。以业内龙头产品“奥德金”为例,复星药业公告显示,奥鸿药业的“奥德金”系列产品2014年销售收入为6.7145亿元,净利润为3.5369亿元,利润率高达52%。

     刘谦告诉南方周末:“其他生化药的生产工艺比较成熟,价格也相对透明。小牛血类药品的利润太高了。”

     而由于利润率高,属于辅助用药的小牛血类药品也常遭到滥用质疑。

     “简单来说,这些药不能直接杀灭病毒,也不能抗炎,起到的只是辅助治疗的作用。”2015年年底,有媒体曝光辅助用药的滥用问题,就曾点名小牛血类药品

     而南方周末查阅裁判文书网130起与小牛血类药品相关的官司,发现约一半案件中,小牛血类药品用药合理性存在争议。“原告住院期间使用的西药大部分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该费用非正常医药所必需”……类似的质疑声出现在多起案件中。

     3规范亟须强化对生化药来说,原料质量问题无疑最为关键。生化药在控制人畜共患病传播方面有其特殊和严格的要求,仅靠成品的质量标准不能全面控制此类产品的质量,必须要结合起始原料和工艺过程的控制才能较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保证质量的一致性。

     但是,对生化药原料的监管却存在长期隐患。

     就在全国进行生化药品全面检查检验的时候,2015年9月,辽宁省食药监局公布2015年第二期药品质量抽验结果,其中有1批次药品的溶液澄清度与颜色不合格,是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但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并未因此被立案查处。

     不过,对主管部门而言,比起处罚企业,当务之急,或许是尽快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目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已有的附录为无菌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及中药制剂,对于生化药并没有独立的规范。

     “生化药拎出来单独管理很有必要。”沙玉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般来说,血液制品质量不过关,很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生化药的要求必须比普通药品严格。”

     “食药总局肯定需要研究下一步从原料来源、产品品质上怎么控制,到底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质量风险。”缪宝迎表示。

     查漏补缺的工作正在进行。2015年8月10日,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生化制药企业前处理和提取的征求意见函》,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是希望国家允许生化制药业企业在集团内部具有控股关系的药品生产企业中也能共用前处理和提取车间;另一个是希望由国家提供政策,建立全国多个定点生化药品前处理及提取中心,按照统一的高标准生产生化药前处理及提取物,各企业自愿参加。小牛血(清)原料生产正属于前处理和提取的范畴。

     “一方面,全国定点中心可以严格控制用于提取物生产的动物来源的质量条件,从规定的合法渠道购买,既保证了源头的产品质量,又达到了集中采购、集中前处理及提取,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下,全国定点生化药前处理及提取中心可以统一规范生产工艺,从而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征求意见函如此解释。

     而就在2016年1月26日,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发出通知,表示协会承接国家食药监总局关于GMP生化药附录(暂定名)的起草编写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GMP生化药附录第一次研讨会的13家与会企业名单中,武汉人福、奥鸿药业、圣泰生物制药赫然在列,这三家药企都生产小牛血类药品。

     (南方周末记者郭丝露、袁端端对本文亦有贡献)投稿邮箱:medics@foxmail.com让三十万医学生阅读您的文章!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